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榆中文物小故事之二十三丨秦半兩

2024-08-20收藏

榆中縣博物館珍藏著一枚秦代的半兩錢,錢幣青銅鑄造,形制外圓內方,正面篆書「半兩」二字,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所流通的貨幣,也是封建社會最早的方孔圓錢。

秦半兩見證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戰國時期,諸侯國各自為政,各國流通的貨幣也不相同,齊國有法化刀,楚國有蟻鼻錢,燕國有明刀,南韓有方足布,趙國有尖足布,魏國有橋足布,秦國有圜錢等等。錢幣形狀各異,輕重不一,換算困難,給當時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秦始皇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偉大政治家。他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之後,為了國家發展的需要,下令廢除原各國的舊幣,以秦幣為基礎推行新的貨幣制度。秦半兩這種方孔圓錢,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結束紊亂的幣制,而統一施行的錢幣。「半兩」錢外圓內方,無內外廓,背平無文;篆書「半兩」二字分別列於穿孔兩側,錢文凸起,由丞相李斯所書寫,布局嚴謹,筆劃方折,雅卓剛健。這種小篆文字也是秦始皇統一諸侯國後所通用的文字。這種半兩錢重為古代的十二銖,古代以十黍為一絫,十絫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十二銖為當時的半兩。

「半兩」錢的造型極具象征意義和政治色彩。外圓代表天圓,內方代表地方,象征著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同時它也是秦代「天命皇權」的象征。秦代的統治者認為外圓象征天命,內方代表皇權,把錢做成外圓內方的形狀,象征君臨天下,皇權至上,秦「半兩」流通到何處,皇權威儀便散布到何方。「半兩」錢圓中有方,方外有圓,剛柔並濟,靜動結合,達到了勻稱均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半兩」錢上的數碼體現了陰陽五行學說的思想。秦「半兩」重十二銖,直徑十二分,半徑六分,這些數碼都是六或六的倍數。「六」是陰陽五行中水的記數,水代表著財,如此眾多的六出現在錢幣上絕非偶然,是古人一種思想含義的體現。

此外,從材料利用和制作工藝來看,「半兩」錢的造型比其他任何形狀都節省鑄材,是一種最佳化的選擇,而且中間的方孔便於固定銼修和攜帶流通。充分說明當時的人們在材料利用、工時效率方面和攜帶流通等方面都有過深刻的研究和探討。

總之,「秦半兩」的出現,標誌著秦始皇在貨幣和文字上的大一統,標誌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這種 「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貫穿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是中國貨幣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它的出現,極大地便利了全國各地之間的商品交換和經濟往來,便利了國家的賦稅征收,同時也促進了遼闊疆域內經濟共同體的形成,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秦「半兩」在體現古代哲學思想、皇權思想、陰陽五行學說的同時,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效率觀念。它集實用性、藝術性、思想性於一身,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文/圖 榆中縣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