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河南的一個普通家庭裏,一個名叫玖墨的女孩正悄然成長。1996年出生的她,從小就對中國古典文化懷有濃厚的興趣。
雖然父親在她小學時離開了家庭,但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殷切期望成為了她前進的動力。高中時期,玖墨的興趣愛好更加豐富多彩。
她喜歡上了古典文學,沈醉於元曲和昆曲的韻律之中。假期裏,她常常跑去看漫展,參與cosplay表演。這些看似與傳統文化無關的愛好,卻在無形中為她日後的漢文化傳播事業奠定了基礎。
玖墨常常思考:"為什麽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而我們漢族的傳統服飾卻鮮為人知?"這個疑問,成為了她日後投身漢文化傳播的初心。
她的眼裏閃爍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心中燃燒著傳播中華文化的熱情。2013年,玖墨以優異的成績參加了上海同濟大學的保送生考試,並順利透過了稽核,進入了該校德語系。
站在人生的新起點上,她似乎已經預感到,自己將要踏上一段不平凡的文化傳播之旅。就這樣,一顆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種子,在這個90後姑娘的心中悄然萌芽,等待著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二,2013年,玖墨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上海同濟大學德語系。大學生活為她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讓她有機會深入接觸漢服文化。
她加入了學校的漢服社,第一次穿上漢服的那一刻,玖墨被這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服飾深深吸引。漢服獨特的"中國工藝美術"因素讓她著迷,也激發了她探索漢服演變歷史的強烈興趣。
大三時,玖墨去德國做了一年交換生。這段經歷讓她意識到自己的專業知識還不夠紮實,於是畢業後,她決定繼續深造。
2017年,懷著對德國文化的向往和對漢文化的熱愛,玖墨正式來到德國讀研。來德國時,玖墨特意多帶了幾套漢服。她希望能在異國他鄉展示中國的傳統美,讓更多人了解漢服,了解中國。
無論是參加慶典活動、表演,還是日常生活,她都喜歡穿著漢服。然而,初到德國時,每次穿漢服出門,玖墨都會引來眾多目光和問題。
三,有人驚嘆於漢服的美麗,也有人誤以為是日本和服或南韓漢服。面對"漢服為什麽跟韓服、和服很像"這樣的問題,玖墨起初感到不舒服,甚至有些沮喪。
但很快,她意識到這其實是一個向外國人介紹中國文化的好機會。她開始耐心地向每一個好奇的路人解釋:"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很久以前,日本和南韓來中國學習技術時,把中國服裝的款式和制作工藝帶回去,再根據本國習俗做了一些改動,所以看起來有些相像。
看到外國人眼中的驚訝和贊嘆,玖墨感到無比自豪。她知道,自己正在為傳播中國文化做出貢獻。這種文化碰撞的經歷,讓玖墨更加堅定了在德國傳播漢文化的決心。
在德國耶拿這個小城裏,玖墨很快成為了街頭"名人"。她的漢服裝扮吸引了無數目光,古典氣質更是讓許多德國人驚嘆不已。
每當她穿著漢服走在德國的街頭,都仿佛是一幅會動的畫卷,將中國古典美帶到了這片異國的土地上。2018年,玖墨的文化傳播事業迎來了新的轉折。
四,透過一位彈古琴的師姐介紹,她有幸拜在了古琴大師李蓬蓬的門下。雖然在出國前就接觸過古琴,但因為缺乏樂器基礎,玖墨一直沒有勇氣正式學習。
在李老師的指導下,她終於邁出了學琴的第一步。學習古琴的過程並不輕松。每周,玖墨都要花一個半小時往返於耶拿和威瑪,只為上一堂琴課。
但每當指尖撥動琴弦,聽到那悠遠深邃的琴音,玖墨就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李老師的教導讓她不僅琴藝日益精進,更深刻體會到了古琴所蘊含的中華文化精髓。
在老師的鼓勵下,玖墨也開始嘗試教授古琴。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她對古琴的深厚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她開始在各種文化活動中展示古琴,用悠揚的琴聲講述中國故事。
2019年底,玖墨加入了耶拿的一個華人樂團。在這裏,她不僅能夠演奏古琴,還認識了後來成為她丈夫的打鼓手。他們一起排練、演奏,在音樂中培養了深厚的感情。
五,疫情期間,他們還一起為線上春晚錄制了【風居住的街道】,玖墨彈古琴,丈夫拉二胡,團長彈鋼琴,樂器之間仿佛在進行著一場美妙的對話。
漢服與古琴,成為了玖墨傳播中華文化的兩翼。她常常身著漢服,抱琴而坐,這幅畫面總能引來眾多德國人的駐足。他們驚嘆於漢服的優雅,沈醉於古琴的韻味。
透過玖墨,他們看到了一個充滿詩意與智慧的中國。在德國的土地上,這個身著漢服、懷抱古琴的90後姑娘,正用她的方式,書寫著屬於新時代的文化傳播故事。
她的身影,成為了連線中西文化的一座美麗彩虹。研究生畢業後,玖墨原本滿懷信心地回國尋找教德語的工作機會。然而,面對激烈的競爭,她意識到自己的專業知識還有不足。
在男友的鼓勵下,她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決定繼續在德國發展。經過層層選拔,玖墨成功透過了國家公派教師的稽核,被派往柏林的一所試驗中學教授中文。
這所學校以率先實施教育改革政策而聞名,為玖墨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教學平台。她主要負責教授9-11年級的中文課程,每個班級不超過15名學生,這讓她有更多機會與學生深入互動。
六,玖墨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向德國青少年介紹中國文化。她經常把漢服帶到課堂,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中國傳統服飾的魅力。
看著學生們穿上漢服時臉上綻放的笑容和驚嘆連連的反應,玖墨感到無比欣慰,覺得自己的努力非常有意義。課余時間,玖墨積極參與各種文化活動。
在耶拿讀研期間,她就開始在華人春晚上組織漢服秀,排演漢服舞蹈,用優雅的身姿詮釋中國古典美。這些經歷讓她在華人社區中逐漸成為漢文化傳播的代表人物。
2022年9月和10月,在蜜月期間,玖墨跟隨德國漢文社參加了在杜伊斯堡和布倫瑞克舉辦的中國節。這兩場活動規模盛大,吸引了眾多德國民眾。
玖墨和她的朋友們精心準備了豐富的文化展示,包括團扇、荷包、國畫等傳統物件的展覽,以及毛筆字和茶藝的現場演示。
玖墨身著漢服,撫琴而歌,為德國觀眾帶來了一場遠在異國他鄉的中華文化盛宴。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效果出眾,讓玖墨更加堅定了繼續傳播中華文化的決心。
七,透過教育和文化活動的雙管齊下,玖墨在德國扮演著多重角色:既是中文教師,又是文化使者。她用自己的方式,讓更多德國人了解並愛上了中國文化。
在德國推廣中華文化的道路上,玖墨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古琴的購買和運輸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玖墨回憶起第一次從國內帶琴回德國的經歷,因為不了解情況,想背著琴上飛機,結果遭到了安保人員的阻攔。
地勤和航空公司互相推諉,讓她急得哭了40多分鐘,最後才在登機口即將關閉時被允許帶上飛機。這次教訓讓玖墨深刻認識到在國際間運送古琴的困難。
不僅如此,古琴的價格也是一個大問題。一把適合練習的古琴至少需要一萬五左右,這對許多初學者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玖墨現在擁有五張琴,其中一張因為俄烏問題被卡在了中歐鐵路上,至今下落不明。除了硬件上的困難,玖墨在推廣文化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觀念上的阻礙。
有些人對中國文化存在誤解或偏見,需要她耐心地解釋和演示。組織文化活動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擊退玖墨。
八,她始終堅信,每一次演出,每一次文化展示,都是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機會。她常常告訴自己:"不以力小而不為,不以弱薄而棄之。
我的力量雖小,但與千千萬萬的同胞一起,就能震撼山河。"在推廣文化的過程中,玖墨也收獲了許多感動。她看到德國朋友們對漢服的贊嘆,聽到他們稱贊古琴音色的優美。
更讓她感動的是,當她把漢服借給兩位從未穿過漢服的中國女孩時,看到她們興奮地在朋友圈分享照片,玖墨深刻地意識到,漢服不僅能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也能給海外華人帶來溫暖和力量。
這些時刻,都讓玖墨堅定了繼續傳播中華文化的決心。她相信,文化就像一座橋梁,能夠拉近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距離。
盡管道路艱辛,但玖墨依然滿懷熱情,繼續在異國他鄉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站在異國的土地上,玖墨對未來充滿憧憬。
九,雖然她現在是一名中文教師,但她的目標遠不止於此。她深刻認識到,語言的背後是文化,單純教授中文並不能讓外國人真正理解中國。
因此,玖墨正與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嘗試做一些傳統文化、傳統音樂相關的自媒體工作。她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中華文化。
玖墨計劃繼續擴大中華傳統文化的宣傳面。她和朋友們正在籌備更多類似中國節的活動,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德國民眾參與。
她相信,透過多元化的文化展示,如漢服展示、古琴演奏、茶藝表演等,能讓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
對於是否回國發展,玖墨暫時還沒有明確的計劃。她的先生仍在德國學習,而她也希望能繼續向李蓬蓬老師學習古琴。
更重要的是,她覺得自己在德國的文化宣傳工作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玖墨深知,這條文化傳播之路並不容易。
十,但她已經做好了長期奮鬥的準備。她常說:"感恩生在中國,是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了我的心靈,讓我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我願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不管結局如何,只要努力過就不後悔。"母親一如既往地支持玖墨的事業,無論是購買漢服還是古琴,在玖墨資金不足時都會慷慨解囊。
這份支持讓玖墨更加堅定了繼續前行的決心。在德國的藍天下,這個身著漢服的90後姑娘,正用她的方式,書寫著屬於新時代的文化傳播故事。
她堅信,只要堅持不懈,終有一天,她的努力會讓更多人愛上中華文化,成為連線中西文化的一座美麗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