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美媒:中國熊貓外交的贏家——熊貓自己

2024-07-23動物

來源:環球時報

美聯社7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熊貓外交的贏家:熊貓自己 中國的熊貓外交或許有一個真正的贏家:大熊貓自己。

在北京開始與歐美的動物園合作保護大熊貓這一物種幾十年後,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約1100只增加到近1900只,它們也不再被視為「瀕危」,而是被賦予了「易危」這一更安全的等級。

這一成就也有美國人的一些功勞,因為保護這一物種並不純粹是中國的事業,而是一項全球努力。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原常務副主任張和民說:「我們與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華盛頓國家動物園以及歐洲國家的動物園開展了科研合作。他們在獸醫、遺傳學和疫苗接種等方面更為先進,我們向他們學習。」

長期以來,中國的大熊貓租借專案一直被視為是中國軟實力外交的一個工具,但此外還有保護意義。

6月抵達聖地牙哥動物園的一對大熊貓將在幾周的適應後首次與公眾見面。另一對大熊貓將於今年晚些時候來到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第三對大熊貓會在不久的將來落戶舊金山動物園。

它們的到來預示著新一輪大熊貓保護合作的開始。當前美中關系的困難曾令人們擔心中國不再向國外輸送大熊貓。

不過,保護工作讓雙方繼續合作。張和民說,把大熊貓送到海外也有好處。「大熊貓暫時生活在國外,提高了人類保護意識,促進了人們對地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註。這有什麽不好呢?」他表示,西方在基因研究方面領先,中國則擅長飼養和行為訓練,「這是相輔相成的」。研究人員說,最終目標是幫助大熊貓回歸野外生存,而擴大圈養大熊貓族群是實作這一目標的基礎。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歷史性訪華後,北京向美國贈送了一對大熊貓——「玲玲」和「興興」。後來,中國還將大熊貓送給了日本、法國、英國和德國等其他國家。

上世紀80年代,隨著大熊貓數量的減少,北京停止了贈送的做法,轉而與外國動物園在研究和繁育方面開展更商業性的短期租賃和長期合作。在這種新安排下,「美香」和「添添」於2000年來到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最終目標是拯救野生大熊貓。在美國首都生活的23年裏,「美香」生下了4只幼崽,它們都已被送回中國。

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稱,其生態學家一直在與中國合作夥伴合作,為大熊貓恢復自然棲息地。多年來,該動物園已經籌集了數千萬美元用於大熊貓保護專案,其中包括每年向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支付的100萬美元。張和民表示:「該基金的目的說得很清楚——這是用於保護野生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科研基金。」

「貝貝」和另外兩只在國外出生的大熊貓的飼養員李曉燕(音)說,在國外出生的大熊貓被送到中國後可能會遇到語言障礙。「有些大熊貓回國後可能很快就能適應,有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新環境,尤其是語言等人類因素。國外說外語。在中國,用的是中文,甚至還有四川話和雅安方言。」(作者Didi Tang)

美國【今日美國報】7月19日文章,原題:聖地牙哥動物園的大熊貓將於下月首次亮相:看看「雲川」和「鑫寶」的新家 聖地牙哥動物園19日表示,「雲川」和「鑫寶」將於8月8日首次亮相。自抵達聖地牙哥動物園以來,這對大熊貓一直在適應「熊貓嶺」改造後的新家。聖地牙哥動物園表示,「創新設計的空間比以前大4倍」,新場館「靈感來源於中國著名的地質構造,模仿了山脈、峽谷和懸崖」。動物園補充說,新場館的特點是「有新的樹木可供攀爬,植物種類繁多,山坡連綿起伏,使雲川和鑫寶可以上下探索」。

聖地牙哥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總裁兼行政總裁保羅·巴瑞博爾特說,希望新居民「能給遊客帶來歡樂,並象征著國際保護工作堅持不懈的精神」。(作者薩曼·沙菲克,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