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銅元歷史必然的「混配」

2024-02-11收藏

銅元的混配,分為很多種,包括版別混配、省份混搭,以及新舊面背混配。而所謂銅元的「新舊面背混配」,其實就是在銅元生產的時候,新、舊版本面文的面背或背面「混配」。版別混配或為新舊模具混用,或為相同時期模具混用,省份混搭則為不同省份面文混用。

清代、民國銅元廠的管理,因為其生產量的巨大,以及政府監管力度的不到位等等原因,遠不及銀幣生產管理要嚴格,造幣廠的銅元模具使用大都在飽和狀態已過都未必棄用。而當銅元新舊模具交替時期,造幣廠也會因為未作舊模具的「清倉」,或是舊版清倉不夠徹底,造成舊模具的部份面或背的打制模與新模具混用(其實這裏我們也應該明白,新造幣年份應該也存在舊模具面背文繼續使用的情況),因此產生了所謂的銅元「新舊面背混配」的情況,這也是目前所見的混配銅元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如同版別混配,這就屬於人為的工作失誤,當然也不排除模具不夠用造成的短暫替代以及戲鑄等原因。省份混配則來自於代造。具體可見本公眾號另外一篇文章——幹貨!銅元混配,怎麽產生?

而銅元混配現象並不少見,有別於其他錢幣收藏的規範,這也是我們銅元收藏上的一大樂趣,它不僅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收藏版別,也有了更加獨特的收藏快感,並且還能反映銅元版別演化的軌跡。

其實本身,很多銅元局都存在新模具已到,還繼續長期使用舊模具的情況,這在一些多泛品混配中可見一斑,舊模具使用飽和再棄用或者直接改雕再用,是為不少見之情況。

清末帝號或是幹支變更,一般都要匯入新模重鑄銅元,因此大多省局雖會對舊模具進行清倉,由於當時各銅元局其執行力有高有低,這也就決定了各省混配銅元數量的多寡。

比如中心粵大清銅幣的「幹支混配」數量相當少,均為稀少名譽品,這來源於廣東銅元局的良好管理和當時中央政府對其的有效管理。

大清銅幣丙午中心粵混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