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漫

曾經洗腦無數人、統治KTV的「動畫角色歌」,為何突然淪為了時代的眼淚?

2024-07-13動漫

夜間瀨玻璃丨文

前段時間BB姬報道了,【鬼滅之刃】新一季「柱訓練篇」完結,「無限城篇」將被改編成三部劇場版的新聞。

當時就有不少朋友留言吐槽,說【鬼滅之刃】這幾年真的是越來越水。

自動畫第一季在日本爆火,劇場版創下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收視紀錄之後,雖然「遊郭篇」的發揮還算可圈可點,但隨後的「鍛刀村篇」則是盡顯疲態。

原作漫畫原本不長的篇章,被動畫制作組拉長到整整一個季度,代價就是除了高規格的電焊對沖之外,人物塑造始終差一點味道。

在這個基礎上,UFO又宣布將漫畫本身只有10話的「柱訓練篇」再一次拉長,變成完整8集動畫。大夥真繃不住了,痛罵如此改編不如回頭去做鴿了不知道多久的【原神】。

現在「柱訓練篇」完結,有好的部份,也有不好部份。

不好的地方是UFO真的嗯拖了8集,除開最後一集之外,都沒有很強的電焊光汙染來過眼癮;而好的地方是,為了填充劇情的空白,UFO原創了被原作中一筆帶過的諸多訓練,這些原創內容的質素意外地不錯,也進一步補寫了各位「柱」的人設,所以在很多原作粉看來,「柱訓練篇」遠遠算不上差。

大抵是這些改編的內容,確實有一部份深入了粉絲的內心。

秉持著角色形象完整,如果有一首角色曲來搭配就再好不過的想法,有粉絲在日推上調侃,說在和家人聊天時暢想所有柱會合在一起,出一張角色歌專輯。隨後就被家裏人潑了一盆冷水: 「角色歌這種文化已經滅絕了。現在已經是令和了。」

這條調侃的推文無意間在國內外爆火,短短幾天就有了近千萬的瀏覽。而回復大多都是和我一樣後知後覺的愛好者,我們好像確實很久聽有人做角色歌專輯,沒有聽過角色歌了。

角色歌是什麽?

角色歌是個比較有年代感的東西。 原教旨地描述是動畫出品方,以角色名義發行的單曲,直白一點就是動畫角色的聲優,來負責演唱專門為角色客製的歌。

說到角色歌,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前幾年最火的【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這動畫早些年在影片平台屠殺,大夥應該或多或少都混過眼熟。

今天不聊動畫,所以也就不展開和大家細說【路人女主】的劇情了,單說角色曲。

動畫第一季在幾個特殊集數都塞了不同的ED曲,分別是在動畫中飾演加藤惠的聲優安野世乃希演唱的【M♭】,飾演英梨梨的聲優大西沙織演唱的【Blooming Lily】,以及飾演霞之丘詩羽的聲優演唱的【饒舌スキャンダラス】。

這三首特殊ED,可以說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曲目。

三首歌都結合了作品中的角色設定,暗語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最重要的還透過原生聲優為其獻聲。 我當時還是英梨梨廚,所以英梨梨的角色曲翻來覆去聽了好些遍。

從上面這三首曲子的特征出發,應該能比較直接地聯想到日推上所說的「角色歌專輯」,也能更容易理解為什麽會有人想要這樣的專輯。

至於為什麽在令和已經要不到這樣的角色歌,我想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角色歌的發源開始一點一點捋。

早年日本一直都有啟用動畫聲優,來演唱插曲的的故事,但真正意義上以角色名義釋出的單曲,則是1986年,高橋留美子原作的動畫【相聚一刻】。

這動畫也可以說是不少人的啟蒙作。其中的插曲「預感」,在表計中正是動畫角色音無響子負責演唱。當然懂得都懂,其背後還是角色聲優島本須美在發力,只是為了加深角色的塑造,選擇讓聲優不參與的表現形式。

有了【相聚一刻】這個先河之後,越來越多的作品開始效仿角色歌的這種變現形式,用角色名義,發行歌曲,專輯的方式也越來越普遍。

在大夥常聊的少女樂隊中,出自【孤獨搖滾!】的結束樂隊,本質上和角色歌相似,不同的是一邊角色出演,一邊是角色組建的樂隊出演。

結束樂隊這種在角色歌裏其實算少的,早幾年角色歌數量最誇張的還是【網球王子】。

雖然劇情離譜,動畫也不怎麽給力,但是【網球王子】的熱度在那段時間其實一直居高不下,各種新角色輪番推出,角色歌也一擁而上,最後【網王】一度塞了近千首角色歌。

林林總總角色歌中最有名的歸屬【物語系列】,已經做到了歌比動畫有名的程度。直到今天花澤香菜獻聲的,千石撫子角色歌【戀愛迴圈】依然是卡拉OK裏,最為經典的幾首。

因為角色歌的特別內容,所以涉及戀愛,黨爭的動畫也一般會有角色歌的標配。 早幾年真的很多,什麽【俺妹】【偽戀】在對應角色的關鍵回都會把特質的角色歌放出來,讓角色廚們淚目一把。

當然需要推廣角色的也不僅僅是戀愛,黨爭動畫,一些偏向萌系日常的FBI動畫,比如【點兔(請問你今天要來點兔子嗎?) 】【三顆星(三顆星的奇妙冒險) 】,也會打出角色歌這張牌,效果也還算不錯。

所以,角色歌為什麽絕跡了呢?

早年知乎那邊有過一個口癖——「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麽」。 事實上令和之後,角色歌文化並沒有絕跡,只是它的影響範圍被進一步收窄。

如今的角色歌,雖然在動畫中已然不剩多少,但是在Galgame那邊依然還是一種經典搭配。

古時候「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而在現在提到Gal,立刻會想到柚子社,立刻會開始原地Ciallo~(∠ω< )⌒☆……

看近幾年柚子社的作品也能發現,每條攻略線的最後,不同的女主角角色歌ED結尾,才是Galgame的精髓。

那些貫穿劇情前後,展現角色內容的角色歌,和末尾各種玩法的CG,都是能堅持柚子社作品的最好嘉獎。

但回到日本動畫這個圈子裏,又沒辦法否認如今角色歌已經有了日薄西山的感覺。究其原因,我想很多時候,都是 不同群體對角色歌這一概念分化導致的。

其中比較重要,不得不提的就是【偶像大師】,或者說是由【偶像大師】為原點的偶像動畫。

跨次元的企劃,加上偶像的特殊身份,導致角色和聲優本身其實並沒有多少分離,自然也就談不上「角色署名」這種關鍵,但又沒那麽重要的小細節。

除此之外,偶像會有多首單曲,這些曲目也會有完全不同的區分,它們的重點並非像角色歌一樣,是詮釋角色本身,而是更多作為偶像活動的一種存在,所以 偶像動畫的歌曲,鮮有人會說是「角色曲」。

偶像企劃林立造成的分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 更多的概念偏移來源於如今泛濫的短影片,以及份額飛速增長的二次元遊戲。

先說二次元遊戲吧,手上玩過幾款的應該都會註意到,在如今國內市場越來越卷的情況下,每家每戶對音樂的重視程度都提了上來。

同時二次元遊戲老生常談的角色付費,宅宅們角色愛的延伸,在這種情況下角色歌其實是個很好的表現形式。

之前,我給大家推薦過【memento mori】的專輯,這是一個日本遊戲,主打的就是水墨風插畫,以及每人一首歌,算是比較原教旨,能詮釋角色歌的遊戲。

但為了這些歌曲的呈現,更多人其實也並不會局限於「請原生聲優來為角色歌獻聲」。

【明日方舟】還在新池子開啟前的維護時間裏,放出對應角色的EP(迷你專輯) ,這些曲子有的有詞,有的沒詞,全部都不是原生CV獻聲。這種曲子,雖然是從角色出發,但不會糾結於一些角色歌的限制。

國內從官方到同人,在叫得上名字的遊戲裏,都有相當數量這樣的歌,雖然是角色歌本質出發,但又有所不同,也就有了印象曲,印象歌之類的分化。

而拋開環境的分化,角色歌在日本越來越少,還可能歸因為 如今動畫作品的變現方式多樣,動畫公司不再需要繃著動畫的那幾首ED,忽悠觀眾爆米。

看【網王】的曾經,和現在女性向中火熱的【藍鎖(藍色監獄) 】【排球】就有非常明顯的差別。

再者曾經火熱的黨爭動畫,予以療愈身心的FBI動畫,也都因為審美的變遷,數量越來越少。

需要凸顯角色魅力的場合少了,自然角色歌的使用次數也就少了。看【鬼滅之刃】如今在日本閉著眼睛掙錢的現狀,它當然沒必要去耗費時間精力,在動畫之外再做一個角色歌專輯出來。

可是總歸還是會遺憾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角色歌其實就是角色本身的一種歸納。 它既可以代表內容,也可以代表角色在作品中的經歷,當然放大之後它也可以是角色本身

早前在微博看到一個群友的感慨,說 原教旨OTAKU的精神核心依然是愛,角色愛、作品愛、內容愛…… 我想如果這些略有重合,那角色歌是最有可能代表這些愛的作品。

我最喜歡,印象最深的一首角色歌,是【俺妹】裏新垣綾瀨唱的 【想うコト】

【俺妹】是個標準的黨爭動畫,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看這動畫的時候還是初中年紀,XP沒來得及開化,喜歡的都是普通人留有好感的黑長直,第一眼就喜歡上了綾瀨這個角色。

黨爭動畫嘛,成長,青春,混亂,爭鬥,在小50集動畫裏,高阪京介和新垣綾瀨的感情從來沒有多麽熱情。

但在故事的尾聲,高阪京介拒絕綾瀨的好意,想用一場熟悉互動結束二人關系的時候,綾瀨卻選擇表達了自己的心意,隨即【想うコト】響起。

我沒那麽懂音樂,沒辦法對著曲調侃侃而談,只能說在當時的我看來,這首歌確實和別扭的女孩說不出的搭配。

穿插二人的過往,最後輕聲默念屬於自己的告白, 這種純粹的角色歌,其實很容易把你帶進回憶之中,讓你開始沒來由地回憶那些還算愉快的過往。

怎麽形容呢,像是第一次到海邊,第一次撿到海螺,第一次吹響,從空腔中湧出的聲音,能讓你在十幾年,幾十年後,依然回想起那片給自己帶來美好記憶的沙灘,即使被困在十幾平米的合租房裏,也依然能感受到砂礫的質感,享受溫暖的陽光。

從這個角度,應該就能懂為什麽有人在【鬼滅之刃】之後,對沒有角色歌這件事悵然若失。

看到那些自己深愛的角色步入戰場,知曉在接下來的故事裏將完成自己的使命,然後隨著時代變遷成為作品的福永,最後被人漸漸望去,想回憶起那些記憶,卻不再有角色歌這樣,可以串聯愛的鑰匙……

感覺每個阿宅,都會遺憾吧。

-END-

往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