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號稱收藏幾千億,其實窮到掉渣,一屋子贗品,沒一件真

2024-06-29收藏

號稱收藏幾千億,其實窮到掉渣,一屋子贗品,沒一件真

偽造與真品並存的藝術珍品市場

導語:在這個文物收藏風靡全國的時代,一股造假風潮肆虐蔓延開來。那些號稱收藏價值上千億的所謂"國寶幫"們,大多數竟都是騙子,家中滿是廉價仿品,一件真品都找不到。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現象?背後又隱藏了哪些貓膩呢?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些假藝術品的神秘面紗。

一、窮困潦倒的"國寶幫"

這些自稱收藏數萬件文物、身價上千億的所謂"國寶幫",往往只是一群窮困潦倒的騙子罷了。他們的所謂"文物藏品"大多來源於地攤上幾元錢買來的偽劣仿品,從來就沒有一件是真品。可他們偏偏就愛在各種場合大肆宣揚自己的"藏品價值",妄圖欺騙他人,謀取非法利益。

比如在北京、天津等地的大型古玩市場上,到處可見這些人拿著滿是仿品的陶瓷、青銅器、玉器在兜售。他們聲稱這些都是歷史名家的珍品,價值連城。不過細究之下,這些所謂的"國寶"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廉價的贗品。有的甚至連上個世紀的火漆都沒有。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國寶幫",他們不斷在宣揚自己的藏品價值,卻連一件真品都拿不出來。令人唏噓的是,這種騙術竟然蒙蔽了不少收藏愛好者,他們輕易地被這些"國寶幫"蒙騙了進去,交付了巨額的錢財。這些被忽悠的收藏者,原本想要自己欣賞和收藏文物,結果卻落入了騙子的圈套,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錢財打了水漂。

二、造假地圖揭秘

要想了解這些"國寶幫"們的真面目,我們必須深挖造假產地,揭開那些贗品的真面目。透過實地調查,記者發現不同類別藝術品的造假中心都有自己的地理分布。

陶瓷造假地圖中,江西景德鎮、河南洛陽以及福建龍泉等地都成為了制造仿古瓷器的重點區域。這些地方工藝精湛,模仿出的仿品堪稱以假亂真。其中尤以景德鎮最為出名,那裏有上千家專門生產元明清官窯瓷器的作坊,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

在青銅器仿造方面,河南洛陽一帶更是重災區。這裏有眾多"青銅村",村民們世代相傳著制作青銅器的技藝,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件披著紅綠銹的仿古青銅器從這裏流向市面。

至於玉器造假,河南南陽以及安徽蚌埠又成為了重災區,那裏有成千上萬人靠玉器生意謀生。他們把仿制品偽裝成各種名貴玉石,大肆售賣,讓不少收藏者上當受騙。

而在書畫仿造領域,天津、南京、北京等城市又成為了造假中心,以天津的"行貨"最為出名。這裏的仿品大多針對近現代畫家,價格低廉,但在不知情的收藏者眼中卻是價值連城的文物。

透過這些造假地圖的梳理,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地方在歷史上都是相關文化藝術的重要發源地,人們自古就掌握著相關的制作工藝。而隨著近年來文物市場的火熱,這些地方的造假產業也應運而生,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仿造體系。

三、造假背後的原因

那麽,為什麽這些地方會淪為文物造假的重災區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歷史傳統與文化積澱

正如前文所說,這些造假重災區通常都是相關文化藝術的發祥地,人們世代傳承著制作技藝。這為後來的造假提供了天然的基礎與條件。比如景德鎮的官窯瓷器工藝,河南的青銅器制作,南陽的玉器雕刻等,都源遠流長,至今仍保留著豐富的技藝積澱。

這些地方的造假者利用這些歷史遺留的資源和工藝,進行仿制和復制,不僅成本低廉,而且手藝精湛,很容易就能騙過市面上的鑒定專家。

2.市場需求的催生

伴隨著近年來藝術品市場的高漲,各種珍品也變得越發搶手。齊白石的作品賣到天價,宋代官窯瓷器更是價值連城。這種高漲的市場需求,給了這些造假者可乘之機,他們紛紛投身進去,利用自身的技藝大量生產仿品,來滿足市場的需求。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景德鎮的仿古瓷器行業。從20世紀末開始,隨著文物市場的火熱,這裏成千上萬的作坊開始大規模生產各種元明清官窯瓷器,以滿足收藏者的需求。有的作坊甚至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專門客製某一朝代或某位大師的作品。

3.政策扶持的曲解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地方政府還不自量力,出台各種政策大力扶持當地的文化產業,結果卻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曲解利用。以安徽蚌埠的玉器產業為例,當地政府明明是想發展當地的玉器文化,卻被一些人理解為鼓勵造假,從而形成了如今這個全國最大的玉器造假中心。

可以說,這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在某種程度上也為這些造假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護傘"。

這些造假重災區之所以能夠長期維持下去,根源在於歷史傳統、市場需求以及政策導向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而這種錯綜復雜的背

四、利用歷史魅力掩護造假

這些造假重災區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展造假活動,除了自身的歷史文化優勢外,還巧妙地利用了這些歷史傳統來掩護自己的行為。他們聲稱自己的產品都是根古法制作,繼承了歷史工藝,從而獲得了一層神聖的外衣,讓不少收藏者對這些仿品產生了向往和信任。

比如河南的青銅器村,他們就聲稱自己的產品都是根據出土的青銅器復制而成,傳承了夏商周的制作秘訣。而河南南陽的玉器作坊則稱自己的玉雕作品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玉文化的結晶。這些說法看似合情合理,實際上都是在用歷史文化的光環掩護自己的造假行為。

更令人發指的是,有些造假者還能利用專家鑒定等手段,讓自己的仿品更加真實可信。比如在北京古玩市場上,一些仿品竟然也能搭配上某個權威機構的鑒定證書,甚至還有和大師的合影照片。這些所謂"證據"更是蒙騙了不少收藏者,讓他們將這些劣質仿品當成了珍品。

可以說,這些造假窩點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歷史文化的魅力,才得以在市場上長期存在並蒙蔽了無數收藏者。他們用一層層歷史感染人,讓自己的假貨更加神秘動人,從而輕松騙取了無數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五、造假惹來的危害

這種猖獗的文物造假行為,已經給藝術品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首當其沖的就是那些被騙的收藏者,他們辛苦多年積攢的錢財,最終落入了騙子的手中,成了一場空。有的收藏者為了買到心儀的藏品,甚至不惜傾家蕩產,結果卻被騙得一無所有。

更讓人痛心的是,這些仿品不僅給收藏者帶來了經濟損失,也嚴重損害了中華文化的傳承。一件件珍貴的文物遺產被廉價的贗品所取代,這無疑對中國的文化發展造成了沈重的打擊。

我們應該想象一下,如果這些仿品永遠取代了真品,成為人們心中的文化符號,那將會是一種多麽可怕的景象。我們的歷史文化將會逐漸被遺忘,取而代之的將是一種缺乏靈性的文化替代品。

可以說,這些造假者不僅掠奪了收藏者的財富,也在一定程度上搶奪了我們的文化認同感。他們利用歷史文化的光環,制造出一件件貌似珍貴的仿品,最終把真正的歷史文化推向了邊緣。這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來說,無疑都是一種沈重的打擊。

六、遏制造假的對策

面對如此嚴峻的文物造假現狀,業內專家紛紛呼籲采取有力措施進行遏制。其中最關鍵的幾點建議如下:

1.加大執法力度,打擊造假源頭。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大對造假窩點的打擊力度,對那些制造和銷售仿品的人員進行嚴懲不貸。同時還要切斷造假產品的流通渠道,嚴厲打擊那些以賣假貨為生的商家。只有從根源上遏制造假,才能最終遏制住這種猖獗的假貨泛濫。

2.完善文物鑒定體系,提高專業水平。文物鑒定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因此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相關體系,培養大批高水平的鑒定專家。這樣才能更好地辨識出那些精心偽造的仿品,為文物收藏市場保駕護航。

3.加大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文化遺產的珍貴價值,從法律、經濟、教育等多方面著手,加大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只有這樣,那些企圖利用歷史文化進行謀利的造假者,才會失去可乘之機。

4.提高公眾文化素養,增強鑒別意識。對於廣大收藏愛好者來說,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同樣重要。只有他們能夠真正分辨出什麽是真品、什麽是贗品,才能避免上當受騙,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總而言之,遏制文物造假需要上下聯動,政府、專家、公眾共同發力。只有透過多方面的努力,我們才能最終遏制住這種猖獗的造假行為,維護好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