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漫

劉慈欣原作的日本漫畫,是否中日合作兩開花?

2024-03-11動漫

前段時間評論區中出現了「三體絕望超級派對」之類的說法,正好最近【沙丘2】上映,3月份還有網飛拍攝的【三體】電視劇, 生活中仿佛又充滿了科幻的氣息 ,而最近手談姬則是看了一本改編自劉慈欣的【贍養上帝】的日漫,今天就來講講這部漫畫。

首先原著【贍養上帝】最初發表於2005年【科幻世界】雜誌,後來2015年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對如今的影視等行業影響深遠,(可能影響了一些人的人生),當然去年的雨果獎有點爭議,一款叫【流浪地球】的手遊最近也命途多舛,這都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漫畫則是由日本新人漫畫作家橫山旬作畫、由國內漫畫家golo擔任的人物設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屬於誇張而不是嚴肅的質感。漫畫總共一本。

國內的話,在去年年初就已經連載結束,今年由磨鐵釋出了實體書,不過據傳言實體書存在把印簽本當成親筆簽名版來售賣的行為,引起一些粉絲不滿。手談姬本身不是劉慈欣的狂熱粉絲,對這方面就比較無感了。

姬給這部漫畫的評價並不高 ,10分滿分的話,也就給個5.5分,其中還有1分是給漫畫原作的,0.5分是給畫工紮實的。前邊講到,這部漫畫的人物形體偏誇張而非寫實,但是兩萬字的短篇小說【贍養上帝】撇開其中的科幻描述的話,其實 更像是一則地方衛視的民生節目 ,漫畫這樣的人物畫風可能不夠接地氣,有些奇怪。

漫畫將小說主角「秋生」換成了年輕的女主角「知含」

漫畫中的上帝老頭們似乎還個個頭戴一帽子,起到的是一個醫療保健作用,但讓手談姬聯想到的是氣功熱時期著名的資訊鍋。

這部漫畫其實有刻意模糊故事發生的地點,原著更像是發生在約20年前的中國,但是漫畫裏就又像中又像日,有時帶點宮崎駿那種幻想風格,有時又帶點港式霓虹風格,一會兒是中式屋瓦,一會兒又改大都會了,按照漫畫編輯的意思是,為了迎合日本市場所以這麽處理的,但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失去了地點的細節, 故事也就失去年代感、真實感。

國內編輯提到一個細節是,日漫作者不清楚所謂的「中國細節」,把橫幅上寫滿了「囍」字,在她們的校正下改成了「歡迎」,這一細節或許反而印證了手談姬為啥對漫畫的場景不夠滿意——本身就不夠在意,所以不倫不類。

【贍養上帝】首先提出的是一個人口學問題,「人類突然要多贍養20億老人」。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00年左右的世界人口大概是60億,到2022年已經80多億了,當然我們說自然增長和突然爆發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但養老問題當然迫切現實而重要。在劉慈欣寫作的年代,中國在世紀初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根據當時的估計,中國將會在2025年步入「老年社會」,將會在2035年步入「嚴重老年社會」。而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人口數據,中國在2021年該占比就已經達到了14.2%,看來老齡化速度比20年前預估的還要更快。

作為一部日漫,日本的老齡化問題更是提前中國30年顯現,手談姬遺憾沒有看到任何關於這一層面上的描寫,漫畫中本身對於養老議題的刻畫嚴重不足。【贍養上帝】文末以「人啊,該考慮養老的事了」做結尾,漫畫並未將這部短篇小說的寓言性展現出來,反倒是想要著重展現所謂的「大劉宇宙觀」(編輯原話),手談姬認為這是本末倒置的, 劉慈欣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和時代關聯巨大 ,忽視了這點,說是「不合格的改編」也不過分。

在手談姬看來,漫畫結局的處理是日漫典型的模棱兩可的開放處理。

漫畫最後還有一個個人不甚滿意的地方,是作品對於「科幻設定」的模糊化處理,對於這點可能就比較見仁見智了,但姬認為,一個作品之所以能夠稱為「科幻」,就是因為它這些具有說服力的部份,比如說小說在講「地球同步軌域」時加了一個修飾詞是「三萬多千米」,這並不是瞎寫的。

對於這部份的處理,去年還有一個科幻本子就做得很「極致」,名字叫【相遇四光年來合體】,當然你看這名字就知道不是什麽正經玩意兒,但僅就「科幻設定」的描繪這點,還是值得進行學習的。

僅創作技法討論,不構成推薦

再提一個比較有趣的點,那就是作品中的上帝有一個「因光速航行所以很年輕」的老相好,關於這個點子,2000年代的新海誠有一部獨立動畫叫【星之聲】,同一年代的科幻愛好者的共時效應了屬於是。至於漫畫中關於這一情節的描述,也是突出一個不明所以,感興趣可以自己體驗一下。

最後提到【贍養上帝】,很多人還會講劉慈欣的另一部小說【贍養人類】,兩部作品是連著的,但後者是聚焦「貧富階級」的議題,而【贍養人類】應該是早就有漫畫了,感興趣也可以了解一下。

總之,趁著最近的科幻風潮講了下這部漫畫,寫完才發現幾乎全是批評了,就當是中日合作的練手作品吧,希望能看到更優質的內容。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