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怪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圖/小羅
這段時間,我陸陸續續在網上刷到了一些「國漫文藝復興展」「南京紙刊Only」「【知音漫客】Only」等展覽企劃的訊息,涉及到的主題基本上是【知音漫客】【颯漫畫】【神漫】等國漫雜誌刊登過的作品。這類國漫刊物大多創刊於2006年前後,在當時的青少年群體中十分風靡,也是我的童年回憶之一。後來,它們中的大部份都休刊了。現在回看,那時很多作品都有著相當時髦的設定,畫風也和現在流行的國漫有著很大差別。
有的企劃熱度相當不錯
雖然關註到了這些企劃,但我暫時還沒有去參加的想法,而是重新拾起了好奇心,在網上翻看了一下當年喜歡的幾部作品,想要知道它們的結局——記憶中,我集中購買這類國漫周刊是在中小學時期,後來就不太關註了。結果比較淒涼,我當時喜歡的不少作品,要麽被「腰斬」,要麽在漫長的連載後迎來了草率的結尾。
對我來說,這類結果其實也不是很出乎意料。長大以後我知道,連載漫畫腰斬是很常見的,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和作者,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後,迫於出版社、編輯、讀者各方壓力,把作品越拖越長、耗盡感情;比起國外作品,國漫要對於面對的困境更多,它們的結局不盡人意,更是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
我還記得,自己拿到第一本【知音漫客】時剛上小學。某天,我去親戚家做客,在麻將桌上撿到了他們家讀初中的小孩的遺留物。那本雜誌可能是第幾十期,裏面大部份作品已經連載了好一陣子,沒有前情提要,我幾乎都看不懂,不過,盡管它們像是植物根莖上一個橫斷的切面,但還是非常強烈地吸引了我。
後來,我開始拿零花錢去報刊亭買,從月刊、半月刊到周刊,從主刊到姊妹刊,以及單行本,一點點在臥室裏堆得很高。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關於它們的大部份記憶,依然有點像一個個切面。我記得的是片段的劇情,或者某個特別的分鏡,而那些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本身,反而模糊不清。
我個人把這種「切面」的感覺歸結於當時很多原創作品的「不穩定性」,這不是在批評它們,而是想要描述一種可能作者本身有才華、但不夠成熟或缺乏把關而導致的情況;甚至有時候,由於太過天馬行空,這種「欠缺」反而讓作品有一些更獨特的魅力。比如【美型妖精大混戰】,可以明顯看出雜揉了太多設定,每隔幾章,都能感受到作者的不同心情和閃念,有時詳細展開,有時一筆帶過,也讓主線劇情在一些時候變得有點莫名其妙,但是現在回看,它確實是一部非常自由、有趣的作品,畫風也足夠特別。
現在回看也覺得挺可愛的
相對來說,現在這類作品已經很少了。我覺得各個行業都有這種趨勢,可能因為流程日益完善,作品往往被打磨得更平滑、完整、有明確的立意和目標受眾——做「小而美」就專註,不能斜開一筆;做宏大的,從最開始就著重鋪陳。我一眼就能看出它們想說什麽,但也一眼就能看出裏面沒有什麽驚喜。這其實不算是壞事,畢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但有些時候,我們也難免會帶著點怨氣,嘆息著懷念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