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虧損收窄,第四正規化的「春天」到了嗎

2024-03-25股票

大模型「混戰」的第一年,人工智能企業第四正規化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四正規化營收42億元,同比增長36.4%;經調整凈虧損4.15億元,同比縮窄17.6%。

瞄準B端市場,主打行業大模型,第四正規化試圖用差異化的打法突破大模型的「大廠圍城」。如今第四正規化超預期的業績也讓人們猜測,在被公認為大模型落地元年的2024年,大模型的「春天」是否會提早到來。

減虧8888萬元

3月20日晚,第四正規化釋出了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度業績。財報顯示,2023年第四正規化實作營收42億元,同比增長36.4%;毛利19.8億元,同比增長33.2%,毛利率47.1%;經調整凈虧損4.15億元,較2022年減虧8888萬元,同比縮窄17.6%。

去年9月,第四正規化在第四次遞表港交所後成功登陸港股市場。根據當時的招股書,2020—2022年,第四正規化營收分別為9.42億元、20.18億元和30.83億元;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9億元、5.59億元以及5.04億元。

從數據上看,第四正規化自2021年以來正形成逐年環比減虧的趨勢。對於未來的盈利預期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了第四正規化,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目前第四正規化已建立三大主要業務板塊,分別為先知AI平台、SHIFT智能解決方案及式說AIGS服務。其中先知AI平台是第四正規化所有業務的內核,這一業務也是推動第四正規化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數據顯示,2023年第四正規化先知AI平台業務收入增長至25.06億元,同比增長68%,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比重也由48.2%增至59.6%。第四正規化在財報中提到,將在2024年3月底釋出先知AI平台5.0版本,進一步推動AI技術的規模化使用。

此外,2023年第四正規化SHIFT智能解決方案收入12.83億元,同比增長7.4%,占總收入比重30.5%。式說AIGS服務收入4.16億元,同比增長4.7%,占總收入比重9.9%。

研發方面,2023年第四正規化投入超17億元,同比增7.2%,研發費用率超40%。第四正規化董事會秘書郭清媛在電話會上稱,會持續保持穩增長、重研發的營運節奏,「較高的研發投入,技術方案的開發叠代,是我們在人工智能時代下的一個關鍵」。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財報數據顯示的虧損收窄,可能意味著公司在模型開發和套用上的效率提升,成本得到控制。

押註行業大模型

當天舉行的業績會上,第四正規化董事會主席兼CEO戴文淵表示,第四正規化的底層邏輯就是,要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各行各業發現越來越多的規律,形成越來越大的模型——行業大模型,提升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

早在去年4月展示「式說3.0」大模型的時候,戴文淵就曾提到,C端的軟件體驗在過去十幾年裏已被打磨到了比較高的水準,但B端企業級軟件的使用者體驗還是比較差的。生成式AI一個很大的機會在於改造整個企業軟件行業。

第四正規化差異化的打法瞄準了企業使用者。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四正規化總使用者數增至445個,其中標桿使用者數139個,同比增長33.7%。

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在大模型方面,B端在商業模式方面的成熟速度可能會快於C端。

原因在於,B端的商業模式通常更加穩定和可預測,企業可以透過與企業客戶的合作來獲取穩定的收入。而C端的商業模式往往需要面對更多的使用者需求和市場競爭,同時使用者的忠誠度也相對較低,因此商業模式的成熟速度可能會相對較慢。

但行業大模型的發展也需要久久為功。王鵬認為,未來行業大模型需要在技術、數據私密與安全、模型的可解釋性和可信度以及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持續改進和創新。

例如技術方面,模型的準確性、泛化能力、訓練速度等還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隨著行業大模型套用的深入,數據私密與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企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保護使用者數據的私密與安全,同時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等。

商業化春天到了?

對於虧損情況,第四正規化財報用了6個字開場:「盈利目標清晰。」3月21日早盤,第四正規化股價迅速攀升,上漲振幅達8.22%,但當日收盤,第四正規化股價下跌5.41%,達到67.3港元。

資本市場的反應或許也說明了一個關鍵情況:對整個大模型或是人工智能行業而言,高研發、高投入帶來的虧損都是難以回避的問題。

雲從科技也是「AI四小龍」之一。不久前其釋出的2023年度業績快報顯示,雲從科技2023年實作營業收入6.29億元,同比增長19.43%;實作歸母凈利潤虧損6.3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8.69億元。

2024年普遍被稱為大模型落地元年。企業虧損的收窄在一定程度上讓外界看到了些大模型商業化的希望。王鵬稱,隨著數碼化轉型的加速,各行各業對利用AI技術提升生產經營效率的需求日益強烈,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而公司之間的競爭也將推動行業大模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商業化行程。

「然而,要判斷行業大模型商業化的‘春天’是否真正到來,還需要觀察更多公司的表現、市場反饋以及行業大模型在實際套用中的效果。此外,通用大模型的發展也不容忽視,它們可能在某些方面對行業大模型構成競爭壓力。」王鵬稱。

2023年2月,第四正規化推出了大模型產品式說1.0,短短兩個月叠代至3.0版本。從業務上看,AIGS服務也是與第四正規化式說大模型直接相關的業務。

但該業務收入同比4.7%的增長和總收入9.9%的比重,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模型商業化的挑戰。

王鵬認為,投資者在評價人工智能企業的業績時,需要關註企業的長期價值而非短期盈利。這些企業的虧損可能是在為未來的技術突破和市場擴張做準備。只要企業能夠保持持續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這種虧損就是值得的。

「當然,投資者也需要平衡風險與回報。他們需要評估企業的技術實力、市場前景以及管理團隊的能力等因素,以確定其是否值得繼續投資。」王鵬說。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