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穿山入林聞聲尋猿 總台記者探訪東黑冠長臂猿棲息地

2024-05-07動物

東黑冠長臂猿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全球性極度瀕危物種,全球僅有11群74只左右,分布在中越邊境的一片喀斯特林區中。4月25日至5月5日,由廣西邦亮東黑冠長臂猿自然保育區、廣西師範大學、中山大學的科研專家、監測人員等十余人組成的聯合科研監測隊進駐邦亮東黑冠長臂猿自然保育區,對東黑冠長臂猿進行深入的族群研究。總台報道團隊也跟隨科研監測隊進入石山密林之中,追尋它們的蹤跡,探訪東黑冠長臂猿最後的棲息地。這次監測,科研人員有了一個驚喜的發現。

極瀕危物種東黑冠長臂猿喜迎兩只猿寶寶 各界知名人士為它打call

科研人員在對G1群東黑冠長臂猿進行跟蹤監測時,發現了該家庭群出現了2名珍貴的新丁。

畫面顯示,兩只雌性東黑冠長臂猿分別懷抱一只猿寶寶,在山林間穿行,在樹冠中攀爬、跳躍、觀望,嬉戲玩耍,十分友愛,專家表示根據外貌形態判斷,兩只猿寶寶應該在4到5個月大,且生長情況良好。

據介紹,東黑冠長臂猿繁殖間隔時間長,平均三年一胎,一胎只生一只,所以每增長一只都十分珍貴。

東黑冠長臂猿曾廣泛分布於紅河以東的中國南部和越南北部,後因多種原因導致族群數量銳減,在20世紀50年代,國際上公認該物種已滅絕,直至2006年,才在中國和越南邊境被重新發現。

據統計,近年來東黑冠長臂猿的數量有所增加, 中國境內的東黑冠長臂猿數量已經從2006年發現時的3群19只,增長到5群36只左右。 這次發現的兩只嬰猿標誌著極瀕危物種東黑冠長臂猿迎來兩名新生力量,為族群註入了新的活力。

穿山入林聞聲尋猿 總台記者探訪東黑冠長臂猿棲息地

近日,在廣西邦亮東黑冠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育區,透過科研人員的監測,極瀕危物種東黑冠長臂猿增加2只猿寶寶。珍稀的東黑冠長臂猿喜迎新丁,真是令人高興。那麽科研團隊是如何在猶如秘境的喀斯特山林中,穿山入林聞聲尋猿,發現並追蹤到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活動的它們,同時開展監測工作的?

記者跟隨專家團隊來到廣西邦亮東黑冠長臂猿自然保育區弄好營地,這個保護區與越南保護區山水相連,是全世界東黑冠長臂猿最後的「方舟」。

專家說,東黑冠長臂猿警覺性高、數量少、領地廣,好在它們的鳴叫極具特點,聞聲尋猿是「追猿者」必備的技能。每天清晨,東黑冠長臂猿會發出鳴叫,繼而開始一天的活動。科研人員需要在日出前趕到觀測點,追尋聲音。但作為樹棲動物,東黑冠長臂猿宛如叢林精靈,移動速度極快。由於族群的稀少以及棲息地的特殊性,要想看到這個叢林精靈,除了經驗,還需要點運氣。

深山「追猿人」:將尋猿護猿進行到底

在廣西百色靖西市的邦亮東黑冠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育區,有一群研究人員,他們翻越一座座懸崖深山,徒步在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追尋監測著國內僅剩36只左右的極瀕危野生動物——東黑冠長臂猿。他們透過日復一日的記錄、研究、拍攝,守護著全球最後的東黑冠長臂猿族群。

東黑冠長臂猿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全球性極度瀕危物種」,全球僅有11群74只左右,中國目前有5群36只,數量還不足大熊貓野外族群數量的2%。為動態監測這些僅剩的「森林精靈」的生存狀況,保護區護林員和高校科研人員組成一支聯合科研團隊,分兩組進入保護區不同點位,開啟為期近半個月的對東黑冠長臂猿族群研究。

每次上山觀測,科研人員都要待上半個月到一個月不等。監測站條件十分艱苦,不通水電、沒有訊號、物資匱乏、蚊蟲蛇蟻遍布。但憑借著對東黑冠長臂猿的熱愛,他們年復一年苦中作樂,往返於山野密林,最多時一天可以走上四萬多步,還不算攀登的高低落差。

手腳上常年磕碰留下的傷疤,見證了追猿人的努力。

(總台記者 王潔 王彩臻 李陽陽 岑通)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