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連虧2年零9個月的迪馬股份漲停 董事長黃力進任職不足一年半後辭職

2024-03-20股票

本報記者 程維 重慶報道

3月19日,迪馬股份(600565.SH)漲停。當日收市後,該公司公告稱,董事長黃力進「因個人原因」辭職。

與上一次該公司變更董事長的同時不一樣的是,這一次,該公司沒有同時公布新董事長的人選。

迪馬股份自2014年以來的多項指標對比變化圖。 數據來源:Wind數據

董事長不幹了,繼任者暫缺

該公告稱,重慶市迪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於2024年3月19日收到公司董事長黃力進先生送出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黃力進先生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董事、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成員職務,以及兼任之子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等所有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職務。

迪馬股份的其他公告顯示, 該公司2022年虧損26.28億元,合每股虧損1.4元,高於2021年的每股虧損0.84元。

截至2023年6月,該公司主要有3大業務板塊,分別是專用車和機器人制造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板塊、以地產開發和城市更新為核心的城市營運板塊及以物業服務和醫療康養為核心的智慧民生板塊。不過,其智能制造板塊該占公司收入的比重,僅為4.14%,這還是包含了專用車的營收占比。

另兩大板塊,其實質是房地產開發和物業服務,分別占87.88%和7.08%。

迪馬股份的實際控制人為羅韶宇,他持有重慶東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銀控股」)77.78%的股份,其妻趙潔紅持有22.22%股份。東銀控股持有迪馬股份35.55%的股份。趙潔紅另持有迪馬股份4.56%的股份,羅韶宇之妹羅韶穎持有迪馬股份0.88%的股份。

據迪馬股份的歷史公告,羅韶穎於2018年8月22日至2022年11月24日擔任迪馬股份董事長,時長4年零4個月。羅韶穎自2019年5月16日起,擔任迪馬股份總裁。

羅韶穎2022年11月24日辭去迪馬股份董事長一職後,曾在該公司擔任過董秘、財務總監的黃力進接任董事長。至今年3月19日黃力進辭職時,他只在董事長位置上幹了1年零5個月。

2023年曾被債主申請破產重整未成

2023年8月9日深夜,迪馬股份釋出公告稱,債權人重慶市宇邦線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宇邦」)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破產清算。

重慶宇邦稱,迪馬股份及其控股子公司拖欠了重慶宇邦711萬元貨款。其中,迪馬股份及控股子公司已開票、未支付貨款約324萬元,尚未支付票據約387萬元。

2023年8月16日,重慶五中院裁定,「因現有證據不足以認定被申請人迪馬股份公司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決定不予受理申請人重慶宇邦對被申請人迪馬股份的破產清算申請」。

2023年前三季度,迪馬股份的營收為139億元,虧損1.33億元,合每股虧損0.15元。且這一收益還是在該報告期內取得4.68億元投資的前提下取得的。2021年、2020年,迪馬股份的投資收益分別為1.06億元和-1.85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剔除投資收益這一因素,迪馬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的虧損金額,實際為6.01億元。2021年,迪馬股份虧損1.91億元。如果該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仍無法扭虧,該公司將連續3年虧損。

中國證券市場此前曾有連續3年虧損即退市的規定,後經修改規則,1年或連續2年虧損,且營收低於1億元,才給予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迪馬股份的營收遠高於1億元,因此暫無此顧慮。

2023年,目前註冊地在重慶的當地最大的房地產企業金科股份也被債權人以小額欠款無法支付為由,向法院提起破產重整的申請。2024年2月,金科股份也向當地法院提起破產重整申請。目前該宗申請暫未獲裁決。

轉型不斷:專用車、地產、煤礦、機器人

這是東原系企業近年來的第二次危機,這一次危機,源自房地產企業「三條紅線」的系統性調整的風險,而上一次危機,源自其押錯了寶,栽在了煤炭行業的周期性調整中。

2017年10月,東銀控股集團由於未能按時償還一筆9億元的貸款,陷入債務危機。2019年1月,東銀控股集團債務重組方案及重組框架協定獲得東銀控股集團債權人委員會投票透過。

同年12月7日,重慶市政府召集相關部門、金融單位負責人和東銀控股負責人召開了專題協調會。會議認為,本著「支持民企、服務發展、穩定全域、實作共贏」的原則,各金融機構應該一致行動、合力支持東銀控股走出目前困境。把此次債務問題帶來的影響降低到可控範圍。

這是重慶市政府罕見的,專門就拯救當地一家民營企業,召集金融單位召開專題協調會的案例。

2003年6月,公司出資1.51億元收購四川省廣播電視網絡公司37%股權,公司與大股東東銀集團合計持有四川廣電網49%的股權。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2003年采訪該事件時獲得的資訊,同時與東銀集團獲得重慶市廣電網絡公司49%權的另一家民營企業,所借用的系同一政商資源。不過,此後東銀集團與重慶市該民企,均結束了川渝兩省市的廣電網絡公司的股份。

(編輯:郝成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