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男子4年自費22萬元救助流浪動物,幫助244只貓狗被領養,救助人:不接受捐款只要捐糧

2024-02-02動物

晚上8時,家住安徽蕪湖的劉大哥拿著貓糧、狗糧和塑膠小碗出門了。這是他的「每晚任務」,目的地是散落在小區內部以及周邊的幾十個角落。

「流浪的動物膽子小,它們都是去黑暗的角落裏,人平時走路的地方它們不敢去。」今年50多歲的劉大哥記得幾十個點位的具體位置,風雨無阻,從不缺席。

近4年,劉大哥平均每天要投餵貓糧20斤,加上狗糧,食物一項的月支出就達3200元,再算上給小動物絕育、治療的費用,四年總支出已超22萬元。

「不光小區裏面,也包括外面的,只要看到我就救。把他們救下來,找到好心人去認養,我才算救助成。」在劉大哥的努力下,127只流浪貓、117條流浪狗被成功領養。

劉大哥救助流浪動物四年的支出和成績。圖/受訪者提供

【1】看見流浪狗蹭寵物店的玻璃,「可憐得很」

7年前,劉大哥開始救助流浪動物。他並不養寵物,本職工作也與動物毫不沾邊。談及救助流浪動物的初衷,劉大哥說得最多的一個詞是「可憐」。

「我只是因為它們可憐才救助的。有時流浪狗看見寵物店裏主人帶寵物洗澡,就一直蹭玻璃,可憐得很。」劉大哥下定決心,力所能及地幫助它們在這座城市生存。

吃完晚飯,劉大哥提著貓糧、狗糧和塑膠小碗,騎著摩托車,穿行在城市中。每到一個點位,餵過的小動物就從四面八方沖過來,把劉大哥和車圍在中央。

劉大哥離開時,它們咬住褲腿,不讓他走。「很感人,我有時候還拿磚頭假裝嚇唬它們,但是它們就不肯讓我走。」

為了照顧到每一只流浪動物,劉大哥不得不在每個點位停留,等強壯的貓吃飽了把它們趕走,殘疾、弱小的貓才能吃到飯,有時折騰到淩晨五點才能回家。

【2】它們的名字是「大丟、二丟、三丟……丟棄的丟」

劉大哥救助的動物中,被遺棄是它們流浪的主要原因。

一開始,劉大哥沿用傳統的起名方法,根據動物的外貌特征給小動物起名,比如小花、小白。

隨著救助動物的數量增多,原有的起名方式不足以覆蓋每一只動物,就以數碼來代替:第一只碰到的就叫大丟,第二只碰到的叫二丟,第三只碰到的就叫三丟……

「(救助的動物)實在太多了,名字都起不夠,只能按照這個方式來喊。」劉大哥無奈地說。

劉大哥認為,救助流浪動物不是單純地給它們餵食,還需要給流浪動物做絕育,幫它們找到合格的領養人。為此,劉大哥做了許多努力:送水果、說好話、給寵物店做宣傳……

但給小動物找到領養人並非易事,領養人大多喜歡好看的、健康的、最好是有品種的,這讓劉大哥犯了難。

「很多人只喜歡家養的小寵物,有的過來跟我說,要藍貓、短尾貓,要品種貓。但是我這邊的流浪小動物不分品種,你跟意向人講再多好話,他都不要,看不上。」

對聯系領養的人,劉大哥也會嚴格把關:「領養人得要有責任心,不能拋棄寵物,要有時間陪伴寵物。寵物吃差一點沒關系,它就需要和主人在一起。」

由於擔心所托非人,劉大哥會定期回訪,讓領養人拍影片看寵物狀態,「如果遇到經我手領養出去的寵物被虐待,我會後悔死。」

每次領養前,劉大哥都會跟領養人說定,一旦哪天不想養了,就打電話,讓自己把動物接回來。劉大哥自嘲道,做了救助後自己好像在賣東西,還承包售後服務。

在角落睡覺的流浪貓。圖/九派新聞 茅秦凱

【3】珍惜當下,能救一條是一條

劉大哥說,救助動物對個人的精力和財力要求都很高。他聯系過救助站,也和別人合作過,但因為維系人際關系的成本過高,最終還是選擇自己幹。

4年前,劉大哥建立了愛心群,目前有45位群成員,他們都是和劉大哥同住一個小區的業主。有群友向劉大哥捐款,劉大哥從不接受,「貓糧狗糧我要,錢我從來不要。」

愛心群裏有群友將劉大哥4年來的救助事跡發到了網絡平台,引起全國各地網友的關註。評論區網友分享著自己的救助經歷,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像劉大哥這樣的個人救助者。

在救助動物過程中受傷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劉大哥本人也是防疫門診的常客之一。劉大哥直言,救助動物很艱難,會遇到很多消極的情況,很難有人堅持下來。如果救助就要持之以恒,半途而廢可能會導致被救助動物的死亡。

南方的冬天,陰濕寒冷,零下四五度的寒風和結冰的水面足以奪去流浪貓狗的生命。

劉大哥在小區裏購置了兩個地下車位,還收集了許多舊棉襖、舊衣服,留給流浪動物取暖。

但疾病總是無可避免,「小動物生病首先是不吃飯、淌口水,就和人一樣,不精神、不活躍了,還得看看它們的大便裏有無異物。」

每次遇到小動物死亡,劉大哥都很難過,對他來說,小動物已經是親人一樣的存在。

救助流浪動物花費了他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錢財,「有時候接收的負面的東西太多,心情也會變差。」

劉大哥坦言,自己的生活受到較大的影響,「和鄰居容易吵嘴,朋友間社交也變少了,沒有時間,沒有收入。」

但他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劉大哥說,他已經做了這麽久,未來無論發生什麽也會一直做下去,「人太渺小了,現在不是好多人說珍惜當下嗎,多(救)活一條是一條」。

九派新聞實習記者 茅秦凱 記者 王佳箐

編輯 任卓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