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漫

成年人的兒童節:「我不想我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童話」

2024-06-01動漫

「成年人是過期的小朋友」「今天記得去幼稚園接我」「一起去吃兒童餐吧,帶玩具的那種」……每逢六一兒童節,各大社交媒體上總會掀起一波不亞於520、雙11的過節熱潮。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除了本應歡度節日的孩子們,近兩年,許多成年人也「理直氣壯」地混入其中,體驗「做一天小朋友」的限定快樂。

成年人為何也想過兒童節,是幼稚嗎?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小孩」嗎?成年人有點「孩子氣」好不好?

懷舊禮物熱賣

最近,在各個購物網站上,兒童節禮物熱賣。有的是家長買來送孩子,也有的是送給自己。

生於1978年的劉鑫,網購了兩套圖書。一套【大象的旅程】送給5歲的女兒,另一套【七龍珠】漫畫送給自己。「我的同齡人中,很多人都看過這個系列的漫畫書。小時候,父母給的零花錢,我沒幹別的,都買了漫畫,其中最多的就是這套書。我記得,一卷五冊,每冊售價1.9元。」劉鑫說:「很可惜,多次搬家,書已不全。這次買來,算是追憶童年過往。」

回味童年時光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當熟悉的童謠響起,不少人會陷入一場「回憶殺」。眼下,不少「80後」「90後」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過兒童節的打算。

市民喬女士與好友約定,今年的兒童節恰逢周六,一起去吃一頓「兒童餐」。不少快餐店,設有兒童套餐,還有玩具等小禮品贈送。由此,成為一些年輕人感受童心快樂的簡單方式。

踢毽子、滾鐵環、跳皮筋……這些兒童時的遊戲你還記得嗎?不惑之年的陳先生,在太原經營一家公司,每年都會在兒童節當天,組織員工團建。與平時的野外拓展不同,是讓大家體驗童年遊戲,與兒時的自己「重逢」。歡聲笑語中,大家加深了解,也增強了公司的凝聚力。

去年的兒童節,23歲的趙女士約了好友出去「嗨皮」,一起聊童年趣事,逛零食店,去遊樂場,看動畫片,一天下來,大家「恍惚間有種回到了小時候的感覺」。今年,幾個人說好,依然共同回味純真的童年生活。

童心無關年齡

「我身邊過兒童節的人挺多。其實是平時太忙,就是想找個理由,給自己減減壓。」35歲的李女士表示,體驗「做一天小朋友」的限定快樂,有利於輕裝上陣。

「童心美好而可貴,成年人同樣可以擁有。只要是童心未泯,一切皆甜。」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萌萌介紹,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熱衷過兒童節,是熱愛生活的一種表現。另一方面,單純、美好的兒童節氣氛,讓人解壓和放松。因此,有的人願意透過暫時的「年齡退行」,獲得一種積極的「情緒自由」。

你是勇敢的大人,也是快樂的小朋友

有人擔心,成年人過兒童節是不是一種幼稚病?非也,非也。與其說成年人在拒絕成長,倒不如將「大朋友」這些與年齡不符的幼稚行為看做一種精神慰藉——借兒童節重溫童年的歡樂時光,尋找遺失的美好與力量。

就像歌詞唱的那樣:「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童話。」褪去童話故事的光環,成年人的世界什麽樣,我們從流行語中就可以窺探一二。

網絡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我太南了」「有點emo」「天選打工人」「小腿一蹬,與世無爭」等口頭語,這些表達雖有自我調侃之意,但也或多或少折射出這屆年輕人身上背負的壓力與責任。自從邁入18歲的大門,畢業求職、結婚生育、買房置業、扶老攜幼等人生大事就逐漸被提上日程,成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有網友感嘆:「哪還記得兒時的夢想,每天只求能演好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

而兒童節也就順勢成為成年人抒發情緒、化解壓力的突破口。平時不茍言笑,那麽兒童節不妨卸下防備賣個萌、撒個嬌;平時兩點一線、忙忙碌碌,兒童節不妨去遊樂園散散心;平時辛苦賺錢養家,兒童節不妨買一件心儀已久的禮物犒勞自己。不管幾歲,開心萬歲,暫且卸下盔甲,像孩子一樣天真爛漫、快樂自在地過一天,然後鼓足勇氣再次向目標進發,這也是成年人過好生活的「小心機」吧。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進中心常務副主任唐義誠指出,成年人過兒童節其實可以看成是一種減壓方式:「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防禦機制叫退行,就是成年人可以暫時將自己的心理年齡倒退,在這種退行心理防禦機制影響下,成年人暫時回到孩童狀態,像孩子一樣調皮,充滿好奇心以及對生命的熱情。」

此外,讓自己去過一個兒童節,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有一種自我抽離的作用,從現在的生活抽離,是一種自我照顧和心理建設的行為。

唐義誠表示,如果成年人過兒童節的手段、方法適當,推薦人們在兒童節時盡情體會這個日子帶來的歡愉感。

「做不被定義的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被期待要成熟一點兒,甚至我們自己也這樣期待和自我要求。

可是,人生能否至死是少年?成年人有點「孩子氣」好不好?

在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自我實作需求是最高等級的,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體驗生活,並行揮創造力,使人生有新的斬獲。他曾調查研究了幾萬名在科學、文學、藝術、企業等行業的「自我實作者」,發現他們具有「孩子氣」,他們因成熟被挑選出來,但他們同時也很「幼稚」。

而這種「孩子氣」並不是說他們真的幼稚、不負責任,而是指一個人有赤子之心,對世界充滿好奇,對新興體驗有開放的態度,並且有擁抱生活中「不確定」的勇氣。

唐義誠指出,人們成年後,很多成年人開始進入所謂的固定性思維模式,而一個有「孩子氣」的成年人會平等、開放地看待各種體驗:「一個有‘孩子氣’的成年人擁有成長性思維。」

在兒童節

去做孩子吧

做不被定義的孩子!

來源:小康頭條微信公眾號綜合光明網、央廣網、太原晚報

圖源:卡樂圖片 賈瓊 攝

海報制作:桂穎

責編:周經韜

稽核:田苑淯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