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我願意再單身兩年,換你能活下來」

2023-12-07動物

「我願意再單身兩年,換你能活下來」

2021年,中國的西北部,27歲的初雯雯救下那只中毒的禿鷲時,內心是忐忑的。

中毒猛禽被救活的概率比中百萬彩票還低。她此前救過20多只,都失敗了。

初雯雯開玩笑般地發「毒誓」,願用兩年單身換禿鷲大哥活命。

她和同事們每四個小時給它打一針,不眠不休搶救了三四天,奇跡發生了,這只禿鷲活了下來。康復後,初雯雯和同事們將它放歸了野外。

2022年底,眼看著兩年之期快到了,初雯雯的「單身之約」又被另一只禿鷲大哥給續上了。

這次是一只凍僵了從樹上摔下來的禿鷲。

因為是救助的第三只禿鷲,於是取名「三鷲姥爺」。

被救回的第三天,「三鷲姥爺」吐得昏天黑地,吐出的全是塑膠塊、泡沫等垃圾。

整個鳥都虛脫了。

情急之下,初雯雯再次立下單身兩年的誓約,希望「三鷲姥爺」好起來。

經過悉心照料,「三鷲姥爺」終於好轉,還撲騰著翅膀想拆家。

今年春天,在觀測到第一只禿鷲飛回阿勒泰時,初雯雯和同事們也將「三鷲姥爺」送回了大自然。

就像他們此前無數次做的那樣。

這是發生在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育協會的真實故事。

這個調侃著用單身換禿鷲活命的女孩,是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育協會的創始人、會長。

協會成立5年來,為了保護、救助野生動物,初雯雯賭上的,可不只是單身。

「如果此生不能與它們在一起,

我是不會快樂的」

2017年,從北京林業大學碩士畢業後,初雯雯的同學大多留在了北京,有的考公,有的進大廠,有的去研究機構。

是留在北京的寫字樓裏,還是回到新疆阿勒泰的大自然中?

大城市的繁榮安穩和大山裏的簡單純粹,該如何抉擇?

初雯雯思考著,糾結著。

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優美,經常能看見野生動物的蹤跡。

對野外環境,初雯雯有著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熱愛。待在大自然中,她覺得很自在。

「我發現自己關於開心的所有想象,都寄托在好幾千公裏之外我的野生動物們身上,如果此生不能與它們在一起,我是不會感到快樂的。」

第二年,她辭掉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家鄉阿勒泰,繼續自己做職業自然保育工作者的夢想。

2018年9月,初雯雯和另外兩個誌同道合的小夥伴,在阿勒泰地區行政公署的支持下,成立了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育協會。

一開始,只有3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從零開始,一點一點摸索。

吃住在毛坯房,加班到大半夜,工作繁重,沒有薪金。

每天忙到飛起,除夕也只是中午陪媽媽吃了頓飯,晚上就趕回救助中心了。

場地是簡陋的,資金是不夠的,藥品和器材是短缺的。

以至於那只中毒的禿鷲,沒有籠舍,只能委屈它待在洗手間。

救助回來的動物,要買肉餵養。

大動物先吃肉,禿鷲等猛禽啃骨頭,啃完再給野化訓練用的耗子吃,還有剩的,就給餵鳥的蟲子吃。

沒錢買肉了,她就偷偷溜回姥姥家,把冰櫃搬空。

最窮的時候,她向身邊所有朋友「化緣」,要肉,要藥品。

出野外時,夏有蚊蟲叮咬,冬有極寒天氣,還有各種突發狀況。

冬天掉進冰窟窿,零下三四十攝氏度,褲子結冰,但還得繼續走;

在河谷遇到洪水,幸虧跑得快才沒被沖走;

車子壞了直到天黑都沒修好,後來初雯雯學會了修車換輪胎;

……

這個身材清瘦、笑容爽朗的姑娘,文能負責科研和技術,武能扛器材翻山越嶺,是協會主心骨一樣的存在。

同事們常說,看見她,就有了安全感。

「能能」「毛毛」「小小」……

兩年前救助小棕熊「能能」時,初雯雯差點破相。

這只小棕熊被發現時,只是個不滿半歲的寶寶,奄奄一息,瘦得皮包骨頭,它的媽媽不知所終。

初雯雯走近籠子檢視,突然,它一掌揮開籠子,直往她臉上招呼,「指尖擦著我的鼻尖過去,我都能感覺到它的掌風!」

「它天天想著揍我,那就爪子先沒收掉,叫‘能能’吧!」

熊孩子失去了媽媽,單身的初雯雯「無痛當媽」,把它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

雖然條件有限,但大家還是勒緊褲腰帶,給它買麥片、胡蘿蔔、雞、鵪鶉、羊肉、牛肉、蘑菇、黑加侖、南瓜、沙棘、蘋果、冷水魚、蜂蜜……

大家的錢包癟了,「能能」的身體壯了。

一年後,「能能」順利透過獸醫和野放訓練師的各項考核評估。

分別的時刻,初雯雯哭了。

雖然不舍,但是她明白,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家。

去年6月30日,他們把「能能」送回了叢林。

照顧「能能」時,設定了視線阻攔隔板,大家穿著偽裝服,身上噴了羊糞的混合液,為的是不讓「能能」分辨出是人類,避免它與人類產生情感連線。

這意味著,縱然有生之年一人一熊重逢,「能能」也認不出初雯雯。

野生動物就像她遙遠的家人,「不能夠親近,卻是心中最為重要的存在」。

提起「能能」,初雯雯很自豪:「這是一例按照國際野生動物救助標準,嚴格遵照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歷時一年完整地完成救助和野化訓練後野放的棕熊。」

更是新疆阿勒泰首次采用救助、野化、野放相結合的方式來救助和放生野生動物。

這次救助引發了廣泛關註,被央視、中國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報道。

今年6月,協會放歸了一對赤狐姐妹「毛毛」和「小小」。

回想兩年前發現它們時的情景,初雯雯忍不住要掉眼淚。

赤狐媽媽在外誤食了中毒的老鼠,掙紮著拼命回窩,「地上的痕跡顯示它強撐著爬行了五百多米,直到洞口才斷了氣」。

小小的姐妹倆,眼睛都還沒睜開,渾身都是寄生蟲,依偎在洞口的媽媽懷裏,靠著僅剩的一點點奶水續命,餓得奄奄一息。

大家火速采購奶瓶、奶粉,一點點餵它們。又擺上電暖氣,給它們造了一個溫暖的小窩。

吃飽喝足後,赤狐姐妹倆擠在一起休息,仍然十分虛弱,初雯雯一度憂心它們挺不過來。

所幸,經過沒日沒夜的照料,姐妹倆熬過了危險期,恢復了活力,睜開了眼睛。

為了不讓它們認人,以便後續野放,他們在餵奶時都戴著頭套。

這樣的救助故事,幾乎每天都在救助站上演。

為了救助身受重傷、好不容易有胃口吃東西的鵝喉羚,大家每三個小時餵食一次,半夜三點爬起來給它做夜宵。

為了救助被淤泥堵住的河貍,初雯雯的同事在零下30攝氏度的戶外一躺就是一整夜……

截至今年,初雯雯團隊已成功救助了河貍、金雕、草原雕、棕熊、禿鷲、猞猁、鵝喉羚、狗獾、雕鸮、黑鳶、赤狐等354只(頭)受傷、受困的野生動物,其中267只(頭)動物重回自然。

「當看到誤入農用渠築巢、冬天被凍在洞裏靠吃淤泥求生的河貍經我們為它重新選擇棲息地放歸後在清澈的水裏開心地紮猛子時,當看到翅膀掛在鐵絲網上受傷血流不止的金雕經救助後再次驕傲地昂起頭俯視森林時,當看到一個個本該鮮活的生命再次燦爛在陽光下時, 我感覺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

「河貍公主」是怎樣煉成的

初雯雯總是管野生動物叫「崽子」「寶寶」「小朋友」,所有野生動物都是她的寶貝。

而最讓她牽掛的重點保護物件,是阿勒泰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蒙新河貍。

河貍性情溫和膽小,酷愛建水壩

「搓澡」時可可愛愛的樣子一度很出圈

「河貍是一個生態系裏的指示性物種。河貍生活得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出這個生態系發育得好不好。」

保護河貍,就是保護以河貍為代表的眾多野生動植物群落。

蒙新河貍是河貍的亞種,是中國現存唯一的河貍族群。

5年前,中國的河貍只有大約500只,僅有162個家族,比大熊貓還稀少。

初雯雯和同事救助受傷的河貍

保護河貍,得先種樹。

初雯雯調研發現,河貍的主要食物和築巢材料——灌木柳的覆蓋面積在萎縮,河貍經常餓得啃樹幹——這不亞於人類吃土。

灌木柳的缺口是41萬株,「即使按照一棵樹5元錢的成本計算,這筆錢對我們來說也是天文數碼」。

他們發起「河貍食堂」專案,借助廣大網友的力量籌集費用。

為了擴大影響力,初雯雯把工作時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故事,拍成或有趣或感人的短影片,發在社交平台。

2019年,初雯雯團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野生動物生境直播:河貍直播。

越來越多的人被呆萌的河貍吸引,為「河貍食堂」慷慨解囊。

初雯雯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河貍公主」。

那段時間,初雯雯和同事們白天種樹,晚上發微博告訴網友工作進展,「每個人都被蚊子叮得滿頭大包,曬得黢黑」。

5年來,他們種下了70多萬棵灌木柳,超額完成目標。

牛羊也愛吃灌木柳,「如果牧民不是我們的‘同夥’的話,他們的牛羊從那一走就把灌木柳吃沒了」。

初雯雯沿著700多公裏的烏倫古河,徒步一家家拜訪當地居民,宣講自然保育工作的意義。

如今,有500多名牧民參與並組成了自然巡護隊。

「河貍守護者」專案應運而生——網友雲認養河貍家族,給河貍取名字,可以收到河貍的照片;認養的錢則用作巡護隊的經費,以及為牧民買草料,貼補損失。

吃住都解決了,保鏢也有了,但還是不夠。

初雯雯救助過一只河貍。

它前臂有一個很深的傷口,他們每天給它上藥,可它最後還是死了。

得到當地林草局的特許後,他們剖解了這只河貍——它的腹部裏面全是膿。

初雯雯自責地痛哭:「為什麽我們沒有救助中心?如果我們能夠做詳細的檢查,可能最後的結果就不是那樣。」

2021年,初雯雯發起「河貍方舟」公益專案,希望借助全社會的力量,建設一所專業的野生動物救助中心。

2023年,初雯雯向網友們報喜:「咱們的救助中心,馬上就要建好了!」

從一張圖紙到7700平方米的大院子,從一窮二白到獸舍、鳥舍、藥品、器材、野放訓練區等一應俱全,這是阿勒泰在中國的第一所專業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可以挽救包括河貍在內的許多野生動物的生命。

5年,蒙新河貍的數量從500只左右上升到600多只,增長了20%,達到了中國自有河貍觀測數據以來的最高峰值。

「看似只有100只的提升,但任何一個物種數量在500只以下就岌岌可危了,我們算是和林草部門把蒙新河貍從瀕臨滅絕的狀態拉回來了。」

河貍家族也從162個增加到199個,整整新增了37個家族,這意味著河貍們有了37個新的棲息地,可以安穩地做窩、繁衍。

從3,到200萬

更早些的時候,初雯雯還有一個身份——野生動物攝影師。

她拍到過不少珍稀動物。

那時她的想法很簡單:拍照,賺錢,拿錢去拍紀錄片,以達到保護野生動物的目的。

但後來她發現行不通,「如果只是紀錄片,是沒法為公眾架設起一個與大自然連線的通道的」。

所以她不拍了,轉而把目光投向了整個社會。

2018年,初雯雯創立阿勒泰地區自然保育協會時,是3個人。

2021年,在初雯雯的帶動下,為自然保育事業捐款捐物的,超過100萬人。

2023年,這個數碼更新到了200萬。

「我們從當年的3個人變成200萬人,我現在覺得非常非常有底氣。」

初雯雯說,一路走來取得的諸多成就,離不開廣大網友的幫助,離不開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支持。

多年來,國家一直在倡導生態文明建設,大眾的環保意識也在增強,很多人都想為保護自然做點什麽,只是苦於找不到正確的方法和渠道。

初雯雯團隊做的,正是搭建普通人與大自然之間的橋梁,匯聚每一份力量,化作烏倫古河邊的灌木柳、設施完備的救助中心……

正如她說的: 「我們就像一根根羽毛,每一根看起來都輕盈得好像微不足道,但當我們緊密地排布在一起,就組成了一雙翅膀。」

在未來的日子裏,這雙翅膀一定會繼續壯大,護佑更多的野生動物,守護美好的碧波藍天。

參考資料:

[1]央視新聞【新疆阿勒泰首次放歸一頭經過科學野化訓練的棕熊】

[2]央視新聞【我們能為生物多樣性做什麽?專訪「河貍公主」初雯雯】

[3]新華社【新疆有個「河貍公主」】

本文授權轉自青年文摘(微訊號:qnwzwx),這裏有:教你在生活打怪升級的暖文辣文,幫你開闊眼界的知識幹貨,讓你笑到飆淚的段子趣圖,推薦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