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股價暴跌16%!百億美元市值的明星藥企,「作死」自己

2024-03-29股票


撰文| Erin

編輯| 彡氜

到了2024年,藍鳥生物的「水逆」還在繼續。

近日,剛剛開完2023年業績會的藍鳥生物,不得不在4月1日前重新更正其過去兩年的財務報表。

根據藍鳥生物官方訊息,公司在編制2023年財務報表時發現,由於第三方合約制造商的失誤, 對2022年前三季度的租賃資產和租賃負債「少算了」1億-2億美元,對2023年前三季度「少算了」3000萬到1.25億美元。

雖然藍鳥生物的財務長Chris Krawtschuk對投資者表示「預計財務報表更正不會對我們的現金狀況或收入產生任何影響。」但二級市場還是給出了暴跌16%的反應。

截至3月27日下午收盤,藍鳥生物股價僅為1.36美元/股,市值僅剩2.63億美元,較曾經的百億美元市值最高峰跌去了98%。

通常來講,租賃資產和租賃負債是管理層對於企業財務狀況的分析指標之一,如果這些專案數碼被「算錯」將極有可能導致管理層經營決策的誤判。

不過,雖然是第三方合約制造商的失誤, 但問題的根本在於藍鳥生物的內部控制管理出現了問題。

內部控制的問題往往是公司整個系統的問題。

此前藍鳥生物經歷了包括財務長在內的頻繁的高管更叠,以及裁員。在2022年第一季度,藍鳥生物財務長宣布離職,這並不是第一次更換CFO。在此之前,公司的行政總裁、財務長、首席科學官、首席醫療官、腫瘤學業務部門負責人等5位高管已經在短時間內輪番換人。

高管的頻繁變動往往與業務掛鉤。藍鳥的「失敗」是有跡可循,且一定程度上可以規避的。

回顧藍鳥生物的歷史,可以看到, 自2018年、2019年兩個高光年份之後,藍鳥生物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商業化產品遲遲無法變現,高管頻頻變動,公司現金流持續緊張,股價和市值跌入漫長的下滑通道。

以基因療法先驅著稱的藍鳥生物,其首款基因療法Zynteglo於2019年5月在歐盟獲批上市,並在2022年也登陸了美國市場。

在歐洲、美國兩地157.5萬歐元和280萬美元的定價,讓Zynteglo成為當時全球最昂貴藥物之一,並被Evaluate Pharma評為年度最具價值的藥物之一,預估2024年的銷售額將達18.7億美元。

然而到了2023年, Zynteglo才賣了1670萬美元, 以此成績,在接下來一年躍升至18億美元,難度可想而知。而且,早在2022年,Zynteglo還因支付問題撤出了歐盟市場。

無獨有偶,藍鳥生物的第二款基因療法Skysona延續頭款產品的「慘淡」,2023年銷售額僅為1240萬美元。

要知道,諾華的基因療法Zolgensma也在2019年同期首次獲批上市, 到2022年,銷售額就已經突破10億美元大關。

不過可圈可點的是,藍鳥推出產品的速度。2023年底,藍鳥生物在美國推出了第三款基因療法Lyfgenia,用於治療鐮狀細胞病(SCD)。定價則再次重新整理了最昂貴藥物定價,為310萬美元,比同期上市的Vertex/CRISPR的Casgevy價格還要再貴40%。

不過,鐮狀細胞病的市場規模本身卻極為有限。GlobalData數據顯示,美國的鐮狀細胞病市場僅有不到10億美元。

窄小的市場加上藍鳥生物過往表現出來的商業化能力,二級市場再度「用腳投票」,甚至在Lyfgenia獲批上市當天,股價報以40%的大跌。

投資人趨於一致的決策並不難理解。在藍鳥生物身上,表現出一種極大的矛盾, 過去三年,每年都有產品上市,公司卻持續入不敷出,甚至到了2024年,手上的現金僅夠撐到2025年一季度。 迫於無奈,藍鳥生物在本月進行了一筆為期五年、價值1.75億美元的貸款。不過這也將只能支撐到2026年一季度。

回到如今的財務報表漏洞,或許也是2019年以來,動蕩的藍鳥生物遭遇商業化成績慘淡、高管頻繁更叠、現金流幾近枯竭等困境下的問題又一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