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漫

二次元的到來,讓荒廢的老商場紛紛復活

2024-06-15動漫

我不喜歡逛街。

小時候,家人總是會在出門逛商場的時候也把我帶去,但我始終get不到商場有什麽好逛的,每次都仿佛行屍走肉一般,望著琳瑯滿目的鞋帽服飾神遊,被問到「這衣服怎麽樣」也都是隨口敷衍過去。

但是這幾年我開始喜歡上逛街了。

「沒地方去了,要不去迪美/百聯?」

這樣的話在我今年已經跑了五次上海的經歷中,幾乎每次都會發生。眾所周知,百聯ZX、迪美購物中心和大悅城都是上海二次元濃度很高的地方,眾多的谷店(谷=周邊商品)吸引著無數二次元前來,雖然他們大多不是為了買東西,只是單純地逛逛而已。

我突然意識到,這種行為何嘗不是一種「逛街」?之所以小時候get不到樂趣,只是單純因為逛的地方沒有我喜歡的東西罷了。正所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街逛,質疑我媽、理解我媽、成為我媽。

前段時間,人民日報評論發表了一篇短文,對如今的二次元風潮一頓誇贊,讓不少人都以為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拋開「內部有自己人」之類自我感動的說法,二次元風潮被承認的原因顯而易見——肯定是拉動經濟了。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那些因種種原因而衰敗的的老商場。

既然提到了上海,那咱就從上海說起。

迪美或許是最早在轉型二次元後煥發第二春的老商場。

位於人民廣場地下的迪美購物中心,是上海的老牌商業街區之一。作為上海首家地下「潮流聖地」,與東側長長的香港名店街相連,成為了90年代的網紅打卡地。

時過境遷,曾經潮流聖地的一部份,香港名店街,如今已然衰敗,走在長長的走廊上,你只能看到所有店鋪都緊閉著大門,儼然一副被時代拋棄的樣子。

然而走廊盡頭的迪美購物中心,非但沒有在時代的洪流中掉隊,反而依舊活力十足。

不論是老牌街機廳「風雲再起」,還是周圍大大小小的谷店,無一不彰顯著它如今的定位:二次元。

「我們去迪美都預設要出cos去的」,我的一個上海朋友這麽告訴我。

事實也的確如此,踏入迪美的那一瞬間,你就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二次元濃度,仿佛來到了漫展現場一般,到處都是coser,這裏的飲品店快餐店,也無一例外變成了大家化妝的地方。

這番熱鬧的景象與前面蕭條的香港名店街挨在一起,讓人產生了夢幻般的不真實感,僅僅一步之遙,卻仿佛兩個世界。

於是你不得不感嘆,二次元確實有著蓬勃的生命力。

另一個跟上海有點關系的,要屬「大上海城」。

提起這個名字,相信老鄭州人都不會陌生。那個年代的人們將上海視為潮流的最前線,或許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

曾幾何時,它是鄭州核心商圈最為繁華的綜合性商場。位於二、三樓的露天美食街,聚集著許多初代網紅餐飲,是無數80、90後五光十色的回憶,也是我學生時代跟同學們最喜歡聚餐的地方。

然而,曾經無比繁華的大上海城,卻在電商興起後逐漸走向衰敗。2015年,一個名為「丹尼斯大衛城」的綜合性商場在大上海城對面開業,進一步擠壓了它的生存空間,再後來經歷了疫情的打擊,大上海城便徹底一蹶不振,甚至淪落到被司法拍賣的地步。

拍賣都沒人參與,最終流拍

明明身處黃金商圈的核心地段,卻一片蕭條無人問津,只能看著附近的幾個新商場蒸蒸日上,無奈嘆息。

無人問津的美食街

我離開鄭州的那年,大上海城死了,我甚至沒能趕在最愛的日料店關門前,吃上最後一頓。

然而就在不久前,老同學突然來找我曬谷,還說大上海城現在二次元濃度好高。我不禁疑惑,這地方不是早就完蛋了嗎,還能打贏復活賽不成?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復活賽還真打贏了。

我去,這真是大上海城嗎?我記得裏面的店都倒閉完了啊?

從網友們的評論來看,大上海城自從轉型開始搞二次元,就慢慢活了過來,基本上一個月就有一家新谷店開業,節假日期間人流量更大,有的谷店不得不開啟限流措施。

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此話當真不假。

我曾一度對鄭州的二次元濃度太低而感到失望,也曾對記憶中光鮮亮麗的大上海城走向衰敗而感到惋惜,看到它現在的樣子,我這心裏是百感交集啊,一是自己童年記憶的復活了,二是它復活所依靠的,正是我所喜愛的事物。

有個事說來有趣,我從一個不像省會的城市跑到了另一個不像省會的城市——離開鄭州以後,我來到了福州。(這倆地方的純K都是不能投屏的閹割版,譴責!)

在這裏,我見到了似曾相識的場景。

福州有個跟上海的香港名店街非常相似的地方,名為「中防萬寶城」。與香港名店街不同的是,中防萬寶城荒廢的更加徹底,甚至連燈都不開了。

你們能想象嗎?身後是明亮的地鐵站,面前是一片漆黑的廢棄地下商業街,這強烈的反差讓我產生了一種莫名的詭異感,似乎再往前走就要來一場「裏世界郊遊」了。

很明顯,這裏曾經也有過輝煌的時期,但如今人去樓空,只剩下空蕩的店面和已經損壞的櫃台展架,仿佛剛剛經歷過一場龍卷風。

可是位於地下的商場怎麽可能會有龍卷風經過,我只能將這荒涼的景象歸結於「天時地利人和」哪一個都沒對上。

跟著手機導航一直往前走,卻始終看不到盡頭,四周除了破敗的店面再無其他,如果不是我堅信唯物主義,大概真的會以為自己遇上鬼打墻了。

大頭兒子雕像在荒無人煙的走廊上更顯詭異了

還好,這段路程並沒有持續太久,在不安與猜疑即將達到頂峰的時候終於看到了出口,現在我終於知道為什麽本地朋友都勸我不要走這裏了。

就像香港名店街後面的迪美一樣,穿過這條荒涼的走廊後,呈現在面前的是意想不到的熱鬧景象——這裏……全tm是二次元啊?!

其實福州的第一家潮玩星球並不在寶龍,但在寶龍開一家潮玩星球,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早在這家潮玩星球開業之前,寶龍就已經充滿了二次元的空氣,不僅開滿了谷店,路邊還有許多年輕孩子擺地攤,出售二手谷子,擠得差點讓人無路可走。只是普通的周末,卻依然有很多coser來回穿梭,找不到坐的地方,就直接坐在路邊化妝。得,又是一個「漫展現場」。

同樣的案例,在全國的許多地方上演著。

一位武漢的朋友告訴我,現在的漢江路都快變成露天漫展了,大街上滿是coser,路邊的谷店一個接一個,商場裏還搭了舞台,搞隨機宅舞和樂隊演出。

廈門、長沙、西安……越來越多的城市發現,搞二次元真能救活快死掉的老商場。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種風潮只是一時的,幾年後流行趨勢過去了,不還是要倒閉?

那我只能說,你低估了二次元。只要ACGN仍在發展,新的作品仍在出現,「谷子」這種東西就不會過時,而且始終會有人願意掏錢。在這方面活得最滋潤的,廣州的動漫星城絕對排得上號。

被大家奉為「二次元聖地」的動漫星城,也是個與地鐵相連的地下商區,開業至今已有將近20年之久。

盡管它的布局算不上優秀,不僅店鋪之間的通道狹窄(animate店的樓梯狹窄到只能一人通行),還留存著夾層商區,但這些並不影響二次元們的熱情,一到周末或是節假日,動漫星城就會變得人山人海寸步難行,擠滿了各種角色的coser。

人們總說,二次元人傻錢多,我也不否認,所謂的谷子也不過是一張紙片、一個鐵片、一塊塑膠板或是一只毛絨玩具,這些在圈外人看起來無比廉價的東西,卻能在谷圈被炒上天價。

不過,這種極端案例在龐大的圈子內畢竟還是少數,更多的二次元已經不是無腦花錢任人宰割的韭菜了,線下的谷店,對於非國產谷子的定價都不一致,但基本上都比正常的匯率換算過來要貴上許多。

行走在谷圈的二次元,都有自己的買谷渠道,面對「經濟十匯」的線下店,大多數人都是看看就走。

但是,對於商場來說,人流量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有了人氣以後,餐飲和其他娛樂設施的需求也就上來了,就像動漫星城一樣,構建起一個豐富的業態組合。

其實說白了,二次元們願意走出家門逛谷店,本質是想在現實中尋求認同。山與山不相遇,人與人要相逢,他們並不在乎商場是否老舊,只要有氛圍,就有歸屬感,他們背著痛包出著cos,眼中滿是熱愛。

「今天在哪碰面?」

「潮玩星球門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