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麻雀都到哪裏去了

2023-12-07動物

突然有一天,靈光一閃,發現,室外的麻雀好長時間不見蹤影了。聽不到唧唧喳喳的鳴叫聲,看不到來如電去如風的身影。晴天的時候沒有它蹤影,陰天的時候看不到它的蹤影,清晨傍晚也看不到它的蹤影,雨天,雪天則更看不到它的蹤影。

往日裏,到處飛舞跳躍的麻雀,在人們毫不察覺不經意間,沒了,消失了。偶爾見到幾只麻雀的身影,很快就在人們的視野中一閃而過。

天上的麻雀都到哪裏去了?現在麻雀咋少的如此可憐?

記得童年的時候,似乎到處都是麻雀。天空好像是麻雀的舞台,有時候一閃而過,有時候飛舞盤旋。房頂上嘰嘰喳喳無休無止,地上蹦蹦跳跳到處亂竄,那樹林裏田野裏更是麻雀的天堂。

有時,幾只稀稀拉拉的鳥在樹林裏叫個不停,有時,密麻麻一大片,在天空東飛西竄上下翻滾。幾乎有人的地方就有麻雀,麻雀與人為伴形影不離,所以麻雀理所當然的被人們稱呼為」家雀」。

而今,滿天看不到一只麻雀了,長時間看不到一只麻雀了。

我的童年生長在城市裏,在城市裏,雖然也能看到麻雀,但高樓大廈柏油馬路的環境下,看到的麻雀有限,即便看到麻雀,也不可能近距離的接觸麻雀。

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麻雀是我八歲那年,那年夏天,坐車到父親工作的地方去過暑假,這是一個小鎮,沒有多少人,街道都是土路。除了一個土房商店和稀稀拉拉幾排土房外,就是一條空曠的馬路。

一天自己去商店附近玩,看到幾個當地小孩,穿的破破爛爛圍在一起看熱鬧,好奇心的我走過去一看,一個小孩手裏握著一只麻雀,立刻吸引我的註意力,那羨慕之情不可名狀,想用手裏的一角錢換麻雀,由於自己的膽怯沒好意思開口,其實開口這個買賣一定能成交,因為當時一角錢在當時孩子眼裏是巨款,那可是一家人一天的菜錢。

一九六六年,我們全家隨父親工作的調動,搬到了武威,武威是個五線小城,在當年更是小的可憐。以市中心為標誌的大什子,東,南,西,北四條路延伸四個十字路口,城市很小。從城南一眼看到市中心,街上行人稀稀拉拉,在省城長大的我,感覺這個城市實在太小,太破,走在這個城市的街道上,破敗不堪低矮的土房排列,蕭條荒涼籠罩心頭。

恰恰這個不起眼的小縣城,卻使我真正近距離地接觸到了麻雀;見識經歷了許多省城沒有過的樂趣。比如,春天可以在城墻上放風箏;夏天可以去護城河裏去遊泳;秋天可以采摘樹上的沙棗;冬天可以去滑冰;更沒想到的是,春夏之交還可以掏鳥窩。

初到這個不熟悉的地方,在家屬院和不相識的兒童們,沒幾天就混熟了。剛搬家到這個新地方的時候,正好是深冬,接著初夏到來了。有一天,看到幾個鄰居小朋友們人手拿著一只小麻雀,有的是羽毛豐滿,喙小黃嘴的小麻雀,有的是沒毛沒睜眼肉嘟嘟的小麻雀,當地小孩叫這「精肚巧娃子」。

看著他們玩的盡興,自己卻是滿臉的羨慕和驚奇。

後來的日子裏,當地的孩子教我們如何掏鳥窩。他們領我在家屬院裏到處亂竄,去找鳥窩,對樹上和屋檐格外留心,因為,這些地方是麻雀最愛搭窩的地方。尤其特別註意哪裏有鳥的鳴叫聲,如果有鳥經常出入一個屋檐下,說明這個屋檐下一定有鳥窩。小朋友們記住這個地方,然後離去,過幾天就去看看這個地方。沒幾天,你就會聽到屋檐下傳出唧唧吱吱的雛鳥叫聲,就知道小鳥出殼了。又過幾天,他們估計小鳥大一點了,就開始搭梯子掏鳥窩。窩裏一般有三四只,小夥伴們只掏一兩只,剩余的留給大鳥。可是,有的小夥伴貪心,把窩裏的小鳥連鍋端,不過這會引起其他夥伴的抗議和不滿。

剛掏出來的小麻雀,一顆毛都沒有,粉粉的肉嘟嘟的,如果想要長了羽毛的小麻雀,他們就要算好時間,最少得十天八天後才去掏鳥窩。這時掏出來的小麻雀就是羽毛豐滿的黃嘴小麻雀。

掏了麻雀就要養活它,養活就要有鳥食。小夥伴就到樹林裏找蟲兒餵麻雀。樹林小蟲太少,他們就到骯臟的垃圾堆和廁所裏找蛆。當時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住平房,都是旱廁,廁所衛生極差,無人打掃管理,整個廁所又臭又臟,汙水四溢。廁所裏地上墻根,到處都是蛹動的蛆,對於我們初來此地,第一次看到這樣多蛆的人,頭皮發麻惡心發嘔。可是,當地小朋友習以為常,他們也有經驗,到處找已經變成蛹的蛆,不怕臟的用小棍扒拉到一起,帶出廁所,然後找個亮堂的地方,把蛆蛹殼取開,將裏面一個白白的肉蛆,餵給小麻雀。現在想想,真臟呀。可是小朋友們玩的開心快樂。

除了掏鳥窩,也用彈弓打麻雀,父親的單位是汽車運輸公司,單位和家屬院相通,廠區到處都有報廢的汽車內胎,汽車內胎可以裁剪皮筋,是做彈弓的好材料。再找根八號線的鐵絲,制作一個彈弓架,找塊帆布或者牛皮,相互用線繩紮起來,就制作出一個不錯的彈弓。

當地到處是石頭,到處有小石子,我們撿出圓圓的小石子,當彈子,然後到處去找麻雀打。石子太硬,一打出去到處亂蹦,容易傷人,小朋友們就用黃土和泥制作彈丸來打鳥,彈丸圓,準確度高,打到地上就粉碎了,不易反彈,不易傷人。到處打鳥,打了就扔了,就是玩開心。

隨著年紀大了,又開始用氣槍來打鳥。改革開放之前,國家對民間槍支管理不是太嚴格。在商店健身器材的櫃台裏,有賣氣槍的,甚至有的地方,還賣獵槍。

工作後,單位一個同事,花錢買了一把氣槍,每到周末就一塊去郊區樹林去打鳥,樹林裏有各種鳥,不過最多的還是麻雀,所以打的最多的也是麻雀。打了麻雀又不吃,打了就扔了,當時也沒有環保意識,就是玩了個興趣。

不知何時人們開始吃麻雀,當一個物種被吃貨們盯上的時候,這個物種就危險了。人們為了吃麻雀,人們開始用網捕麻雀,這樣一次就抓幾只幾十只。麻雀雖小,數量多了就夠一盤菜。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條件好起來,尤其環境保護加強,對獵殺動物,捕獲鳥類被列為違法犯罪,接著國家對槍支管理也嚴格起來,禁售、收繳獵槍氣槍。

而今,氣槍沒了,獵槍沒了,那些拿彈弓打麻雀,滿天張網捕麻雀的現象也消失了。

按道理,麻雀少了人為的獵殺,風平浪靜地過上安逸的日子,應該多起來。可是,現實卻越來越少,這實在是匪夷所思的奇怪現象。

麻雀的減少,有人歸咎於五六十年代,列入四害大量撲殺的原因。可問題是幾十年過去了,麻雀也應該休養生息恢復了元氣。

一個不知道真假的訊息說,國家從俄羅斯進口幾十萬麻雀。即便如此,麻雀還是不見蹤影。

麻雀的減少,到底是被人類獵殺過多所致,還是被農藥毒害所致,或者是麻雀生存的食物鏈斷了呢?

麻雀與人類共存,始終與人類為伴,由此叫「家雀」。當天空地頭沒了家雀,沒了那唧唧喳喳,這個人類的家園也會顯得清冷,寂寞,單調了許多,大自然也少了許多生機和靈氣。其結果就是生態失衡,害蟲增加,農田遭災,人類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