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
是貨幣信用、金融與農村經濟組成的金融業態,是指為農村地區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特殊金融形式,也指為農村經濟提供金融服務的各種機構和組織。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農村金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中國14億人口,9億多是農民,中國農村面積比例是94.7%。 全國共有集體土地總面積65.5億畝,賬面資產6.5萬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3.1萬億元,2022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88345億元,占三次產業占比為7.3%。這麽大體量的經濟規模,需要相應的金融資源相配套。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 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相對薄弱,很難為農民提供各種金融支持。然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首先,農村金融的發展可以提供貸款、儲蓄、保險等服務,滿足農民的資金需求,幫助他們開展農業生產和發展農村經濟。其次,農村金融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村地區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以農業為主,缺乏多樣化的經濟支持。透過農村金融的引入,可以為農村地區的農業產業提供資金支持,推動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產業升級。此外,農村金融還可以為農村地區的農民提供創業和就業的機會,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轉型和發展,提高農村經濟市場化水平,提高農民收入。總之,農村金融的發展對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透過農村金融的發展,可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目前農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源的現狀
目前,中國農村金融供給主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正規金融機構性金融機構有合作金融、商業銀行、政策性金融等三種為主;一類是非正規金融、如錢莊、典當行、民間集資、民間票據市場等
01
合作金融是主體。
農村信用合作社簡稱「農村信用社」,是農村根據自願原則組織起來的集體合作金融機構,其成立宗旨是為農民、為社員服務。其特點為:由農民投資人股,資金優先服務於人股社員的貸款需求,與一般金融機構相比有較強的自助性、合作性特點。上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發展起來的農村信用社經過六七十年的發展,如今網點遍布所有鄉鎮。是縣域所有金融機構中資產和信貸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農戶存款90%存在農信社,農戶貸款、農業貸款等業主要由農村信用社提供。
02
國有商業銀行。主要有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
農業銀行是中國在農村網點最多、業務輻射範圍最廣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農業銀行在農村金融服務方面起著主渠道作用。重點支持的是農業龍頭企業、扶貧開發、農村村鎮建設和農村電網改造以及鄉鎮企業的信貸需求等,但由於農業銀行的商業化經營目標,而農戶缺乏商業銀行所要求的抵押品,以及資訊不對稱等原因造成農業銀行在服務「三農」時的低效率。
郵儲銀行其36000多個營業網點遍布城鄉,且2/3以上的網點分布在縣及以下農村地區,在農村存款市場,郵政儲蓄與農村信用社存在著激烈競爭。2007年年初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掛牌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信貸服務主要面向農村。開始按照商業化運作,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為農村服務的有效形式。郵政儲蓄銀行的信貸服務主要面向農村。
03
政策性銀行。
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中國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其成立之初被設計為全面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業務的銀行,對中國農村發展與農業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農業發展銀行是農業信貸資金投入的主渠道,其支持農副產品收購中的信貸投入在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份額。農業發展銀行的機構主要分布在省、地市和部份糧食主產區的縣市。1998年3月,國務院決定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承辦的農村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糧棉企業附營業務等項貸款業務劃轉到有關國有商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主要集中精力加強糧棉油收購資金的封閉管理。
2004年以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業務範圍逐步拓展。一是將傳統貸款業務的支持物件由國有糧棉油購銷企業擴大到各種所有制的糧棉油購銷企業。二是2004年9月,銀監會批準農發行開辦糧棉油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加工企業貸款業務。三是2006年7月, 銀監會批準農發行擴大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業務範圍和開辦農業科技貸款業務。四是2007年1月,銀監會批準農發行開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 農業綜合開發貸款和農業生產資料貸款業務。目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已形成以糧棉油收購信貸為主體,以農業產業化信貸為一翼,以農業和農村中長期信貸為另一翼的「一體兩翼」式業務發展格局。
04
農業保險,簡稱「農險」,是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險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賠償保險。
農業保險按農業種類不同分為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按危險性質分為自然災害損失保險、病蟲害損失保險、疾病死亡保險、意外事故損失保險。按保險責任範圍不同,可分為基本責任險、綜合責任險和一切險;按賠付辦法可分為種植業損失險和收獲險。中國做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主要有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國元農業保險公司等。除此之外,部份省市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也從事農業保險的承保工作。
05
其他新型正規金融機構。
以村鎮銀行為代表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農村互助基金合作社等,在本質上屬於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的一種,但他們在業務特征、風險偏好、客戶物件等方面又有別於傳統商業性金融機構。以村鎮銀行為例,它是經中國銀監會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個人化的融資和咨詢服務,開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實行低利率政策,創新貸款方式,簡化貸款手續;科學確定農業貸款周期,滿足農民季節性農業生產資金需求等。
06
非正規金融組織。
非正規金融組織是指農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組織,它們所提供的融資方式主要是民間借貸。民間借貸是一種直接的、靈活的、自有的融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村金融貸款的需要。但存在經營不規範、利率高,風險大的問題。
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
目前農村金融的現狀與農村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都不適應。金融資源配置在農村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金融服務在農村還有一些空白地區。
01
農民融資難,成本高。
農村家庭正規信貸需求十分旺盛,但是,由於農民沒有抵押品且征信體系不完善,農村家庭的正規信貸可得性只有27.6%,為滿足資金需求,農民不得不進入高利率的民間借貸市場。據【中國民間利率市場化報告】顯示,農村地區民間借貸利率和銀行貸款利率分別為25.7%和7.3%,均高於城鎮企業。同時,農戶和鄉鎮企業的守信意識較為薄弱,騙貸現象時有發生。
02
金融物理網點不足。
服務於農村金融的機構有商業性銀行、政策性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等,雖然種類繁多,形式不一,但是營業網點真正下沈到鄉鎮一級的只有農村信用社和郵儲銀行,下沈到各基層鄉村的金融機構幾乎沒有。
03
金融產品匱乏,結算手段單一。
中國農村金融產品基本還是「存貸匯」老三樣,關於支農貸款、農業和個人保險產品少之又少。農村結算於段單一,農民的工具還是以現金結算為主,信用卡、匯兌等基本的金融業務在農村十分少見。數據顯示,現金交易在農村地區生產生活中占95%以上。
04
個人理財產品基本空白。
雖然一些小型城商行和農商行已經註意到理財產品廣闊的市場前景,開始進入理財市場,但是並未在農村大範圍推廣。農民閑置資金基本存在銀行,或進人民間借貸市場,不少農民誤入非法集資,虧得血本無歸。據中國農業銀行與西南財經大學聯合的【中國農村家庭金融發展報告(2014)】顯示,農村家庭持有股票、債券、基金、理財產品、衍生品等風險資產家庭的比例僅為1.6%,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0.4%,農村43.8%的家庭參與民間借貸,民間借款占債務總額近65%。
建立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01
深化農聯社改革,做強農村金融主體。
按照市場經濟規則,明晰產權關系,促進各級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經營機制轉換,構建新的產權關系,按照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原則,根據不同地區情況,分別進行不同產權形式的試點。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造;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比照股份制的原則和做法,實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制改造有困難而又適合搞合作制的,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合作制。.堅持服務三農的經營方向。信貸資金大部份要用於支持本地農業和農民,加大推廣使用者小額信用貸款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戶聯保貸款辦法,健全完善農村信用社資金結算體系,創新金融服務渠道,大力發展銀行卡等現代支付工具,增加支付結算手段 利用現代先進技術,解決農村金融物理網點短缺問題。在農村超市、農資站等人口流動性大的地方投放電子機具,讓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完成存取款、轉賬、繳費等金融活動。
02
推進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等普惠金融業務下沈。
積極引入各類銀行機構在縣城以下設點,最佳化銀行體系競爭格局。形成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相互競爭、互為補充的銀行服務網絡。持續推動鄉鎮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工作。在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開展金融服務「村村通」工程,采取定時定點服務,提供自助服務終端,以開展助農取款、匯款、轉賬服務和手機支付等多種方式,提供簡易便民金融服務。
03
建立完善多層次、多形式農業保險體系。
在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過程中,農業保險服務能力不可或缺。構建涵蓋財政補貼基本險、商業險和附加險等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層次、多元化風險保障需求;健全農業再保險制度和大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保險機構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基層服務網絡。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大力開發以保價格、保收入為主的保險產品,從而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保障需求。構建普惠性農業保險產品體系,有效保障小農戶的生產經營。大力開發地方特色農業保險險種,用產品創新填補空白。建立「政策性基本險+商業險+附加險」等完整體系,推廣「保險+期貨」金融支農模式。
04
拓寬農村理財渠道。
開發適合農民的理財產品在加強對農民的理財教育,引導農民更新理財投資理念的同時,要引導和鼓勵農民合理合法利用自己手中的資金進行創業投資,金融部門應當進一步拓寬農民投資渠道,開發適合他們的理財產品,引導其投資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如債券回購,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低風險理財產品,保險行業提供各類儲蓄型保險產品;城商行提供封閉凈值型理財產品;農村信用社推出的下產品: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本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投資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可交易的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券及評級相對較高的信用債券。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本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透過委托管理的方式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包括但不限於現金銀行存款,大額可轉讓存單,短期債券逆,回購等。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本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透過委托管理的方式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包括但不限於現金銀行存款,大額可轉讓存單,短期債券逆,回購等。還有基金如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也都是可以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