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燕子年年飛往南方過冬,「南方」究竟在哪?原來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2024-02-05動物

本文大約3000字,閱讀需要5分鐘,歡迎評論和轉發

文丨小鹿卡卡

編輯丨小鹿卡卡

燕子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 作為人類的好朋友,我們經常能在生活中見到它們的身影。

它們每年都要進行長途的遷徙 ,從北方飛到南方的過冬,然後再飛回來。

然而, 燕子過冬的「南方」和大家的認知裏的「南方」並不一樣。

那麽燕子過冬的南方究竟是哪裏呢?它們又為什麽要飛往南方過冬呢?

燕子為什麽會南飛?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

這首兒歌中的歌詞, 表明了燕子在每年春天都會回來 而在冬天就會很少再有燕子的身影。

燕子不和有些動物一樣需要冬眠,而是去了南方過冬。

燕子是一種候鳥,每年冬天快要來臨時, 都會進行一場大型的遷徙活動 ,春暖花開之時再回到北方繁衍後代。

有人會說, 燕子去南方當然是覺得南方暖和 ,去那邊過冬而已。

其實燕子並不怕寒冷, 它身上有非常厚實的羽毛,能夠抵禦嚴寒。

北方冬季氣溫低,在寒冷的冬天細胞活性會減弱, 比如蛇就會進行冬眠,人們也會開暖氣或者穿厚厚的羽絨服。

燕子為了能讓身體恢復能量回暖,必須要攝入足夠的食物 這才是燕子往南邊飛的重要原因之一。

燕子是肉食動物,不像鴿子等鳥類會吃糧食谷物 ,除了有些燕子會吃點漿果外, 主要就是吃無脊椎動物,也就是昆蟲。

但是一到冬季,北方氣溫寒冷,昆蟲就非常少見 ,它們要麽進入了冬眠狀態,要麽就是被活活凍死了。

而燕子對食物非常挑剔, 如果沒有蟲子,它們寧願餓死也不會吃 如果不去南方覓食,就只能落得活活被餓死的下場。

有些人就會想, 燕子難道不能去土地裏找昆蟲吃麽?

其實燕子的腿部肌肉並不發達 ,沒有什麽力量感,因此燕子經常都是在天空飛行, 很少看到它像麻雀一樣,在地面跳來跳去。

燕子只有看到蟲子時,能迅速地朝目標飛去,然後用嘴銜著昆蟲, 冬季的蟲子都在土地深層過冬,燕子並不會站到泥土裏用嘴「挖」蟲子。

再加上燕子的嘴又短又薄, 它也不能像啄木鳥一樣在樹樁裏找蟲子。

所以在冬天來臨之前,燕子要去到相對暖和的地方找蟲子吃。

所謂的「南方」到底是哪裏?

其實燕子每年冬天都會去的南方並不是我們認為的地方, 一般情況下它們所遷徙的南方地點並不固定。

有可能是海南,或者是東南亞地區,甚至有些會跑到南半球地區,歐洲的燕子普遍都會跑去非洲的南部。

還有些候鳥的遷徙路線只需要從山頂飛到山腳 就已經算是完成了遷徙任務 ,它們已經能滿足日常最基本的能量攝入需求。

一般而言, 候鳥會從北半球直接向南方飛行一千多公裏 找到糧食充足,適合生存的地方,如果不滿意就會繼續往南飛。

但有些鳥類的遷徙路線會有些特殊,它們會歷經幾個月,飛行幾萬裏,才到達目的地。

有些科學家為了探尋燕子究竟去了哪裏過冬, 在它們身上裝了電子裝置,透過定位來看它們去了哪裏。

以北京的燕子為例, 它們基本在每年的七月份前後就開始準備開始遷徙 ,而它們並不是直接就從北京開始像南方一條直線飛去。

它們先是用十幾天的時間飛到了中國北邊的邊緣, 經過蒙古國後,休息後又飛回中國新疆北部 ,之後又跨過準噶爾盆地,接著又向西行,進入中東地區。

歷經這麽多地區後,已經是八月中旬 這批雨燕又從紅海飛到了非洲南部, 這裏的環境已經符合大部份候鳥的遷徙目的。

但雨燕仍舊沒有停下,繼續南飛,在十一月份時到達了南非。

整個過程花費了一百多天,飛行公裏數長達14733公裏。

在整個遷徙途中, 燕子需要消耗大量的脂肪和能量 ,路途中它們不得不飛飛停停, 休息一段時間後補充些體力繼續往前飛。

這也是雨燕選擇這樣路線飛行的原因, 這條路線的食物充足 ,能夠確保遷徙途中及時補充能量。

然而這也讓科學家產生了大量的疑惑, 為什麽雨燕不滿足於非洲的氣候和食物,非要再多此一舉飛那麽遠。

然而雨燕返回時的路線,解開了科學家們的疑惑。

北京雨燕返回時並沒有按照原路線返回 ,倘若原路返回就還要再花費一百多天,一年總共也就365天,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這上面豈不可惜?

它們返回時大多都按照直線行駛的路線從南非飛回北京 ,而且它們的路途中停留休息的時間明顯減少, 飛行速度比來南方過冬時快了許多。

其原因就是 每年的五月份到七月份時,昆蟲大量出現 ,能滿足於雨燕的胃口,而且要趕回去繁衍後代, 給孩子捕捉足夠的食物。

但是他們為什麽不直接選擇在南方繁衍後代一直生存下去呢?

燕子為何不留在南方?

最初我們說到燕子冬季南飛就是為了獲取食物存貨, 它們選擇重新回到北方的大部份原因也是因為食物。

北半球在四月份到七月份之間,正是昆蟲繁殖生長的好時期 ,這也給燕子提供了大飽口福的機會。

曾有科學家公布了一組數據, 一只已經成年的燕子每天要捕捉四百只往上的昆蟲。

燕子會選擇昆蟲繁殖的季節來繁衍後代,所以一到這時, 燕子就會從南方回到之前蓋的鳥巢,然後每天捕捉昆蟲餵養雛鳥。

而南方雖然一直溫暖, 但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雨水也偏多 昆蟲的種類就比較單一 ,不能為燕子提供足夠的需求。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 南方的環境孕育了復雜多樣的野生動物 ,燕子身形嬌小,難以成為肉食動物的對手, 捕食時稍有不慎就會喪命。

而且 北方人民的住所大多都滿足於燕子築巢的要求 ,它們喜歡在有房頂的屋檐下蓋窩,可以避免雨淋。

燕子擁有導航能力?

燕子並不像我們人類有辨別方向的道具, 它們到底是怎麽辨別方向的呢? 對此科學家產生了許多說法。

其中被大眾普遍認同的就是燕子具有地磁感知能力, 它們可以透過感應地球磁場來判斷它們自身處在什麽位置,以及要去的目的地在什麽位置。

在一本生物學雜誌的書中提到過, 鳥類身體內含有感光蛋白 在和磁場感應時,這種感光蛋白讓鳥類能看到地球的磁場。

這是科學家們最為認同的一種說法, 而動物學家則更認同天文導航理論。

他們認為大多數的動物會透過觀察天體形成來定位, 屎殼郎能夠筆直的把糞球推回家也是利用了這一原理。

科學家為了驗證這一說法, 將鳥兒關在封閉的房間,然後利用鏡子改變星辰位置, 觀察鳥兒的遷徙方向,最終發現 他們會透過觀察星辰的位置來判斷自身的位置。

然而這兩種說法都沒有確切的定論, 這也成為了科學家們一直努力的目標。

結語

原來燕子南飛的目的地和路線與我們想的有這麽多不同之處, 它們小小的身體,蘊藏著如此大的力量,實在讓人佩服。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