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2024-02-22收藏

元代,鈞窯天青釉紫紅窯變釉雞心罐。鈞窯,中心窯口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近郊,因窯址與春秋諸侯會盟的「鈞台」毗鄰,故名「鈞窯」。鈞瓷,是北宋徽宗年間,借鑒唐代魯山花瓷工藝亮點,精心開發的一大窯變神奇的創新品種。宋徽宗,政治上,庸碌無為、一地雞毛、一塌糊塗,是聲名狼藉的「亡國之君」;藝術上,造詣精深、涉獵廣博、融會貫通,是實至名歸的「千古一帝」。他「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鞠僦鬥茶」無一不通,是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文藝青年」。北宋鈞窯稱霸瓷壇,宋徽宗功不可沒。鈞瓷,以銅、鐵為著色劑,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制而成。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鬼斧神工的窯變,贏得一代帝王的迷戀,王公大臣的追捧。北宋鈞瓷屬於禦用「神品」,成功之作入貢皇室,有瑕疵者就地粉碎掩埋。故稀有罕見、彌足珍貴。民間留下「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美談。主要特征: 1. 形制古拙。以仿商周青銅器為宗,器型精美,古雅莊重。2.. 釉色典雅。分天青、天藍、月白不同品牌。 3. 釉質乳濁。質感溫潤,豐腴肥膩,如脂似玉。 4. 窯變詭異。色彩豐富、濃淡相宜,過度自然,秀色可餐。海棠紅、玫瑰紫、葡萄紫、雞血紅、胭脂紅最為搶眼。5. 釉層敦厚,上薄下厚,胎釉結合部略顯積釉。鈞瓷乳光狀態和窯變效果奇幻無窮,將宋代鈞瓷的表現藝術、審美層次、時尚風采,提升至無以倫比的程度。為歷代帝王頂禮膜拜、奉為至愛。

「靖康之難」以降,北宋鈞窯灰飛煙滅,「鈞瓷情節」卻不減當年。金代及元,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日趨火爆的社會需求,能工巧匠的粉墨登場,力促地方窯口窯火興旺、仿品如潮。波及大江南北,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廣東、四川、江西、安徽、陜西、甘肅、遼寧、內蒙等的眾多省份和地區。其間,「馬上民族」的介入,時代審美的變遷,民間工藝的影響,物化投入的局限,加持鈞瓷燒造整體滑坡,產品質素良莠不齊。但,作為寄托愛國情懷和文人誌向的雞心罐,卻一枝獨秀。以「制作精美、裝飾神奇」為世代流傳、膜拜圖騰。上述藏品,就是此間的常見器形。 雞心罐,北宋創制,是文房書齋必備之器、案頭陳設炫目亮點。因器型酷似放大後雞的心臟,故名。雞心罐,形制簡約,圓潤活脫,曲線流暢,美輪美奐。內外通施天青、或天藍、月白釉,經高溫燒制後,局部呈現「幻化神奇、千姿百態」的紫紅色窯變。狀似淤積在心包表層斑駁淋漓的血跡。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栗。兩宋期間,外侮入侵、戰亂頻仍、山河破碎、國將不國。在悲憤、困頓和絕望之余,無數仁人誌士不畏強暴、前赴後繼、同仇敵愾、浴血奮戰。以義無反顧的英雄壯舉,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動人事跡。一代名相李綱;三軍統帥的宗澤;抗金名將韓世忠;女真克星嶽鵬舉,乃至,出奇制勝、屢挫強敵,被蘇聯著名軍事歷史學家沃爾科戈諾夫譽為:「13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機動防禦大師」孟珙,都是青史留名的傑出人物。嶽飛【滿江紅】「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以詩歌的形式,再現了「慷慨悲壯、驚天動地」的抗金歷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視死如歸、勇赴國難」的陸秀夫、張世傑、李庭芝等,相伴「抗蒙義舉、南宋消亡」,把愛國節操提升到至高無上的境界。出身名將世家、超級軍神孟珙,更是驚若天人的客觀存在。他「運籌帷幄,決戰千裏,所向披靡」。與金軍博弈,戰無不勝。殺的金軍落荒而逃。宋蒙聯軍進攻蔡州金朝魔穴,他指揮若定,率先破城。分屍金哀宗,一雪「靖康之恥」;與蒙元對壘,他神機妙算,每戰必勝。「江陵狙擊戰」、「黃州保衛戰」、「襄樊爭奪戰」,均為載入史冊的經典戰例。蒙古虎狼之師進逼四川,他披堅執銳、迎頭痛擊,打的對手潰不成軍。宋軍出神入化的軍事素養、實力爆棚的戰鬥意誌,讓蒙元朝野為之震驚。孟珙,以超越凡塵的軍事藝術、獨步天下的尚武精神,叫停了蒙古南侵的步伐,為南宋至少續命50年。但,天不假年。公元1146年,52歲的孟珙「駕鶴西去」。33年後,南宋王朝在蒙古殘忍暴虐的淩厲攻勢下歸於覆滅。雞心罐的橫空出世,彰顯著「不懼生死、為國捐軀」的愛恨情仇;「金戈鐵馬、血肉橫飛」的壯懷激烈。它是國難當頭、腥風血雨不堪回首的歷史記憶。也是大廈將傾、亡國之音猶然在耳的資訊載體。雞心罐,內蘊豐厚、意境深邃,順理成章地登堂入室,演變為官僚士紳、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懷念歷史、激勵鬥誌的必備教材。此藏品,高12.8厘米,口徑6.6厘米,足徑5.9厘。胎質堅致,呈色紅褐。形制古拙,弧線優美,圓潤肥碩,優雅華貴。斂口溜肩,鼓腹垂脛。足際外撇,氣韻貫通。器內外,通飾藍中泛灰、灰中透紫的天青釉,釉質純正,溫潤肥膩,呈半透明乳濁狀。因釉汁流動,釉層自上而下,漸次加厚。口沿,顯露一圈紫褐色胎骨;釉胎交接處,釉汁囤積,見有「淚痕」。頸、腹部,有不規則大片紫紅色斑塊。色彩斑斕的窯變、深沈靜穆的釉質互為浸潤、相映成趣。使素潔淡雅的釉面多出一份勾魂攝魄的魔幻與美感。底足無釉,胎骨裸露,古樸粗放的紅褐色胎質、揮灑自如的外底乳突痕,折射著河南禹州特定歷史的時代審美和工藝特征。釉下,氣泡參差錯落,老化、破碎氣泡雜以其間。釉表,包漿厚重,平滑酥軟,潤如美玉,泛出含蓄內斂的酥光。局部可見棕眼,通體遍布「橘皮紋」。此藏品,造型精美,釉色溫潤,窯變神奇,意蘊豐厚。它集欣賞、把玩、實用於一身,是文房書齋難得一遇的經典之器。入元,雞心罐,被大難不死、不畏強權的達官顯貴、愛國人士,視為「重整山河待後生」的精神寄托,耳濡目染、世代傳承。虞集【挽文丞相】「雲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的故國之思;王冕【愁重】「慷慨添余思,交遊憶可人。時危還有慮,愁重不知春」的離愁別緒;郭鈺【道逢八十翁】「八十老翁行步奔,存亡共訴斷愁魂。千金歌舞斷流水,六載幹戈棄故園」的悲天憫人,無一不是直面「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抒發內心揮之不去的憂思與惆悵。蒙元政權倒行逆施,對漢族無端歧視、瘋狂打壓,引起「社會精英、忠勇之士」反抗意識強勢反彈。反元呼聲此起彼伏、農民起義愈演愈烈,短短數十年,曇花一現的蒙元王朝,伴隨風起雲湧、跌宕起伏的反元義舉而灰飛煙滅。其間,置身於文房書齋的宋元鈞窯雞心罐,則一路相伴,負重前行。它所蟄伏的深邃文化內涵,或許正是:「喚起民眾,勿忘國恥,驅逐韃虜,還我河山」眾望所歸的時代呼喚。

縱觀兩宋上下300年王朝更叠、社會動蕩、戰火連綿。後晉石敬瑭(沙陀人)罪不容赦,是禍國映民的「始作俑者」。公元936年,石敬瑭夥同桑維翰、劉知遠謀反。為奪取後唐皇位,以「割地、稱臣、稱兒」為條件,換取契丹耶律德光的支持。在契丹的扶持下,石敬瑭攻克洛陽,建立後晉,自立為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荒誕不經斑斑劣跡,使華夏國門洞開。自此,失去了秦漢以來,中原大地固若金湯的戰略縱深和天然屏障。造成400年間,中原地區無險可守。加上趙匡胤「重文抑武」、「先南後北」的政治考量,後世對遼金「割地賠款、俯首稱臣」的綏靖政策,造成北地邊備形同虛設。養虎隱患的結局,促使遼、夏、金、元相繼坐大,對中原地帶虎視眈眈、侵害有加。北宋在河北大名設立「陪都」,也是「喪失戰略屏障」的無奈之舉。女真入主中原,飲馬長江;蒙元兵指襄樊、蕩平南宋,都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不同版本的再度刊行。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入元,農民起義風蓬正舉,反元勢力暗流湧動。從公元1276年到1367年,農民起義的步伐始終未能停歇。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元末紅巾軍劉福通、郭子興及張士誠起義。元政權為籠絡人心,推行相對寬松的宗教政策,使宗教勢力在亂世春秋中乘勢而起。道教,作為華夏本土宗教,吸引了來自不同層次的眾多信徒。形成最大的宗教群體。一時,道觀林立,煙火興騰,信眾爆棚。以王重陽領軍的全真教;以蕭抱珍領軍的太乙教;以劉德仁領軍的大道教,構成了北方道教的主流。這為農民起義奠定了不可低估的人才資源和群眾基礎。農民起義借助道教勢力,實力暴增。大大削弱了蒙元畸形政權的統治基礎。朱元璋紅巾軍「眾望所歸、一統天下」,宣告了蒙元政權的滅亡。為炎黃子孫提供了揚眉吐氣的環境氛圍。明初,「靖難之役」以後,朱棣力主「天子戍邊」、遷都北京。坐實了明廷對「燕雲十六州」的權力掌控。此舉,也是大明皇室對「主權回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政治宣言。永樂皇帝的「雄才大略、遠見卓識」,由此可見一斑。在特定歷史的回望中,雞心罐功不可沒。從北宋到南宋,從金代到蒙元,它始終與歷史相依相伴,與時人一路同行。它「與生俱來」的警示啟迪、撫慰激勵作用不可小覷。

題目【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沈雨打萍】

副題「宋元雞心罐文化內涵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