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天一件文物:商代中期獸面紋四足鬲

2024-09-12收藏

鬲 lì,是先秦古人的一種炊具,主要用以烹煮谷物,也可用以烹煮小型動物。最早的鬲,是陶制的,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後來出現了青銅鬲,流行於商代至春秋時期。

鬲一般為直口、短頸、鼓腹、三足。腹部份襠,由幾個膨脹凸出的部份組成。早期腹與足分界不明顯,但後來越來越明顯。

圖片來自網絡

這件銅鬲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四足的。青銅器,通常圓形為三足,方形為四足。而鬲中幾乎沒有方鬲,因為這種分襠膨出的造型很難做成方形器。

這也是一件圓形鬲,但它卻有四足!圓形四足鬲,全國僅此一件。

不過,陜西歷史博物館似乎是害怕觀眾發現了這一「秘密」,不肯給它獨特的四足多打一點兒光,以至於在現場的黑影中我根本看不清它是幾足!

淡定~淡定~╮(﹀_﹀)╭

此器高22.8厘米、口徑21.1厘米、腹徑23.1厘米、重4.7公斤、容積約6180毫升,直口折沿,短頸微束,鼓腹四分,形成四個袋足,足尖為柱狀。

圖片來自網絡

頸部飾一圈橫S形雷紋。另有兩處對稱的長條形補鑄痕跡。

四只袋足各飾一個大獸面紋。獸面臣字大眼,瞳仁又圓又大,突出於器表,炯炯有神。尖耳外展,大角內彎,鼻翼卷曲,大口張開,獠牙畢露。

獸面之間飾卷曲變形雲紋。

紋飾線條爽利,似乎內填了黑色物質,顯得格外清晰生動,神秘獰厲。

這件文物時間是商代中期,出土於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龍頭鎮,藏於陜西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