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西安市閻良區石川河拍攝到的4只大火烈鳥 朱維中 攝
12月8日,西安鳥友在閻良區石川河發現了4只大火烈鳥(大紅鸛)亞成體,它們在這裏覓食休憩,與當地冬季美麗的蘆葦濕地生境相映成輝,吸引了眾多鳥友到此一睹它們的芳容。這是時隔7年後,大火烈鳥第3次光臨西安,也是它第10次來到陜西。那麽,大火烈鳥為什麽會多次來到西安以及陜西?
2015年2月21日,渭河西安段發現的四只大火烈鳥 華商報記者 寧峰 攝
大火烈鳥在陜西省的記錄
3次光臨西安
10次來到陜西
要想探究大火烈鳥來到西安的真正原因,還需要了解它在陜西省的分布情況。
2014年12月-2015年2月
渭河西安草灘段記錄到1只大火烈鳥亞成體。2015年2月,又飛來3只亞成體,渭河西安草灘段大火烈鳥亞成體數量達到4只,於月底離開。
2015年10月27日
榆林河口水庫3只亞成體。
2016年1月
渭河西安段記錄到1只亞成體。
2016年1月16日
寶雞渭河市區段記錄到1只成鳥。
2016年1月19日
寶雞渭河蔡家坡段記錄到1只亞成體。
2016年4月25日
渭南大荔朝邑濕地公園記錄到1只亞成體。
2018年10月16日
定邊茍池記錄到1只成鳥,停留約20天。
2018年11月3日
寶雞渭河市區段記錄到1只成鳥,停留約20天。
2023年6月16日
定邊鹽湖鹽場堡記錄到1只成鳥,停留約20天。
2023年12月8日
在西安閻良區石川河發現4只大火烈鳥亞成體。
另有3筆記錄均不作為陜西正式的大火烈鳥記錄:
2005年2月在浐灞交匯處觀察到2只,可能為逃逸的美洲大火烈鳥。
2009年4月14日在浐灞交匯處發現的1只成鳥,和2011年1月10日灞河河道觀察到的1只成鳥,可能為同一個體且推測為逃逸的美洲大火烈鳥。
2018年9月,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錫林郭勒蘇木水庫4只成鳥 王誌芳 攝
大火烈鳥羽毛呈現出鮮艷的粉紅色
這是與它們取食的食物有關
大火烈鳥,正式名叫大紅鸛,隸屬於紅鸛目紅鸛科鳥類,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的物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45cm,全身羽毛主要為白色,僅翅膀覆羽紅色,飛羽黑色;嘴粗壯前端下彎,呈粉色端部黑色,腿和腳粉紅色。亞成體羽毛多褐色斑駁,僅覆羽可見呈淡粉色腿和腳黑褐色。
主要棲息於溫帶較淺的鹹水湖泊、鹽池、沼澤、濱海濕地等,也見於淡水濕地生境。集群生活和繁殖,一夫一妻制,雛鳥為晚成鳥。主要食物為小型無脊椎動物、浮遊生物和藻類等。
分布在從歐洲、非洲到中亞和南亞的廣大地區。從西班牙、法國、非洲的東部、西部和南部,以及馬達加斯加地區,直至中亞的哈薩克、中東地區、南抵印度和斯裏蘭卡。
紅鶴目僅紅鶴科1科共6種,分別為大紅鸛、美洲大紅鸛、智利紅鸛、小紅鸛、安第斯紅鸛和秘魯紅鸛。大紅鸛和小紅鸛分布於亞歐大陸和非洲大陸,其余4種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地區。
紅鸛科鳥類身上有著一些有趣的現象和行為。它們往往身上的羽毛呈現出鮮艷的粉紅色,這是與它們取食的食物有關,豐年蝦和藻類中富含多種胡蘿蔔素,透過其消化系統被分解為紅橙色色素沈積在大火烈鳥的羽毛和皮膚中。
2018年10月16日,定邊縣茍池觀察鳥情時發現1只火烈鳥,經確認為大火烈鳥。 楊繼焱 攝
覓食行為奇特。大火烈鳥取食時頻繁將嘴伸入水中左右擺動,同時用雙腳踩踏水底以擾動底層生物,邊走邊覓食,喙邊的櫛齒和舌上的兩排剛毛起著過濾網的作用,可以將小型生物和藻類一網打盡。它的舌頭較大,如同活塞,起到類似水泵的作用。
另外,它們還會在求偶時集體跳起類似「探戈」的舞蹈,開始由幾只發起隨後其他迅速模仿加入,最後會形成上萬只共同跳舞的盛大場面。
2015年10月榆林河口水庫發現的大火烈鳥 吳宗凱 攝
中國大火烈鳥主要分布省份的情況
多在秋冬季出現,大多停留時間短
大火烈鳥在新疆從1997年發現到現在,陸續都有分布但年份不連續,主要出現在10月到12月,亞成體居多,特別是當年的個體較多,成鳥的記錄很少。春季記錄較少且都為成鳥。主要分布在北疆的蘑菇湖、石河子、烏倫古湖,南疆的博斯騰湖和田、喀什等地。
青海最早的記錄在2013年,多在秋冬季出現,春季記錄較少,大多停留時間短。主要地點在海西州可魯克湖、海南州更尕海、海東州化隆縣黃河,成幼比例相當,最多時有7只。
寧夏2015年11月30日固原清水河國家濕地公園記錄到5只亞成體。
甘肅2016年4月9日張掖黑河濕地記錄到1只亞成體。
內蒙古在2015年開始有記錄到零散的個體,最多時有10只,主要出現在秋冬季,春季偶見,亞成鳥居多。停留時間短。地點有阿拉善左旗蘇木水庫、額濟納旗居延海、巴彥淖爾的鹹水湖泊、鄂爾多斯河口水庫。近兩年無記錄。
山西的記錄都分布在運城鹽湖,自2015年開始有穩定的越冬記錄,停留時間大致為11月至來年4月,6只成鳥較為穩定且不時帶來亞成個體。近兩年僅作短期停留。
河南在孟津有兩次記錄,2015年12月1只亞成體,2018年11月1只成鳥。各都只停留一天。
江蘇條子泥發現的大火烈鳥群 -李東明 攝
山東自2014年開始有記錄,多在秋冬季記錄到,春夏季偶見,主要分布在東營、日照的河流入海口,濟寧的太白湖,最多時數量7只,亞成體居多。大多停留時間較短。近兩年無記錄。
天津2014年在北大港濕地記錄到6只成鳥後,幾乎每年都會出現,數量最大達到13只,成鳥較多亞成體很少,主要在秋冬季出現,結冰後遷走。
江蘇從2014年在連雲港、鹽城、條子泥發現以來,每年都有記錄,主要在秋冬季,一定族群數量的個體在此越冬,春夏也有記錄,成鳥亞成鳥相當,最大數量為14只。
河北從2014年開始記錄,出現在多地,都出現在秋冬季,亞成體居多,最多時有3只,短暫停留。也有個別成體的越冬記錄。
湖南的記錄為1998年在洞庭湖觀測到的1只個體,2月出現4月飛離。
湖北自2015年以來,在十堰和武漢市有過數次記錄,數量1只,時間主要在秋冬季,春夏季也有少量記錄。
北京、遼寧、上海、浙江、四川、貴州、雲南、安徽、江西的記錄在2012年至2022年間,大多出現在秋冬季,絕大多數停留時間較短,最大單筆記錄為6只。
連續幾年在山西運城鹽湖越冬的大火烈鳥群、 -吳宗凱 攝
在中國出現的時間有著先西後東的次序
可能存在一個東西向的遷徙區
綜合以上資訊來看,中國的大火烈鳥出現時間主要在秋冬兩季,亞成體居多。絕大多數個體在多地的停留時間較短,記錄分布的地點呈現顯著的東西走向特征,出現的時間也有著先西後東的次序,這一點在其集中出現的2014和2015年體現得尤為明顯。
臨國哈薩克中部的田吉茲湖有著中亞最大的繁殖族群,每年夏季在此繁殖冬季在南亞的印度和斯裏蘭卡等地越冬,春秋季在兩地間遷徙。每年到田吉茲湖繁殖的族群數量變化很大,從50對到30000對不等。中國的大火烈鳥記錄應大多來自於這個族群。
推測中國範圍內分布的絕大多數大火烈鳥個體,是由於氣候變遷、族群數量增加、棲息地環境改變,或是亞成體經驗的不足和對越冬地更加多樣的選擇等原因,由哈薩克繁殖族群在秋季南遷南亞地區時進入中國的。在中國中西部的記錄基本都為此種情況。而東部沿海的記錄則分為兩部份,一是中西部記錄到的個體繼續向東抵達更適宜覓食棲息的沿海灘塗,這一部份可能占大多數,二是逃逸族群在東部地區的存在。
2018年11月3日,寶雞市區渭河裏發現的大紅鸛 楊亞橋 攝
推測可能存在一個東西向的遷徙區,從哈薩克田吉茲湖出發經天山南北兩側進入中國新疆後,沿準格爾盆地或塔裏木盆地邊緣,經青海省北部或甘肅的河西走廊和寧夏或內蒙古西部,到達黃河中遊的陜西、內蒙古中部和山西,進而順著河南、山東和江蘇抵達東部沿海一線。大火烈鳥遷徙途中主要沿著河流、湖泊、水庫等各類濕地環境遷徙並停歇,可能會偏好一些鹹水湖泊和鹽池作為途徑地進行補給,以獲取更多喜愛的食物。
也可能存在少數成鳥個體帶領亞成體每年沿著某一較為固定的東西向路線進行遷徙,並在較固定的地點越冬的情況,如山西運城鹽湖和江蘇沿海。所以大火烈鳥在中國的居留型應為旅鳥或冬候鳥。
大火烈鳥在中國出現的「大小年」現象,可能與哈薩克繁殖族群數量的不穩定相關,繁殖數量多的年份可能進入中國的數量便會上升。
講到這裏,大火烈鳥來到西安的原因也就水落石出了。西安可能處於大火烈鳥一個新的遷徙區內,也許是它的中途停歇地或越冬地,所以大火烈鳥來到西安主要是遷徙途徑於此,進行停歇休整,也可能是來此越冬。 陜西省動物研究所 楊亞橋 攝影 吳宗凱 朱維中 寧峰 楊繼焱 李東明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