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先別急著唱衰英特爾

2024-08-16股票

文 | 最話FunTalk,作者 | 何伊然,編輯 | 劉宇翔

英特爾缺錢到已經連 1.47 億美元都不放過了。

本周二,英特爾在一份監管檔中報告稱,已不再持有三個月前所持有的118萬股芯片技術提供商Arm holdings的股份,根據同期Arm股票的平均價格(124.34美元)計算,此次出售將為英特爾籌集約1.47億美元。

8月初,英特爾釋出了56年歷史上最糟糕的業績報告,第二季度英特爾營收128.3億美元,同比下降1%;凈虧損為16.1億美元,作為對比,上年同期凈盈利14.8億美元。糟糕的業績使得其股價下跌近三分之一,一夜蒸發超300億美元市值。

英特爾不但股價暴跌,並且賬上資金也不寬裕。截至6月底,英特爾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112.9億美元,流動負債總額約為320億美元。所以,才會連 1.47 億美元的股權收入都不放過,即便如此,這筆股權投資還凈虧損1.2億美元。

除了想辦法回收股權投資,英特爾還啟動了100億美元成本削減計劃,將裁員15%以上。甚至英特爾還表示,將從2024年第四財季開始暫停派息,並將全年資本支出降低20%以上。 從 1992 年以來,英特爾持續派息至今,這是最近32年來首次暫停派息。

曾經的芯片霸主,如今這是怎麽了?

01

在月初的財報會上,英特爾稱,業績不佳主要是受到數據中心業務及AI業務下滑、晶圓產能調整及其他非經營費用影響。相比今年一季度虧損3.81億美元,英特爾第二季度虧損規模擴大了12億美元。英特爾預計,三季度營收在125億至135億美元,同比下降4.9%至11.2%,同樣大幅低於分析師預期,完全看不到好轉跡象。

面對糟糕的業績,2021年起掌舵英特爾的基辛格一直顯得很沈得住氣。

財報會上,他為公司的表現做了辯解。基辛格承認二季度財報表現不佳,但是公司在產品和工藝技術方面有了裏程碑進展,只是當前面臨的市場挑戰比預想的更大。他表示,英特爾會繼續加速IDM 2.0轉型,采取更果斷的行動,明年推出的Intel 18A會大振幅改善公司的業績。

但顯然,市場並不買賬。

當地時間8月2日,英特爾盤中最大跌幅一度接近30%,收盤下跌26.2%,單日蒸發323.7億美元,創下自1982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多家華爾街機構集體下調英特爾評級,標普更是直接將英特爾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2021年以來,英特爾股價已累計下跌近七成,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則是上漲39%, 全面飆升的美股大盤都帶不動這家昔日的「藍色巨人」。

目前,英特爾市值在840億美元左右,不僅趕不上輝達零頭,甚至都夠不上AMD的四成。更糟糕的是,英特爾的市值已低於其資產負債表上所列示的設施及其他資產的實際價值,這也是四十三年來的首次,足以顯示投資者的悲觀預期。

只不過,這次股價動蕩似乎沒有掀起想象中的輿情風波,甚至英特爾官方都沒有為此特別發表聲明撫慰投資者信心。就像是一場突發暴雨,它確實發生了,但是雨停後一切仍在按照原定的節奏來。

02

上任伊始,基辛格就承認帶領這家「藍色巨人」走向復興不會是一件容易事,他在公司內部的員工信中寫道:「我不會幻想我們面前的道路會一帆風順……未來還會有更多艱難的日子。」

作為老牌科技公司,英特爾看過矽谷太多更新換代,也比自己的競爭對手更有應對動蕩的經驗。

成立於1968年的英特爾見證過美國工業最輝煌的時代,創始人之一羅拔·諾伊斯是商用集成電路的發明者,被譽為「矽谷之父」,另一位創始人哥頓·摩爾更是提出了影響資訊科技變革的預言——摩爾定律。

八十年代,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英特爾轉型成為一家微處理器公司。在一系列席卷全球的PC產業革命中,英特爾的微處理器都發揮了無可取代的作用,「Intel」標識也隨著PC電腦在全球的普及走入千萬家。

或許是PC業務過於成功,英特爾沒有能跟上智能電話時代步伐,出於利潤率擔憂拒絕蘋果提出的為iPhone供應處理器請求更是致命性的戰略失誤,這給了高通、聯發科在移動處理器市場發力的機會。

在很長時間,英特爾堅持IDM模式,即從設計、生產、封裝到銷售全部自己操辦,這讓其在芯片代工業務上錯失了大量機會,專攻下遊生產環節的台積電則在7nm制程工藝上率先突破。

2021年,作為公司第一任技術長,基辛格在出走12年後回歸英特爾擔任CEO,肩負起了帶領英特爾走出迷茫期的重任。

回歸後的基辛格迅速提出了IDM 2.0設想,即英特爾在堅持自己生產芯片的同時也為第三方芯片設計公司提供代工服務,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芯片代工企業。同時,公司將把部份芯片交給同行對手生產,以實作工藝補充。

他認為,IDM 1.0時代的英特爾為了展示自身在領導力而犧牲了效率,現在需要發揮優勢,做差異化競爭。「英特爾是唯一一家擁有從軟件、芯片和平台、封裝到大規模制造制程技術,兼具深度和廣度的公司……我們將利用IDM 2.0戰略設計出最好的產品,用最好的方式進行生產制造。」

大刀闊斧的轉變需要真金白銀的支持。

保護主義的興起及疫情讓美國政府加快了扶持制造業回流的步伐,拜登政府簽署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的「芯片法案」鼓勵企業在美國研發和制造芯片。身為美國本土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英特爾順理成章地成為重點關註物件,從政策到資金,從稅收優惠到國防部采購訂單…… 據統計,英特爾累計拿到了85億美元資金和110億美元的貸款。

但在芯片代工領域入局太晚,使得英特爾的發力,在短期內仍舉步維艱。

檔顯示,獨立後的英特爾代工業務板塊在2023年營收189億美元,同比下降31%,經營虧損高達70億美元。基辛格承認,2024年將是該公司芯片制造業務營運虧損最嚴重的一年,預計到2027年左右才會實作營運盈虧平。

當然,英特爾也不至於恐慌,不管行程多慢,資本市場質疑聲音多大,芯片制造這樣關乎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美國政府都不會坐視不管,英特爾仍有折騰的籌碼。

03

回顧過去,英特爾一直是處在行業前沿,推動技術發展的公司。

處在轉型的關鍵期,盡管外界對英特爾的業績表現不滿,但華爾街對基辛格重塑英特爾技術立命的規劃一直持有肯定態度,願意給英特爾時間去調整,當前的抨擊更多是圍繞公司效率和成本控制。

盡管上班族都想擁有生活工作平衡,可是科技行業瞬息萬變,效率就意味著成敗。多年來,英特爾常常被詬病為「IT業養老院」,待遇說的過去,可是很難留住有上進心、有闖勁兒的能手。基辛格也承認:「我們的成本太高,利潤率低,還沒有從AI等強大趨勢中充分受益。」

檔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英特爾有12.48萬名員工。二季度財報會後,基辛格宣布會在年底之前完成公司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裁員,涉及1.5萬人。據悉,英特爾已經在內部推出「最佳化退休方案」,為自願離職的員工提供申請程式。

除了收復失地,在自己的優勢領域,英特爾也在透過新的概念實作開源。

2023年9月,基辛格在創新大會上率先提出「AI PC」概念,強調PC才是將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消費端的最佳媒介,AI將從根本上重塑 PC 使用者體驗,釋放生產力和創造力。

基辛格並沒有拿出全新的顛覆性產品,可是整經過他的包裝,當前大熱的AI和長期處於增長乏力的PC行業一下子緊密勾連在一起,給出了落地場景,立刻引爆了消費電子市場,成為各家公司發力焦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基辛格也堪稱一位「廣告大師」。

財報顯示,2023年12月以來,英特爾AI PC的出貨量已超過1500萬台,有望在年底前超過4000萬台。根據Canalys的預估,2024年全球AI PC出貨量將達4800萬台。以此推算,英特爾在AI PC市場占據有絕對龍頭地位。

電話會上,英特爾也多次強調對AI PC前景的信心。「我們在AI PC類別中處於領先地位,生態系健康……預計第四季度收入將處於高端,企業市場也將進入更新周期。」

8月,英特爾宣布基於Intel 18A制程節點打造的首批產品AI PC客戶端處理器Panther Lake和伺服器處理器Clearwater Forest樣片現已上電執行並順利啟動作業系統。

穿越多個行業發展周期,讓英特爾面對變革,可能比自己的對手更有經驗,多年累積的技術家底是英特爾的根基,也是切入AI的底氣。

但英特爾再也不能消耗掉機會了,必須拿出更有沖擊力的行動,否則在科技界長長的「沒落霸主」名單上,不是不可能出現它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