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一天一件文物:西周中期琱生鬲

2024-08-16收藏

青銅鬲始見於商代早期,到了周代鬲開始盛行,數量激增,常見成組出土。

銅鬲的造型特點為:分襠鼓腹和中空三足。早期的分檔較明顯,襠較窄而高。後來分襠變得寬而低,整體顯得矮壯敦實。

此外早期的三足多為錐狀足,發展到商代晚期,錐狀足變為了柱狀足。到了西周甚至出現了實心足。這也使得鼎與鬲的區別變得非常困難。或者可以說無法區別,因為兩者已經融合成了「鬲鼎」或「鼎鬲」。

這件琱生鬲高25.5厘米、口徑25厘米、腹深12.4厘米、重7.62公斤,為西周中晚期常見的寬體平襠式鬲。

侈口束頸,口沿上有一對半環狀立耳;腹淺略鼓,襠部近乎平面;三只柱足,足矮且為實心;對應三足,腹部高起三道扉棱。

圖片來自網絡

頸部飾一圈目雷紋。腹部扉棱兩側飾兩只回首相背的龍紋。足根部飾三道弦紋。

腹部的龍紋是西周中期出現的新樣式,呈倒S形,很像鳥紋,張口吐舌,曲身伸足。頭冠或龍角,分歧迤邐,垂於腦後。長尾上翹後下卷,又分出一支垂於下。

鬲腹內壁鑄有銘文五行二十二字(二字重文),顯示此為琱生為其父宮仲所鑄之器。

此器現場所見顏色偏紅,與圖錄中偏綠的呈色不同。可能是因為現場打光的緣故。

這件文物時間是西周中期,出土於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西高泉村,藏於陜西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