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永年窪濕地來了「稀客」

2024-09-12動物

永年窪濕地來了「稀客」

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鹀再露蹤跡

2024年8月底,河北省保護地與野保中心工作人員在永年窪濕地進行例行環境檢測時,發現世界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鹀,並拍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這是黃胸鹀在時隔多年之後,再次重新回到人們視野之中。這一發現不但填補了當地在黃胸鹀鳥類監測方面的影像空白,更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註入了一劑強心劑。

黃胸鹀的重現之旅

8月28日至30日,河北省保護地與野保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永年窪濕地進行例行監測之際,竟連續三日驚喜地發現了多只黃胸鹀的蹤跡。

這些身形小巧、羽毛華美的鳥兒,時而輕盈地振翅,時而優雅地滑翔,在燦爛陽光的照耀下翩然起舞,美麗而充滿活力的景象,瞬間攫住了工作人員的目光。工作人員不敢遲疑,迅速架設起長焦相機,成功捕捉到多張黃胸鹀清晰的影像。影像資料的獲得,也讓王建營和他的同事三天來的蹲守沒有白費。他興奮地告訴記者:「看到黃胸鹀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種鳥兒在這裏已經消失很多年了,能再次見到它們,真是太讓人興奮了。」

黃胸鹀隸屬於雀形目鹀科,俗稱「禾花雀」。這種鳥兒體長約15厘米,體態優雅,羽毛色彩鮮艷,喜歡在草叢茂密的濕地和灌木叢中築巢。它們的食譜十分豐富,既愛啄食植物的種子和果實,也不放過各種小昆蟲。這種食性使得黃胸鹀在生態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是植物種子的傳播者,又是昆蟲數量的調節者。

市林業局資源監測中心主任韓紅英介紹道:「黃胸鹀的生活習性使它們成為生態系健康的指示物種。它們的再次出現意味著這片區域的生態環境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經過多年的生態修復工作,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永年窪濕地成為了它們合格的棲息場所。」

永年窪濕地的生態奇跡

永年窪濕地位於邯鄲市東北20公裏處,是華北地區三大窪澱之一,河北省南部唯一的內陸淡水濕地生態系,被譽為「北國小江南」。濕地面積約100平方公裏,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和棲息地。

早在2012年,永年窪國家濕地公園在進行鳥類本底調查時就記錄到了黃胸鹀的蹤跡。然而,此後多年黃胸鹀在這裏銷聲匿跡,讓研究人員倍感憂慮。永年窪濕地管理處的盧偉濤回憶道:「那幾年我們一直在尋找黃胸鹀的蹤跡,但始終一無所獲。我們擔心它們可能已經在這裏絕跡了。」

近年來,永年區結合國家濕地生態公園建設,著力推進永年濕窪地生態系修復與保護,實施退耕還濕、退塘還湖、生態搬遷、擴渠引水等工程,累計向永年窪濕地公園補水1000余萬立方米,新擴充套件水面10平方公裏,栽種荷花、蘆葦2000多畝。「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盧偉濤告訴記者:「目前常年棲息的禽鳥和前來越冬的候鳥數量越來越

多,出現了青頭潛鴨、白鶴、大天鵝、小天鵝等大量珍奇鳥類。據統計,目前,在永年窪濕地公園內常駐禽鳥達130多種,季節性候鳥30多種。這次黃胸鹀的重現,就是對永年窪濕地修復工作最好的肯定。」

黃胸鹀重現的生態意義

在20世紀末期,黃胸鹀的數量還相當可觀,被列為無危物種。然而,進入21世紀後,黃胸鹀的命運急轉直下。2008年,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將黃胸鹀列為瀕危物種。到了2017年,黃胸鹀的生存狀況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升級為極危物種。

研究人員透過多年的調查和分析,大量的捕捉行為是造成黃胸鹀瀕危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謂「美味」和寵物市場的追捧,使它們成為「搶手貨」。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黃胸鹀賴以生存的濕地和草甸遭到大規模破壞,讓這些鳥兒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

廣府古城西街居民王培倩已經在這裏生活了12年,提到濕地生態的變化,她感嘆道,「如今再也看不到堆積如山的垃圾和各種違建了,水變清澈了,魚蝦多了,到處是美麗的小花園和連片的柳樹林,各種鳥類也越來越常見。」

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讓黃胸鹀再次出現在美麗的永年窪濕地,然而生態保護是一場永不停歇的馬拉松,黃胸鹀再現不是生態保護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韓紅英告訴記者:「在多舉措的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措施下,瀕臨滅絕的物種也有可能重建族群,這堅定了我們持續推進生態保護工作的信心。下一步我們會持續地支持濕地保護修復和野生動物保護專案,並繼續加強濕地生態環境和鳥類活動的監測巡護,及時發現並處理如外侵物種、水汙染等潛在安全問題,確保鳥類棲息地生態功能能夠持續發揮。」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張琪/文 通訊員 袁東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