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玉溪之變在身邊丨「我心中的玉溪」征文獲獎作品(二):玉溪壩子白鷺飛

2024-01-02動物

玉溪壩子白鷺飛

作者:李 琳

這裏說的「玉溪」確切的說是紅塔區,在許多玉溪人口中,稱紅塔區為「玉溪」顯得自然親切,這裏就把紅塔區稱「玉溪」吧,這樣行文也比較方便。

玉溪大營街匯溪公園的朋友告訴我,雲南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鳥類分會會長韓聯憲教授多次到公園曉月湖中的小島考察,並得出多項數據,這裏棲息著約4000只鳥類,有牛背鷺、小白鷺、蒼鷺、夜鷺、池鷺、亞洲鉗嘴鸛等6目19科32余種。

朋友有些得意的說,他們公園是目前雲南已知擁有鷺鷥數量和種類最多的城市公園,湖中這座小島也被稱為「鷺鷥島」!

這真有意思,玉溪既不涉江,也不濱海,卻出現了因水禽品種多、數量大而出名的景觀。

其實,何止「鷺鷥島」?玉溪壩子的東風水庫、飛井海、河濱公園、出水口公園、科技公園人工湖、高鐵站杯湖、聶耳公園知音湖等,以及玉溪大河沿岸沙洲、沼澤或濕地都能看到白鷺的影子——這裏說的白鷺是統稱,玉溪壩子的鷺鷥從體型、毛色等看起來有許多品種。它們三五成群,有的在淺水中覓食嬉戲,有的在藍天上優雅翺翔,有的成雙作對秀恩愛,有的站立不動如老僧入定,有的把頭和長喙藏進腋下休憩……在玉溪壩子能看到白鷺是一種常態,它們已經是玉溪人生活的一部份。

但多年前想在玉溪壩子看到白鷺卻非易事,這種變化是從這些年開始明顯出現的。

我是上世紀70年代到玉溪工作的,剛參加工作時年輕人生性好動,工作之余踏遍了玉溪山山水水,曾在東風水庫、勝利水庫、飛井海、鳳凰水庫等遊泳過,在東風大溝、羅木箐河捕過魚、捉過石蚌。在這些涉水活動中,極少看到白鷺的身影,偶爾才會看到一兩只小鸊鷉孤寂的漂浮在水面,這是一種民間稱為「油葫蘆」、「水葫蘆」的比較常見的水鳥。白鷺的出現,以及品種如此之豐富、數量如此之多、地點分布之廣、活動時間之長,是這些年才有的現象。

我家住在大營街,匯溪公園是我基本每天必去經常休閑鍛煉的去處,「鷺鷥島」上的白鷺早不見晚見,不知它們認不認識我?反正我對它們很熟悉。每到公園,我都先繞著曉月湖走大半圈,累了就在「鷺鷥島」對岸石凳上坐下歇腳,順便看看這些「老朋友」。

它們有的在島上青蔥茂密的樹叢中飛起飛落、娛戲打鬧,有的悠閑的站在石堤上梳理羽毛,有的在湖面遊來遊去捕魚捉蝦……有外地朋友來我家,領他們到匯溪公園看白鷺,成了我待客的保留節目和「導遊」專案的標配。特別是如果朋友帶孩子來,我會帶著他們觀察白鷺,看到他們因白鷺飛起飛落歡呼雀躍,我總感到十分欣慰,並為他們上一堂有關白鷺的「科普」課。

來公園遊玩的人們大多會被這人鷺和諧相處的景觀吸引,駐足欣賞,嘖嘖贊嘆,還用的用相機拍攝留做紀念,更多是是用手機拍攝發朋友圈顯擺。不時有畫家來曉月湖岸草坪支著畫架寫生,有攝影家操著「長槍短炮」來這裏一呆半天「打鳥」——這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鳥」,而是鳥類攝影愛好者創造的詞匯——由於鳥類一般體型較小,而且十分警覺,為拍到理想的鳥類照片,只能從遠處用長焦鏡頭拍照瞄準鳥兒拍攝,這象不象用鳥槍打鳥?

大營街地勢較低,「萬馬歸槽」,玉溪境內九條溪流都匯於大營街中心城區左前方的玉溪大河,匯溪公園位於玉溪大河南岸。上世紀90年代初,利用原來挖河沙形成的低窪地勢,建成占地百余畝的人工湖——曉月湖。匯溪公園的朋友告訴我,一開始這裏並沒有白鷺,大約是從2008年前後才出現白鷺的,從開始的數幾、數十只,慢慢到了數百只、數千只,現在基本穩定在約四千只。

據我觀察,這裏的白鷺日出而去,日落而歸,每天天剛亮,它們就從「鷺鷥島」起飛,朝玉溪壩子不同方向飛去;太陽快落山時又飛回來歸巢。這時它們被晚霞鍍成金紅色,如一片片飛舞在天空的金箔,又似一朵朵掠過大地的五彩祥雲。隨著它們徐徐下落,島上的樹枝此起彼伏晃動起來,待它們漸漸歸於平靜,綠葉中間仿佛綻放開無數碩大潔白或灰白色的花朵,為玉溪壩子增添了一道別致的風景

曉月湖中和岸邊生長著睡蓮、再力花、水玉竹等,占據大多數水面的是睡蓮,碧綠的葉片和五彩繽紛的花朵之間出沒著小鸊鷉、綠頭鴨、斑嘴鴨、鴛鴦、秧雞等水鳥,它們在清沏的湖水中嬉戲或覓食,不時尾巴一翹紮進水下捕魚捉蝦,激起一圈圈漣漪,打破湖面的平靜。這些水鳥中最另類的是秧雞,我沒見過它們遊水,它們體態細瘦輕盈,邁著小長腿,從一片睡蓮葉片到一片睡蓮葉片,東奔西走嬉戲覓食。

玉溪壩子除了飛井海、東風水庫、河濱公園、出水口公園、科技公園人工湖、高鐵站杯湖、聶耳公園知音湖等「有名有姓」的水庫、人工湖或玉溪大河溪流,其他眾多的大大小小的壩塘、溝渠、沼澤,以及荷塘或水田等,只要有水的地方都經常能看到白鷺的身影。

我從大營街到中心城區經常路過的吳鐵屯常年活動著一群白鷺,它們棲息在路邊一大片藕田中,即使冬天寒風呼嘯,藕田水面覆蓋著一層晶瑩剔透的薄冰它們也不走。

我用手機把它們照下來辨識,並問了一下度娘,這種鳥叫牛背鷺,喜歡站在牛背上或跟在耕牛後面,啄食犁鏵翻出來的蟲子或牛身上的寄生蟲。哦,原來如此,怪不得即使陽春三月,荷塘堤埂上和旁邊農家房前屋後桃花開得紅紅火火,莊稼人用機械平田整地種新藕,它們都不懼轟鳴的機器,跟在後面用長喙挑食土垡中翻出來的蟲子。

我多次停下腳步觀看這些小精靈,和它們相距三五米遠,它們伸長纖細的脖子,轉著腦袋用豆子般的小眼睛好奇的瞟瞟我。也許是看我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它們沒有絲毫不安更不要說害怕,只不過向遠處田中心走幾步,或飛起來一小段距離,然後又翩翩落下,繼續邁著長腿在田裏優雅的踱著步子,真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

不知什麽原因,前不久這裏的耦田改成了種玫瑰,白鷺不知遷到什麽地方去了。不過這也倒算不上遺憾,大片的玫瑰田常年開著千萬朵猩紅色的花朵,給玉溪壩子另換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其實十多年前玉溪壩子就流傳過一段人與白鷺結緣的佳話,說是有一天,開飯店的馮師傅見有人捉住一只翅膀受傷的白鷺,就用一只鴨子換下它帶回家裏細心醫治,並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老鷺」。老鷺傷好後,馮師傅把它放到州大河,並每天帶著它最愛吃的小泥鰍和小魚來餵它。每次來到這兒,只要叫幾聲「老鷺老鷺!」它就馬上飛來馮師傅身邊,換了別人不論怎麽叫它都無動於衷。

玉溪壩子與白鷺其實是有淵源的。查【玉溪市(現紅塔區)誌】玉溪有鳥類20余種,其中有小鸊鷉、牛背鷺、禿鸛、赤麻鴨、綠翅鴨、鴛鴦、紅嘴鷗、秧雞等涉水鳥兒近10種,幾乎占所記載的鳥類的一半,說明歷史上玉溪水鳥眾多。

水鳥是水生或在濕地生活的鳥類,這樣說來玉溪壩子不差水!玉溪雖然沒有江河湖海,但地形以盆地為主,周圍山巒環抱,泉水和河水資源豐富,有州大河、羅木箐河、密羅河、白龍潭河等大小河流,九龍池、黑龍潭、白龍潭等大小龍潭,經過始於元,興於明、清,民國時有所發展的水利建設,讓玉溪壩子基本不太喝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建成團結河北水南調,除了輸九龍池泉水外,沿途納入羅木箐河、州大河等,又在兩岸新建和擴建90多座大小壩塘,被稱為「長藤結瓜」,是玉溪人在水利建設上的創舉。龍樹彜族鄉在修建下壩接上壩,一箐多壩;小塘連大塘,小塘蓄不下的水流到大塘的「魚鱗壩」、「狗攆羊」、「老母雞抱蛋」等形式的百余件小型蓄水工程,創造了山區治水新經驗,受到國務院表彰……20紀六七十年代,玉溪掀起興修水利高潮,興建了10余座中小型蓄水工程,為玉溪水利化打下了基礎,也為玉溪壩子增加了不少水面積。

無庸諱言一度時間以來伴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需求越來越大,水汙染日趨嚴重,社會經濟發展與水資源環境保護和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慶幸的是,近一段時期以來我市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調整經濟結構,以「三湖」保護治理為重點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以中心城區生態城市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三湖」生態城市群建設,「藍天、碧水、綠地、寧靜、潔凈」在玉溪得到初步顯現。

尤其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建設「三湖」生態城市群總體思路,透過精心的園林溪流動態水景設計和建設,玉溪大河防洪水系工程等,營造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城交融」的高原水鄉美景,使玉溪市中心城區呈現「小橋流水、碧玉清溪」的景觀環境,極大改善了玉溪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引來白鷺在這賴恩家落戶,繁衍生息。

如果一個地方貧瘠或環境差,我們就形容是「鳥不拉屎的地方」;如果一個地方「千山鳥飛絕」,那就意味著「萬徑人蹤滅」。

白鷺依水而生,伴水而眠,它們在這裏生活得自由自在,說明玉溪有必要的水源供這些「淩波仙子」繁衍生息。

白鷺又稱「環保鳥」,對棲息地十分挑剔,是生態系是否健康的重要標誌,要有比較理想的生態圈才能吸引和留住它們。

玉溪壩子裏的這些白鷺,有的是候鳥,每年秋天飛走,開春又回來;有的是留鳥,玉溪本來就是它們的家鄉,現在它們賴以生存的水面越來越多,水質越來越好,它們當然喜歡這地方,有的去了又回,有的不再流落他鄉,而是在這片寧靜安祥的大地上與我們和諧相處,玉溪無愧於「宜居城市」和「文明城市」的稱號。

白鷺又稱「吉祥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吉祥的象征,代表著純潔、高雅和安寧,它們的身影頻繁出現在我們身邊,陪伴著我們,與我們和諧共生,為玉溪壩子增添了濃郁的詩情畫意。

哇家玉溪七彩雲 微訊號:yxtvwjyx

玉溪廣播電視台 版權所有,歡迎讀者分享或轉發,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電話:0877-2036755 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