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漫

明智光秀續傳7:軍功彪炳勝率驚人,淺議明智光秀軍事能力

2024-05-28動漫

織田信長曾數度親發感狀,表揚明智光秀「勞苦功高,無人可及」,「是光秀的奮戰讓我在天下人面前保住了顏面」,並以光秀為正面榜樣要求大家學習,【信長公記】的作者對此感慨道「我真是從未見過信長公這麽高度誇贊一個人」。

但現在網上卻不知為何,充斥著「明智光秀只會搞內政,打仗不行」「沒什麽戰功」「軍事能力一般般」「戰下手」這種毫無道理的負面評價,似乎這些網民比光秀的主君信長本人了解得更清楚一樣。

那麽在具體分析之前,我先將自己所知有實證的明智光秀參戰記錄做個簡單匯總吧。

本圀寺之變(又稱六條合戰)

永祿12年(1569)正月5日-6日,今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區堀川六條

三好三人眾X細川藤賢、明智光秀(勝)

(【禦湯殿上日記】【言繼卿記】【信長公記】)

金崎殿後

元龜元年(1570)4月26日,今福井縣敦賀市金崎町

朝倉&淺井聯軍X池田勝正、明智光秀、木下秀吉(勝)

(【禦湯殿上日記】【言繼卿記】【信長公記】)

石山砦之戰

元龜4年(1573)2月24日-26日,今滋賀縣大津市石山寺

暹慶X柴田勝家、明智光秀(勝)

(【信長公記】)

今堅田砦之戰

元龜4年(1573)2月29日,今滋賀縣大津市今堅田

渡邊昌、磯谷久次X明智光秀(水)、丹羽長秀(陸)(勝)

(【信長公記】)

(這場戰鬥從清晨打到中午,由光秀方率先攻陷今堅田城)

龍門寺城之戰

天正3年(1575)8月15日,今福井縣越前市本町

三宅權之丞X羽柴秀吉、明智光秀(勝)

(【信長公記】)

天王寺之戰

天正4年(1576)5月3日-7日,今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區

本願寺X織田(明智光秀救援戰)(反敗為勝,後敘)

(【信長公記】、【言繼卿記】、【兼見卿記】)

黑井城之戰

天正3年(1575)11月-天正4年正月15日,今兵庫縣丹波市春日町

赤井直政X明智光秀(遭到後方背叛而撤退,後敘)

(【信長公記】、【細川家文書】、【兼見卿記】)

龜山城之戰

天正5年(1577)10月16日-19日,今京都府龜岡市

安村次郎右衛門X明智光秀(勝)

(【細川家記】)

八上城之戰

天正6年(1578)3月14日-天正7年6月2日,今兵庫縣筱山市

波多野兄弟X明智光秀(勝)

(【信長公記】【兼見卿記】)

(註:八上城支城林立、易守難攻,光秀圍攻八上城屬於斷糧包圍戰,在3月中包圍八上城後,4月光秀接到信長要求其率軍支援其他戰場的命令,在寫信勸降波多野兄弟未果,留下圍城部隊後,光秀本人便分身帶著麾下本隊精銳參戰了本願寺征伐、三木城之戰、有岡城之戰等等,最後終於搞定了支線任務的光秀,帶著本隊回到丹波攻略,便在很快的時間內搞定八上城的支城冰上城,立即迫降了彈盡糧絕的波多野兄弟。)

細工所城之戰

天正6年(1578)4月10日-26日,今京都府南丹市小櫻町

荒木氏岡X明智光秀(勝)

(【信長公記】)

冰上城之戰

天正7年(1579)5月5日,今兵庫縣丹波市冰上町

波多野宗長、宗貞X明智光秀(勝)

(【細川家譜】【總見記】)

宇津城之戰

天正7年(1579)7月19日,今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宇津町

宇津賴重X明智光秀(勝)

(【信長公記】【禦湯殿上日記】)

鬼城之戰

天正7年(1579)7月19日,今京都府福知山市大町

赤井幸家X明智光秀(勝)

(【信長公記】【總見記】【陰德太平記】)

黑井城之戰

天正7年(1579)7月下旬-8月9日,今兵庫縣丹波市春日町

赤井直義、幸家X明智光秀(勝)

(【信長公記】)

嶺山城之戰

天正7年(1579)7月-8月20日,今京都府丹後市峰山町

吉元西雲X明智光秀、細川父子(勝)

(【細川家記】)

弓木城之戰

天正7年(1579)8月下旬,今京都府與謝郡與謝野町

一色義定X明智光秀、細川藤孝(勝)

(【細川家記】)

(在指揮軍勢包圍了上面那個嶺山城之後,光秀順便帶著藤孝攻擊了這個弓木城,一色義定扛不住主動求和,因為一色家屬於名門貴族,所以光秀這邊也比較給面子,同意了求和的請求,和談條件便是細川家和一色家結了姻親。之後光秀便帶著藤孝去安土城向織田信長做了丹波&丹後的平定報告。)

紀伊平定戰

孝子峠之戰、中野城之戰、平井城之戰

天正5年(1577)2月22日-3月1日,今和歌山縣和歌山市

雜賀眾X織田家(勝)

(【信長公記】)

(本此合戰總大將應該是織田信忠,不過信長的其他兩個兒子信雄、信孝也都參戰了,這個軍團配置相當豪華,不僅有明智光秀,還有瀧川一益、丹羽長秀,以及光秀把兩個大親友細川藤孝和筒井順慶也帶來了,近畿軍團應當是出了不少力,雖過程描述的並不十分詳細,但記載了光秀、藤孝先拔頭籌。)

片岡城之戰

天正5年(1577)10月1日,今奈良縣北葛城

海老名勝正、森秀光X明智光秀、細川藤孝(勝)

(【信長公記】【多聞院日記】【細川家記】)

本能寺之變

天正10年(1582)6月2日,今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

織田信長X明智光秀(勝)

(【信長公記】【多聞院日記】【兼見卿記】)

(這個屬於大軍壓境的突然謀叛,勝負毫無懸念,也不重要了)

二條禦所之戰

天正10年(1582)6月2日,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

織田信忠X明智光秀(勝)

(【信長公記】【多聞院日記】【兼見卿記】)

佐和山城之戰

天正10年(1582)6月5日,今滋賀縣彥根市佐和山町

丹羽長秀X明智光秀(勝)

(【多聞院日記】【武德編年整合】)

(這一戰是丹羽長秀和明智光秀雙方部下交戰,結果是明智方攻落此城)

長濱城之戰

天正10年(1582)6月5日,今滋賀縣長濱市

羽柴秀吉X明智光秀(勝)

(【豐鑒】【天正記】【京極家譜】)

(這一戰是豐臣秀吉和明智光秀雙方部下交戰,結果是明智方攻落此城)

山崎之戰

天正10年(1582)6月13日,今京都府乙訓郡大山崎町

織田信孝、羽柴秀吉X明智光秀(敗)

(【兼見卿記】【多聞院日記】【言繼卿記】)

還有元龜2年(1571)5月開始的長島一向一揆征伐(7月近江宇佐山城に在城、比叡山焼き討ちに向けて阪本近在の土豪を懐柔する。9月12日比叡山焼き討ち。その功で近江誌賀郡を與えられ、阪本に築城開始)

【7月光秀在近江的宇佐山城(擔任城將),並為比叡山的征討做準備,拉攏了阪本城附近的豪族。9月12日光秀火燒比叡山,因為這個功勞,被封了近江誌賀郡,開始在阪本建築城池。)(【信長公記】【兼見卿記】】

此外,還有一些雖有實證,但時間和過程記載得不夠具體的戰役匯總如下:

元龜3年(1572)的7月,光秀在琵琶湖與淺井軍作戰並取勝(【信長公記】);

元龜3年(1572)的8月,光秀在靜原山用計逼死山本對馬守,兵不血刃獲得完勝。(【武家事紀】)

元龜4年(1573)2月,光秀已攻下今堅田城,征服了大半誌賀郡,同年7月,光秀與藤孝攻擊義昭取勝。(【信長公記】);

天正三年(1575)4月,光秀出征河內,進攻三好長康取勝。(【兼見卿記】)

天正6年(1578)5月,光秀為了支援秀吉出征播磨,在姬路北的書寫山上擺陣。7月,攻陷了播磨的神吉城,12月,光秀進攻播磨三木城。天正8年(1580)4月,光秀奉命出兵備中,再次支援秀吉。(【信長公記】)

此外,【信長公記】中還記載了在對松永久秀的戰鬥中,光秀表現十分活躍。

以上是有實證的光秀參戰記錄。

另外,還有各種資料裏雖存在但一時不能認定的孤證,比如明智光秀在越前征伐中立功、隨信長進攻東美濃等【但如果用常理推測大多都是真實存在的,比如越前征伐結束後,是由明智光秀負責朝倉安堵的,有他簽發的安堵狀為證(安撫民心的公告)】。

當然我也只是個普通的歷史愛好者,單憑一腔熱愛為光秀奮迅不止而已,既沒有博覽群書的精力,也缺乏博聞強識的智力,有可能還存在我沒有了解到的光秀戰績,也希望學識淵博的大人們看到後能不吝相告,我好加以補充。

但從現存史料的記載中可以得出很明顯的結論,明智光秀戎馬一生,是完全無愧名將之稱的,除了最後山崎之戰那個神仙難救的場面外,光秀所主導及參戰的戰役幾乎沒有敗績,唯有兩次可遭質疑的敗退記錄,一次是丹波攻略時的撤退(敗走),一次是天王寺救援戰。

但這兩次都是有說法的。一次是因為後方突遭背叛,為了求穩不得不撤,一次是總大將戰死,本來在邊緣OB打醬油的光秀只得接過指揮權。不過以上內容主要是記錄一下明智光秀有實證的戰績,其他解析放到下文統一來說。

總而言之,或許是因為光秀相關史料稀少,才能擁有如此驚人的勝率,但就事論事,以現有的資料來看,任誰也沒法從戰績上踩明智光秀一頭,所以開篇所提到的網上質疑明智光秀軍事能力的那些論調,是毫無歷史根據的。

關於「救火隊長」「善後專家」明智光秀丹波平定的含金量

在現存的明智光秀參戰記錄中,只有三場需要在此加以註解,既然如此,我不妨從這三場戰役入手,並將與之相關聯的部份內容解釋清楚:

第一、比叡山燒討,此戰具體過程我以前在【正傳】寫過,此處就不贅述了,以下直接出結論。

現在有一些論調是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或許並不存在,但不太站得住腳,因為這是場有多方記載實證存在的屠殺,不但主將明智光秀事後憑此功勞獲得頂格封賞,且豐臣秀吉後面政治宣傳時還拿來說事,稱當時自己心存不忍偷偷放走了很多老弱病殘,以此仁義之舉來反襯光秀無論男女老少斬盡殺絕的冷酷無情。

但是,光秀在比叡山燒討發生前是有明確記載屢次勸阻過的,勸諫無效後,才親自上陣,作為一個軍人,嚴格執行了當家主公的命令。

之前我也寫過這件事,武士道中有句名言「為了情義,我不能堅持正義」,光秀正是這樣做的,為了回報主君的知遇之恩,泯滅良知,違心將殘酷軍鋒對準了主君的敵人。這場殺戮是明智光秀一生中少見的黑點之一。但我只負責解釋,並不打算推說「此事或許並不存在」來洗白。

在光秀獲封誌賀郡建阪本城時,領內也發生了一揆,想當然便是比叡山燒討的後遺癥,不過很快被光秀鎮壓下去了。之後,光秀領下便幾乎沒有一揆記錄,民安度相當高。

光秀在領內興修道路、水利(之前當地就總有災患報告但領主置之不理),還數次減輕賦稅,這些都有實證留存,因此,時至今日,光秀曾治理過的大味城、龜山城、福知山城還有歌頌光秀善政的歌舞祭。

在光秀帶兵參戰的記錄裏,不管面對何等敵人,哪怕是可以一舉踏平的小股部隊,他的作風都是先行勸降,這幾乎成了光秀出征的常規流程,不走完這個流程就打不起來,所以有段時間我戲稱他仿佛有強迫癥一樣,是「不勸降會死星人」。

在打了勝仗後,光秀通常會立即安撫當地,盡可能勸說俘虜降歸麾下而不是屠殺,做法是相對溫和的。丹波攻略時,信長的指示是將抵抗者斬盡殺絕,為了讓信長網開一面,光秀還特地寫信陳情,希望主公能同意自己將俘虜收編而不是殺死,而當時兩人的關系正在蜜月期,信長也很快同意了他的要求,所以光秀平定丹波後,收編了很多當地豪族,家臣團得到了明顯擴容。

明智軍團也稱得上軍風素良,多有打完仗幫助當地修復被戰火波及的道路和建築的記錄流傳。

以及現在還有光秀於各處簽發的安堵狀留存。

在丹波攻略前,光秀也是做足功夫,先給自己領內發了安堵穩定民心,之後便制定策略,兵馬未動,流言先行,搞得丹波國內怨聲載道,因幡的山名政豐還在苦戰中便受不了日復一日或真或偽的傳言,草草交出但馬的出石城和竹田城,向織田家投降了。丹波土豪寫信給毛利家訴苦都說「丹波大半國人都支持光秀」。光秀作為侵略者反而得到民眾支持,也是奇事一樁。

戰前招降,多用調略,戰後納俘,廣發安堵,還給修復街道房屋,也是相當老派的武士集團作風。從中我們也能窺得光秀不僅性情溫和,政戰方面也都是偏向懷柔的,比起用殺人盈野、屍山血海來鑄就武名,他更偏向於兵不血刃,將敵我損失都降到最低的做法。因此,在各類記載中,對光秀行軍打仗風格的相關描述,都是「智將」、「儒將」,比叡山燒討之殘酷,在光秀征戰一生的記錄中都是比較特異的存在。這其中除了要以新參身份獻上「投名狀」,討主君歡心的原因外,應該也有他自己迫切追求武勛的因素。

第二、在丹波攻略時,光秀有過一次緊急撤退,就是我上一節寫過的波多野背叛。當時情況比較危急,雖然有部下認為完全可以頂著兩面夾擊繼續強攻,但光秀認為後防空虛,有可能被敵人偷家,為了穩妥起見,立即下令撤退,並將此事匯報給了信長。在各項記錄中,這場戰鬥的結果有被記載為「未與敵人接觸便撤退」,也有記錄為光秀「敗退」「敗走」的。但不管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光秀這一次敗退非戰之罪,信長了解了事情前因後果後,並未發怒,認為光秀這次敗退「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所以依舊非常看好光秀,仍將丹波攻略繼續交給光秀去做。(橫向對比,信長一旦認為戰敗甚至有戰果但不夠令人滿意的責任在己方的話,對主將的處理一般是輕則解除職務,重則降職流放。)

最後便是天王寺救援戰。這一戰在各種資料裏記錄的都很清楚,一直極受信長寵信的近畿軍團長、也是負責此戰的總大將原田(堀)直政於正面戰場兵敗身亡,織田家兵敗如山倒,當時奉命在附近建砦待命的光秀只得臨時接過指揮權,收攏殘兵敗將退守天王寺,得到求援報告的織田信長心憂如焚,等不及軍勢集結,便親內建著幾千人先去救援光秀了,即使動作如此迅速,織田家眾人也都認為趕不及了(慘遭新敗軍心不穩,幾百對一萬多的兵力對比又這麽懸殊,天王寺也不是啥易守難攻的堅城),但信長帶人趕到時,沒想到光秀仍指揮若定,天王寺穩得和塔一樣,看到援軍到來,光秀當機立斷,將軍隊重新分組為兩段,配合信長的攻勢殺了出來,前後夾擊直接擊潰了敵人,並一路追殺取得兩千七的首級,這在被戲稱為村長打架的日本戰國歷史上,算是很牛逼的戰果了,不信可以去查查二十萬大軍對沖號稱頂上大戰的關原之戰才死了幾個人。

我也不知道為什麽現在網上說起這一戰都拿來當成光秀的黑點,明明應該算是高光才對。

顯然織田信長也認為此次戰敗跟光秀無關,首罪原田直政指揮不當,所以在總大將都為他戰死的情況下,信長仍余怒未消,事後嚴厲處罰了直政一族。同時,信長很可能反而認為光秀此戰表現相當優秀,果斷配合夾擊直接反敗為勝的做法更是為織田家挽回了臉面,所以後來才讓光秀成為管領近畿的繼任者。

結合上文我上過的實證,從中任誰都可以發現,明智光秀打仗是很有一手的,他不但水陸兼修,有謀略,有膽識,治軍嚴謹,還有善後的手段,作戰對策也多,既有丹波攻堅之侵略如火,也有六條、天王寺守備之不動如山,算得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攻守兼備的將領。和光秀並稱「織田雙壁」的豐臣秀吉以兵糧攻聞名後世,但早在光秀八上圍城時就用過這招,而秀吉另一成名作「水攻」,光秀也是擅長的(光秀麾下有支水軍,曾在近江大放異彩,不僅燒光了海津浦、鹽津浦、余吳以及琵琶湖沿岸的淺井家據點,同時,還侵攻了竹生島,光秀的水軍除了使用火箭以外,還利用鐵炮大筒向岸上轟擊。這支水軍很快消滅了淺井家煽動的一揆勢力,並攻陷了今堅田城)。

現在有些人認為光秀啃丹波這個軟柿子都啃了好幾年,因此判定他欠缺軍事能力,是織田家中四大軍團長中墊底的存在,但完全沒想過,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這句話怎麽理解呢,我這麽一說大概就都懂了。

日戰圈曾有句很著名的詼諧總結是這樣說的:(前提是對比武田信玄和織田信長的軍事能力)武田信玄將周圍都打成了名將,而織田信長剿滅的勢力都不以武力著稱。

這句話是在調侃被稱為當世有數名將的信玄公戰績其實不那麽好看,幾代人才穩住甲斐基本盤,對外擴張也屢屢失敗,導致周圍小勢力因打贏過武田家而顯得名將輩出。但織田信長桶狹間之後席卷風雲,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平定周遭,敢和他作對的都是沒幾年便被剿滅,很少有人能和織田信長打出什麽有來有往的好看局面……

但是這個理論放在明智光秀身上也是完全說得通的,且不說其實當年「’丹波的赤鬼」等人相當有武名,丹波的國人眾勢力也是非常根深蒂固令人頭痛的存在……就說丹波沒有名將的原因,難道不正是因為明智光秀僅用三四年的時間就奪取丹波順便平定了丹後嗎?這期間除了波多野反叛那次讓光秀感受到了些許危機,其他大多時候光秀打的順風順水,幾乎沒有遇到什麽勢均力敵的對手,有沒有一種可能,不是丹波好打,而是光秀太強了呢?如果光秀打得再艱難困苦一些,可能丹波也就被迫名將如雲了。

而且,光秀順利平定丹波後,為什麽從不過分誇人的織田信長要發感狀詔告天下「明智光秀軍功彪炳無人能及」,給出了這世上最高的評價呢(太田牛一語)?難道不是因為這份功勞讓他喜出望外嗎?

我們先看光秀這邊,丹波攻略前,他只領誌賀郡大約五萬石,按照推算,五萬石正常爆兵數是一千人到兩千人之間。而攻略丹波時,信長是沒有給過光秀別的支援的,一切都得靠光秀自己來辦。光秀作為外樣又沒有根基,只有本隊一門眾算是精銳戰鬥力,唯一能使喚的外援是細川藤孝,不過當時藤孝的勢力還遠不如光秀呢,只是聊勝於無的存在。

而丹波國的石高是多少呢?二十九萬石。

時人多認為丹波很小,因為他們覺得,即使是後來身為近畿管領權勢如日中天的光秀,身份地位也遠不及柴田勝家和羽柴秀吉,理由就是光秀直領只有不到四十萬石(丹波一國加近江部份領地),而勝家和秀吉的石高要高出光秀不少。

這個論點對錯暫且不論,先來看丹波二十九萬石真的很小嗎?

甲斐國,22萬石左右。

相模國,20萬石左右。

駿河國,15萬石左右。

遠江國,25萬石左右。

三河國,29萬石左右。

當時織田信長公的尾張基本盤也就五十多萬石。

其實丹波和甲斐是有些相似之處的,都是非常多的山地,易守難攻,這也是很多信玄粉絲認為信玄處境艱難仗難打的原因。可是同理,丹波國也是一堆易守難攻的山城,卻似乎沒有人認為光秀面臨的處境很困難。

而光秀四年時間,以自己不過幾萬石的封地,卻實打實的拿下了丹波和丹後四十多萬石的土地,這份工作結果無論用時還是質素,都是異常出色的,完成度簡直匪夷所思,就這竟然還有人認為他沒什麽軍功,如果這些人穿越成織田信長,對光秀這份功勞表現得不屑一顧的話,恐怕家中人人都要心寒得準備跳槽了。

什麽叫實打實呢?意思就是,光秀拿到丹波和丹後,幾乎完全是武力碾壓過去,戰後做到了領地一元化的。而有些人拿到土地,是靠拉攏、姻親、安堵等聯盟方式,將敵方連地帶人一起招到自己麾下,但因為是所領安堵嘛(承認此人仍保有自己的土地),所以對這塊地盤並沒有完全的統治權,一旦發生戰亂,該城很有可能再次倒戈。光秀靠武力壓制丹波丹後,可以隨意支配這塊土地,享有完全的人事權和統治權,是沒有這些後顧之憂的。

更不用說前文我上了一堆實證說明,光秀在丹波攻略期間,忙得跟個救火隊員似的,到處參戰,本願寺征伐有他,荒木村重叛亂是他討伐的,松永久秀叛亂也讓他去打,中間還數次救援秀吉出兵播磨,除了這些實證,甚至還有豐臣秀吉和柴田勝家內訌時,信長讓光秀去善後的說法。這些年光秀曾一度累的要死(非形容詞,物理意義上的),在本願寺征伐期間,光秀一病不起,直接被送回阪本,甚至傳出了他活不過第二天的死訊(【言繼卿記】【兼見卿記】),這場大病養了幾個月才好。看看這南征北戰的還要順便完成自己的KPI,能不累嗎?現在留存的各種織田信長簽發的命令書信中,讓光秀善後都快成其固定格式了(基本都是某某開頭負責什麽,某某協助負責什麽,最後固定一句話是讓明智光秀做好統籌策應。)

也正是因為光秀這份世所罕見的勤奮努力和實實在在的功勞,信長才將丹波國賜予了他。

後面信長奮筆疾書寫公開信痛斥佐久間等人屍位素餐沒一點用準備流放他們時,還把明智光秀樹成了順位第一的正面典型:你這廢物和一幫和尚打了5年,不但寸功未進,連計策都不會用,看看人家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柴田勝家,哪個不比你強?!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