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時光機裏的安慶市動物園

2024-09-01動物

去年11月12日一早,我和外地來的朋友在南京南站碰面。他們想在南京周邊城市,實地感受老的、小的、「園中園」形式的動物園。安慶市動物園便是非常典型的一個。

動物園入口

大門左側是兩棲爬行海洋館、一塊【遊園須知】;前方是一排又一排鳥類、小型獸類的籠舍;一座小假山造景仿佛眼前依稀出現兒時爬上爬下、躲藏嬉鬧的我們。

入園第一眼所見場景

步入現在的動物園,仿佛是被時光機帶去的,一切幾乎都是往日的模樣。

安慶的動物園可追溯至1934年省科學館內附設動物園,至1937年園內飼有金錢豹、猴、獐、狼、獾、蟒蛇及禽鳥類等。1956年,菱湖公園接收原私營上海勝利動物園的部份動物和飼養員,興建小型動物園。

這些建築,都是動物籠舍,現在還在使用、展出

1957年,飼養動物共26種105只。

1958年增添非洲獅1對,8月首次繁殖梅花鹿1只。

1963年底有動物22種68只。

1977年繁殖梅花鹿、豪豬各1只,虎皮鸚鵡百余只。

1988年底有動物28種300余只,其中大型哺乳類15種47只,鳥類11種246只,爬行類1種2只,還有名貴魚類300尾。

建園初期占地不足1公頃,1997年動物園面積擴大到2公頃,先後投資建造河馬館、散養孔雀園、水禽池、鴕鳥和鴯鶓觀賞區、鹿苑、狒狒館、獅虎籠舍等。

水禽池

如今的菱湖公園,屬於菱湖風景區的一部份。從安慶火車站乘車,一路直行就到了。

動物園獸舍一排一排很緊湊,園內沒有多少不是動物展區的空曠場地。孔雀園、食草動物的展區算是園內寬敞的區域了。

猴山上俯瞰園區一角,可見籠舍布局之緊湊

孔雀園

鴕鳥

動物園面積是小,但要具體到每一種動物,其實除了猛獸、猛禽和涉禽,其他多數動物的空間其實還不至於用「逼仄」形容。

獅虎籠舍與猛禽籠。猛禽籠造型與蕪湖赭山動物園的很像,看得出前些年改造過

猛禽籠內一只禿鷲。難得籠內有能長草的泥土地,籠子雖高,然而空間無法使其展翅翺翔

食草區有梅花鹿、黇鹿、駱駝、斑馬、矮馬。

鹿苑是一個個挨在一起的、四四方方、比較小的老式圈舍。多年前的改造中,房舍的墻面做了仿木紋裝飾,粗糙的表面動物也能蹭蹭癢。

梅花鹿

黇鹿

矮馬

駱駝、斑馬展區地面有石磚和泥土,棚屋,空間比較寬敞。2019年時這邊飼養的南非劍羚,已經不見了;2019年時我看到三只斑馬,這次僅看到一只。

駱駝,木頭立柱可以蹭癢

斑馬展區內側還有道欄桿,遊客不能直接斑馬,避免投餵。園內的鴿子飛來找斑馬蹭飯

飼養過南非劍羚的展區,改養了一群梅花鹿

挨著動物園外圍墻有一排水泥池子,奶油漆的欄桿從古早風格造型看得出,池子有些年頭。

羊圈。隔了兩道欄桿,本意不希望遊客直接接觸山羊,避免咬傷

城市長大的孩子對家畜了解並不多,特色的品種也有展示價值,前提是園方要有相應的介紹說明

鵝(灰雁、鴻雁的馴化品種)

這邊飼養山羊、豪豬、鵝,倘若視為家禽家畜和經濟養殖物種,如此養殖圈舍,並不違和。

可作為動物園,當作微縮「萌寵園」的展區,這種臟兮兮的差環境令人不適。

豪豬圈

破抽屜擋著門洞,以隔離部份豪豬,這方式相當簡陋

環境差未必是面積小,關鍵在功能缺失。

小麂(黃麂)展區挨著幾個養殖池,該展區面積稍大,有幾棵樹,但展區地面也全被水泥覆蓋,只有樹下丁點土和落葉。

雌性小麂,頭上沒有角

小麂棲息於山林,善於山地活動;生性敏感,需要比較多的隱蔽處。展區中除了一個原有的棚屋,只一個小木屋,缺少巖石、遮擋的木排柵欄。

供躲避的小木屋僅有一處

充分考慮小麂習性的地方:圍網加高,避免小麂逃逸。此處過道窄,緊鄰對面房舍

展區本不算很小,啥也沒有更凸顯空曠。小麂們多在墻角的樹下、棚屋周圍,少到離遊客近的開闊地活動。

小麂展區

這一片還有個院子,放了兩排簡易籠子,掛牌「野生動物救護專用」。籠內幾只夜鷺、白鷺,還一只野生鴻雁,都是野外救助的鳥類。

籠內有白鷺、夜鷺

野生鴻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這裏起到安置、治療的功能,不是用來展出的,遊客只是遠遠的看。

小的空間讓動物感到更安全,簡單的環境可避免出現了意外和二次傷害。但這籠子太通透了,沒有絲毫遮蔽,沒考慮來自外界的打擾;籠子四面都透風,這也不太好。

救護中心按理說不對外開放,但該園沒有封閉院子就露著給遊客看。這種小動物園一向沒有專門的後勤管理區

安慶動物園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這幾排充斥著強烈年代感瓦房了。籠舍空很小,功能也很原始。

這排房子飼養鶴和鸛

國家一家保護動物丹頂鶴的單間就是如此環境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黑鸛、東方白鸛。作為涉禽,它們本應該生活在有濕地的展區,但四壁皆禿的籠子裏也就一個水桶勉強能滿足它「涉水」(其實只能水中取食)的需求。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和它的水桶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鸛類會上樹,它們在樹上築巢繁殖,這籠子裏連根兒桿子都沒有

獅虎豹也在這種籠舍生存。空間小,籠網密密麻麻——小型動物園對猛獸籠舍基本都是內外幾層,怕遊客把手伸進去出安全事故,早年這種事屢有報道。

金錢豹籠舍。善爬樹、跳躍的豹,在這籠子裏沒有任何爬架——若有,這籠子裏它們都可獲得更多垂直活動空間

兩只金錢豹

籠子裏的猛獸吃飯睡覺之外,就是來回走走,善遊水的老虎連個泡澡的小水池都沒,表現更多行為根本沒機會。

雄獅睡覺

雌獅睡覺

來回走動的虎

老虎吃的肉並不是便宜的雞架子。把老虎餵成「胖虎」才是虐待,野生動物在野外整日為生存奔波,體型本來就不該胖;動物園裏活動量有限,尤其這種籠子裏,吃成大肥豬容易患肥胖疾病,有害健康——連人類這種慘兮兮的社畜牛馬都要減肥保持身形呢

很多遊客往往首要關心動物餓不餓肚子,這其實是動物生存最最基本的一項——每日無所事事,無法表達天性,這才是令人心塞的。

吃肉

吃完肉,洗洗爪爪

獅虎籠舍2000年建成,算新一些。旁邊小型獸類籠舍比獅虎籠舍面積還小、更為原始。

兩只狼擠在狹小籠中,真正的「單間」、連內舍都沒有,我根據隔壁空籠舍推斷,飼養員進入打掃之前是把狼串到隔壁籠舍。

狹小的狼舍

這排籠舍原有三間,分別飼養狼和北美浣熊。後期又搭出來一間小籠子。在這兒,仿佛可以穿越回六七十年代的感覺。

浣熊

增建的那間外面圍欄上圖案有意思,熱帶魚吐泡泡

蜷縮在墻角,好像是貉

但眼前這番臟亂、原始的情景,恐怕任何人都喚醒不了美好的記憶,反倒有一種無奈、深感惡劣,還有對這種「舊日時光」的局限深惡痛絕。

動物園管理用房也是濃烈的年代感,我在2019年寫過,在那裏,仿佛回到了幾十年前,看到當年的老一代動物園工作者在這門口幹活、交談的場景......

2019年所見門上頗有年代感的「飼養班」手寫牌牌,已經拿掉了

以上就是安慶動物園主要的環境,未展開講述的部份籠舍準備放到下一篇繼續說。

該園是非常典型的「園中園」形式的動物園,園區面積較小,一進去四周環顧基本上半個園子環境都看到了,籠舍一排排緊湊布局。安慶動物園「特別」保留了幾十年前老房屋原貌,體現了近些年動物園未得到有力度的改造機會。

涉禽籠舍和小獸籠舍

我看過相關反映安慶動物園面臨的困境、管理上存在的諸多局限的報道,令人嘆息。

來源:安慶晚報

似乎搬遷是改變「園中園」現狀唯一途徑。

但就占地面積看,獅子、老虎、豹子、狼、涉禽、河馬等籠子特別小之外,鹿、羊、斑馬、鴕鳥、孔雀、遊禽這些,甚至猴山,即便現有空間也不狹小,如有機會從總體規劃層面改建,調整飼養展出的動物種類結構,可釋放更多潛能——這並非無法實作。

安慶動物園食草區

鴯鶓展區

今年還真有個例子。

我以前去過湖北宜昌兒童公園,公園占地不到14公頃,動物園更只有2公頃左右——跟安慶市動物園差不多。今年,宜昌兒童公園經過大規模改造,煥然一新。

全新的宜昌兒童公園 來源:宜昌兒童公園公眾號

然而,當地主管部門並沒因為當地還有倆野生動物園,就把市中心的兒童公園動物園取消,相反還作為一大亮點原地改造:保留部份場館和物種,又新建了一些特色場館、引進新動物。

設計方案中的動物園總平面圖,與原有格局變化很大 來源:宜昌釋出

宜昌動物園目前仍未開放,從設計方案看得出引入了一些新的經營模式,實際如何暫時而知。我覺得這是很值得觀察和註意的案例。

長頸鹿館效果圖 來源:宜昌釋出

火烈鳥展區效果圖 來源:宜昌釋出

我多次參照過【圖解動物園設計】這本書中的一段話:

(園中園)往往基礎設施陳舊、落後,動物福利水平很差,綜合保護和保護教育的執行還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園中園」往往擁有不可替代的地域優勢,他們往往位於市中心,擁有大量的本地遊客,利用這一優勢,可以培養本地動物園愛好者,甚至成為環境教育的基地。

這類動物園的規劃和展示設計的重點是本土物種保護性繁育和生態化展示,結合季節性臨時奇異物種展示更新,積極參與中國動物園協會CCP(瀕危動物繁育管理計劃)專案中的動物保護行動。

安慶市動物園有60多年歷史,已然成為菱湖公園、菱湖景區的一個符號。

鴛鴦,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的確會上樹,小鴛鴦就在樹洞裏孵化

如有機會用創新思路改變原有營運模式,重新規劃最佳化展出內容,繼續在老城中保留,留住一個城市記憶,原址煥發老景區新的活力,也是老城更新的亮點吧——這並不與城市中其他位置建設的野生動物園文旅專案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