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個奇跡
文化|上海
1992年,上海透過銀行渠道公開無限額發行了首批股票認購證。股票認購證印制極其精美,封底印著「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字樣。|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標普500花了100多年也才3000多點,而A股短短2年就上1200點。」
這是電視劇【繁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也是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股市的真實寫照。
當A股漲到1200點時, 市場僅有25只股票。 這意味著,這裏的任何一只股票,都可能能讓投資者本金翻倍。
股票交易開放初期,上海市民在交易櫃台前搶購股票。|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但由於股票數量和認購數量的限制,這25只股票並沒有真正讓股民暴富。反而是 1992年滬市發行的207萬份股票認購證,讓其中一部份人成為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快速度的致富者 。
這其中就包括【繁花】的主人公阿寶。
搶購股票造成踩踏事件
「當——!」
1990年12月19日,一聲鑼響在上海外灘浦江飯店孔雀廳響起,宣告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據資料顯示: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當日, 僅有8種股票上市 ,包括飛樂音響、延中實業、申華電工、真空電子、豫園商城、愛使股份、鳳凰化工和飛樂股份。 發行總量按面值計算僅2.6億元,流通股總額不足7000萬元。
按照當時股票交易規定,需手工填寫委托單,被編到號的人才有資格拿到委托單,有了委托單才能認購。
對普通人來說,買到股票就意味著中了彩票, 因為 1990年12月開始,滬指一路上揚,最高單日指數漲幅105%,記錄至今未破 。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股票最開始往往有價無市,無人出售。於是就想到了市場擴容,增加新股。
1991年12月8日,浦東大眾新股發行 ,提前兩天就有人開始在虹口體育場、江灣體育場、七寶體育場等幾處地方排隊。
當時江灣體育場的鐵門被擠倒,有些人還受了傷。新股發行的場景深深觸動著管理部門。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新股認購,前來搶購的股民在發售網點前排起長隊。|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根據計劃,1992年還要發10多個股票,難道要一個個折騰下去?
搖號買股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992年「股票認購證」出現了。
當時主管上海證券市場的是中國人民銀行,他們想出了一個載入中國證券交易史冊的主意:
先發股票認購證,憑認購證搖號認購
。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認購證價格太便宜,認購還是人山人海;價格太高,大家不買,股票反倒發不出去。
在這場關於定價的博弈中,人民銀行根據當時的物價水平以及大眾心理,最後確定為30元一份。 並規定憑認購證在1992年內分4次搖號,當年共發行10多支股票。
這款「股票認購證」印制得極其精美,有點像郵票中的小本票,封面燙金,封底印著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的字樣,內有一式四聯無需復寫紙、可以直接影印的憑證, 這個印刷技術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 。
在說明欄裏,寫明股票認購證,不是股票,而是可以買股票的憑證。並註明,1992年度全年的股票發行就靠這本股票認購證搖號, 認購證發行所得的資金將全部捐給上海福利事業 。
決定一出,30元一份的認購證嚇退了不少人,這筆錢大約是當年工薪階層月收入的1/3,認購證銷售遇冷。
上世紀90年代,萬國黃浦營業部前聚集的人群成為馬路股市沙龍的雛形。|上海證券報
160倍收益的機會
選擇「第一個吃螃蟹」的永遠是少數人。
當時櫃台銷售認購證並不踴躍,工商銀行的員工還有推銷任務,每銷出一份可提3毛錢獎金,大家都不看好它的前景。
但現實很快出現反轉。證券公司統計,1992年全年共有53家公司發行面值10元的股票共計5479.7萬股在上證交易所上市。
發行規模之大,數量之多, 以至於中簽率高達86.9% , 特別當時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股票發行價格依據的市盈倍數比較低,新股一上市都能獲利不少。
1992年5月21日,上證交易所宣布全面放開上海的股價 ,上證指數在 5月20日的616點的基礎上翻了一倍多,到21日收盤時已達1265點 。
民間流傳一種粗糙的盈利演算法——面值一元的新股一旦上市正常情況下能賺二三十,如果中簽的股票好,最多能賺一萬元; 如果花上三千元買上一百張認購證,當年就是百萬富翁 。
對於這種演算法是否科學,「中國證券教父」闞治東在【榮辱二十年】一書中的回答是:不確定。
但闞治東提到,「如果把當年新發行的新股全部拆成一元面值股票,就是54797萬股,207.7萬份認購證平均每份中簽264.7股,那年平均每股新股上市後賺個20多元,無論怎麽算,當年一張認購證獲利都在5000元以上。」
30元一張的認購證,升值160倍。
普通人的暴富
當年很多人都對沒買認購證感到後悔,但也有人意外暴富。
1992年7月21日,上海某報刊登一篇題為【悲歡離合認購證】的文章,文中敘述了這樣一件事:有個老太太,把子女給她的3000元錢去存銀行,老太太講不清,銀行錯認為是買認購證, 老太太捧了100份認購證回去。
當子女發現搞錯後為時已晚,盡管很生氣,但也沒有什麽辦法。想不到這些錯買的認購證給老太太帶來了意外的50萬元以上收益。
有文章認為改革開放後,上海人的社會價值觀經歷了三次沖擊, 第一次是個體戶的沖擊,第二次是出國潮的沖擊,第三次就是股票熱尤其是認購證的沖擊 。
作者擔心, 「透過認購證致富這種帶有很大投機成分的做法,會影響人們勞動致富的價值觀」 。
1992年8月,深圳以發售認股抽簽表的方式發行5億元新股,以為小夥子排了兩天兩夜的對,在發售前半小時被清理出列。|中國青年報
1996年,因為發行成本高、周期長,股票認購證的歷史徹底結束,後來逐步改為網上配售,紙質認購證也逐漸成為歷史。
撰
文: Arvin
編輯:Arvin
點點👇,謝謝關註。
伸出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