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時無刻,我們都在感知著這個世界,然後表現於情緒。
從清晨鬧鐘響起的那刻,無論是飽睡後充滿幹勁的起身,還是困頓煩躁的睜眼,情緒反應,都開始了他的工作。
許多人把情緒穩定,樂觀積極,作為成熟的標準之一。
受委屈不難過,難過時不哭泣,將所謂的「負面」情緒,壓制在上,心腦中。
但觀看各類影視劇時,相比原本偉光正、聖母心的主角性格,發瘋人設近來更受大家青睞。
許是現實生活中壓抑許久,需要尋個替身去疏解情緒。
畢竟,物極必反,不在沈默中爆發,就在沈默中滅亡。
六月上映的電影【頭腦特工隊2】,用擬人化的形式,展現了每個人大腦中的不同情緒。
第一部中登場5種基本情緒——
樂樂(Joy):代表快樂。
憂憂(Sadness):代表難過。
怒怒(Anger):代表生氣。
厭厭(Disgust):代表厭惡。
怕怕(Fear):代表害怕。
基本情緒是人和動物共有,不學而會的,又叫原始情緒, 有文化共通性。
第二部隨著主人公萊莉的成長,與家人外的社會、朋友相接觸,產生了新的情緒——
焦焦 (Anxiety)
尬尬(Embarrassment)
喪喪(Ennui)
慕慕(Envy)
這些為復雜情緒,是必須經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能學習到,因此每個人所擁有的復雜情緒數量,和對情緒的感知都不一樣。
第二部影片主要聚焦于樂樂和焦焦兩種情緒。
樂樂作為基本情緒,之前在大腦中一直處於掌舵角色。
無論生活遇到怎樣的狀況,樂樂衷心希望 萊莉,永遠開心萬歲。
所以當遭受失敗、難堪等場景時,會在 萊莉晚上睡覺時,將承載這部份的記憶球,真實體層面的,通通拋到腦後,讓 萊莉徹底忘掉它們。
(搜不到電影上的管道照片,大家可以自行想象)
不斷用快樂、愉悅、成就等一切美好的情緒記憶,滋養出了 萊莉的信念樹——我是個好人。
猶如每個人遇到難過、不順、社死的場景,都想要階段性失憶,將這部份徹底抹殺掉。
樂樂真的幫萊莉做到了。
而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個完全的「完美好人」,生活中真的可以所向披靡嗎?
當 萊莉即將邁入高中,要開始面對與好友分離,接觸陌生的環境,在冰球選拔中證明自己……
復雜的環境,陌生的場景,單純快樂,在某些場合下顯得舉足無措,甚至奇怪別扭。
焦焦閃亮登場。
猶如隨身攜帶的無數行李,焦焦總是計劃一切。
想快速融入新環境?去搜集新朋友喜歡什麽,投其所好;
想給冰球教練留下好印象,選拔成功,那就淩晨五點起床前往冰場訓練;
想事事不出錯,達到預期,那就不斷列舉所有可能性,去規劃、準備……
焦焦靠著強大的掌控力,一舉奪下大腦控制權。
並覺得只有他能帶領萊莉過上美好生活,生活中只有傻樂可不行。便將基本情緒的5人組,趕出大腦控制中心。
焦焦拔掉「我是個好人」的信念樹,扔到腦後,重新用「預判-計劃-執行」獲得成就感的記憶,澆灌信仰之樹。
剛開始確實得到正向的反饋,仿佛一切盡在掌握,融入了新的集體,冰球水平穩步提高。
但,當萊莉發現教練在評價冊上對自己的評語是——還要再成長。
一切都變了。
她開始懷疑自己,而新長出的信念樹變成了——我不夠好。
焦焦開啟了極致焦慮模式。
失眠——腦海中瘋狂預演失敗場景;
失控——拼命表現自己,哪怕搶隊友的球;
失衡——沒有自我,完全沈浸在焦慮情緒……
(示意圖)
電影表現這段場景十分貼切,在外圍焦焦忙碌瘋狂的身影猶如一道龍卷風,仿佛任何人都無法靠近。
而沖破外圍,會發現暴風中心的焦焦呆若木雞,手足無措,他需要幫助。
樂樂一行人為了追回被焦焦拋棄的信念樹,重回大腦控制中心,歷盡萬難跋涉到腦後區域。
面對巨山一樣,被自己扔掉的不快回憶,樂樂陷入沈思,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對了。
自己拋棄這些記憶,猶如現在焦焦拋棄自己。
樂樂覺得萊莉是需要自己的,那是否萊莉也需要這些被自己拋到腦後的情緒記憶?
最終樂樂他們帶著所有被遺忘的的記憶全部回到主控中心,生成新的信仰之樹是——我是好的,我是不好的,我是善良的,我是嫉妒的……
我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只是一個好的人。
只有認識到了真正的自我,直面生活中的不舒適,才會學會如何在焦慮的情況下,進行疏解,學會快樂。
樂樂和焦焦握手言和,平衡統一,這讓萊莉無論遇到怎樣的新情況,都能坦然面對。
很喜歡電影英文原名【INSIDE OUT】,覺得將情緒「從內到外」的內容,精準把握。
在經濟大環境不好的當下,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沈浸在焦慮的情緒下,為了工作、金錢、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與其一遍遍預演著可能出現、可能不出現「失敗」的未來,還不如快樂開心的面對當下的每分每秒。
在開心過後,心情愉快的暢享廣闊光明的未來,再讓焦焦出來幹活制定計劃。
或許是很棒的協作模式呢。
電影是真好看,其中幾個情節,讓自己腦內情緒狠狠共鳴。
前排女生的抽泣聲,坐在後排聽得一清二楚,還有個小哥不停的用手擦臉……
趁還未下映,快去電影院,讓情緒與情緒見面吧。
期待皮克斯的新作,或許第三部很快就帶著新情緒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