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雷軍又發獎了!人均價值超47萬

2024-08-28股票

小米集團剛披露了二季度的「歷史最佳季度業績」,就開始給員工「發股票」了。

8月22日晚間,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公告稱,公司於8月22日根據2023年股份計劃,獎勵合共4101.9萬股獎勵股份予1510名選定參與者,包括本集團雇員及服務供應商。獎勵股份於授出日期之收市價為每股19.1港元。

來源:小米集團公告

8月22日當天,得益於二季度大幅飆升的業績,小米集團港股股價大漲超9%,收盤報19.1港元/股。照此推算,4101.9萬股獎勵價值約7.8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17億元)。這意味著,這1510人人均將獲得價值人民幣約47.48萬元的股份獎勵。

此前在1月4日,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就曾發放「百萬美金技術大獎」給小米兩支團隊。「發獎」這個關鍵詞貫穿了小米整個2024年,如果把小米集團今年發放過的股份獎勵都按8月22日收盤價計算,小米集團已經發出了價值40億元的「大禮包」。

小米今年發放價值40億元股權獎勵

根據小米集團8月22日釋出的公告,本次小米集團將根據2023年股份計劃,授予1510名本集團雇員及服務供應商共計約4101.9萬股獎勵股份。其中授予雇員4086.41萬股獎勵股份,授予服務供應商15.49萬股。

今年5月,小米集團同樣根據2023年股份計劃給員工和供應商「發過股票」。5月24日,小米集團發公告稱,公司於5月24日獎勵合共3409.94萬股獎勵股份予1104名選定參與者,包括本集團雇員及服務供應商。獎勵股份於授出日期之收市價為每股18.3港元。照當時股價計算,小米集團發放獎勵的價值為6.2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71億元)。

今年3月20日,小米集團獎勵了1.536億股股份予4727名雇員及服務供應商,當時小米集團股價為14.5港元/股。按當時股價計算,小米集團發放的股份獎勵價值為22.2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0.39億元)。

整體來看,今年內小米集團已經發放了近2.29億股獎勵股份,如果均按8月22日小米集團19.1港元/股的收盤價計算,價值超過43.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

據了解,2023年小米集團實作營收2710億元,同比下滑3.2%,經調整凈利潤達193億元,同比增長126.3%。2024年上半年,小米集團實作營收1643.95億元,同比增長29.6%,經調整凈利潤為126.66億元,同比增長51.3%。

去年全年和今年上半年,小米集團凈利潤均出現大幅提升,手機和汽車業務也紛紛傳出喜報,於是「發獎」成為了小米集團今年的關鍵詞之一。1月4日,雷軍發微博稱:「2024年開年第一件大事,為小米工程師們頒發百萬美金年度技術大獎。這是小米內部規格最高的獎項,獎勵在重大技術創新專案中做出關鍵突破的10人以內團隊。」

上述「百萬美金年度技術獎」的獲獎者是「小米澎湃OS新架構」和「一體化大壓鑄技術」兩支團隊。據雷軍介紹,這兩支團隊為小米實作「人車家全生態閉環」做出了重要貢獻。

友商高管「炮轟」雷軍疑被通報

持續發「大獎」的背後,是小米集團業績的飛躍。今年二季度,小米集團實作收入888.88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2%。該季度,小米集團經調整凈利潤為61.75億元,同比增長20.1%。雷軍在微博上表示:「這是小米歷史上最出色的季報!」

盡管整體業績向好,但小米汽車業務由於還在發展初期,仍處於虧損階段。二季度小米SU7交付27307輛,小米集團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虧損18億元。粗略計算,小米汽車賣一輛車虧損超過6萬元。對此,雷軍表示:「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小米汽車還在投入期,希望大家理解。」

不過極越公關負責人徐繼業卻在朋友圈表示:「雷軍這樣的企業家,有點公德心和羞恥心好不好?每台車虧6萬,虧那麽多你還賣那麽多幹嘛?有些企業虧是因為不折價就賣不掉了,小米和雷軍這叫啥?放在以前這就叫作傾銷,這是最惡劣的商人本質。」

據了解,極越是由吉利和百度聯手打造的品牌,定位為吉利控股旗下高端智能汽車機器人品牌。2023年8月14日,「極越」正式釋出,首款車型命名為「極越01」。

8月22日,有訊息人士稱,極越CEO夏一平針對極越汽車公關負責人徐繼業朋友圈炮轟「小米汽車和雷軍虧錢賣車」一事,發內部信進行了通報處罰。

在內部信中,夏一平表示:「這段言論並不代表公司觀點,更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我責成公司相關部門對其進行嚴厲批評,並進一步要求各位嚴守公司傳播紀律,不妄議友商,不散播與公司價值觀相違背的觀點。」

對於上述內部信的真實性,極越方面尚未公開回應。同一天,一張顯示為徐繼業釋出的朋友圈內容中,徐繼業表示:「求媒體的兄弟姐妹們帶個話:小米公關的兄弟們,我已經使出洪荒之力在降低這個事情的影響了,求放過。」

責編:萬健祎

校對:冉燕青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