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眼鏡王蛇生吞2米銀環蛇被咬,毒素為何轉瞬消失?動物能解蛇毒?

2024-08-16動物

導語

2019年4月17日,雲南一家養殖場負責人在養殖場內發現了被咬死的19條眼鏡王蛇,然後又在養殖場內發現了一條傷痕累累的眼鏡王蛇,緊接著便有一段影片被曝光。

在影片中,只見這條眼鏡王蛇居然將一條兩米長的銀環蛇整條吞入腹中,隨後這條眼鏡王蛇又被人拿出來進行解剖。

在解剖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條眼鏡王蛇的腹腔內已經沒有了被吞進來的銀環蛇,這時隔沒多久,這條眼鏡王蛇是怎麽做到的?

銀環蛇的毒液可是能夠輕而易舉秒殺一只眼鏡王蛇的。

眼鏡王蛇的抗毒機制。

眼鏡王蛇和銀環蛇都是毒蛇,但是眼鏡王蛇要比銀環蛇強大許多,被稱為體型最大,毒性強,毒液最多的毒蛇,眼鏡王蛇的毒液主要成分是生物堿,主要作用是阻滯神經傳導,讓獵物無法動彈就死去。

而銀環蛇不僅僅是有劇毒,而且它的攻擊性也非常強,可以在被攻擊的情況下主動出擊,透過迅速的咬一口便能化解危機並將敵人置於死地。

銀環蛇的毒液主要是神經毒,尤其是它的頭部有大量的毒腺,分布於上下唇和下頦部的小窩裏,咬一口後,毒液便會迅速釋放,致命咬合。

銀環蛇的毒液在哺乳動物身上具有很高的致死性,人們用銀環蛇的毒液進行藥物實驗時發現,若是兩只眼鏡王蛇相互咬一口,其中一只便會很快死掉。

不僅如此,銀環蛇還有驚人的繁殖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繁殖出大量銀環蛇。

因此,眼鏡王蛇吞下銀環蛇後卻沒有被毒死的情況確實非常奇怪。

其實,這和眼鏡王蛇的基因變異有著極大的關系,眼鏡王蛇在前進演化的過程中逐漸加強了對毒物的抵抗能力。

眼鏡王蛇的主食是其它種類的蛇,有時還會偶然捕獲一些小動物,這也是它們能夠生存繁衍的重要因素,但是眼鏡王蛇和銀環蛇都是同屬毒蛇,都是蛇類中的頂級掠食者。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眼鏡王蛇在前進演化過程中發生了基因變異,降低了銀環蛇對其造成致死性的影響,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影響。

眼鏡王蛇的抵抗機制是透過改變了自身的乙酰膽堿受體結構,這樣一來,被稱為α神經毒的成分就無法結合在受體上,而錯過最佳結合期後,α神經毒便會很快失效。

從而讓眼鏡王蛇在捕獲銀環蛇時及時進行反應,驅趕甚至攻擊銀環蛇。

科學家還將銀環蛇和眼鏡王蛇的乙酰膽堿進行比對,發現兩者的胺基酸序列有著極大的差異。

這種差異主要發生在C環和D環之間,這一區域正好是α神經毒結合的關鍵部份,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模擬實驗,發現一旦用眼鏡王蛇的乙酰膽堿去替代銀環蛇的乙酰膽堿那麽眼鏡王蛇的毒性便會顯現。

這說明了α神經毒和乙酰膽堿的結合是特異性的,只有適合的乙酰膽堿才能結合在α神經毒上,而眼鏡王蛇的甲基酸序列發生了替代,導致它們之間不匹配,造成了眼鏡王蛇的毒性不會被銀環蛇的毒素所致死的原因。

不止眼鏡王蛇這樣,平頭哥在對付毒蛇時也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它們所抵抗的主要是神經毒,但對血液毒卻抗性較弱。

平頭哥和鼬科動物的抗蛇毒能力。

平頭哥的主要食物是毒蛇,它們的食物不挑食,所有毒蛇都在它們的食物範圍內,有人拍下了平頭哥捕捉毒蛇的全過程,發現平頭哥捕獲毒蛇後,首先用嘴將蛇頭咬住,然後很快將蛇頭咬斷,再將蛇身拖走。

奇怪的是,平頭哥被毒蛇咬很多次也並沒有什麽事,包括有過數次被銀環蛇咬過後也沒有致命傷。

這同樣和平頭哥的基因變異有著很大的關系,科學家發現平頭哥的基因組中有一種先天獲得的抗毒機制。

這種機制的關鍵在於能修復被蛇毒破壞的受體蛋白。

在科學家的研究中,將平頭哥和土撥鼠的基因進行比較,發現了兩者之間的區別。

盡管土撥鼠和鼬科動物有著非常相似的基因序列,但是平頭哥的基因序列中卻有著能夠迅速修復受體蛋白的基因。

這導致平頭哥雖然會被毒蛇咬,但由於受體蛋白會迅速完成修復工作,所以神經毒對平頭哥的影響很小。

但是對於血液毒就沒有這麽幸運了,盡管血液毒的影響機制主要作用在血小板身上,透過影響凝聚功能,使體內的血液無法凝結。

但它們會主動攻擊平頭哥的全身血液,讓平頭哥沒有足夠的血液進行受體蛋白修復,最終導致平頭哥因失血過多而死。

因此,平頭哥並不能完全抵抗所有蛇毒。

鼬科動物中的獴和黃鼠狼的抗性也是非常高的,在捕獵時,獴和黃鼠狼會主動釋放臭腺分泌物,來驅趕毒蛇,然後抓住毒蛇迅速咬斷毒蛇的頭部脊椎,避免被毒蛇攻擊。

盡管獴和黃鼠狼的體型非常小,但是它們展現出來的超常抗性和敏捷的身手令人嘆為觀止。

鼬科動物還會采取將毒蛇拖入地下洞穴中的方式來避免被毒蛇侵害,並在捕獲之後將毒蛇拖出,並在一段時間後享用。

自然選擇與生態平衡。

科學家們還發現,在人類的前進演化過程中我們有著自然抵抗某些蛇毒的能力,在古代社會中,許多先民在捕獵時都曾一度被毒蛇咬傷,但是鮮有死亡的例項。

這說明我們人類作為一種哺乳動物並不是非常容易被毒蛇咬死的,而且這種抗性還有一定的遺傳性。

從這一點上看人類前進演化過程中也經歷過自然選擇。

有研究表明,甚至在新石器時代後期,我們的部份祖先透過馴化鼬科動物,利用它們捕捉毒蛇並食用。

因此,鼬科動物在靈長類動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對人類的後代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結語

眼鏡王蛇生吞銀環蛇的事件確實奇特,光從眼鏡王蛇的基因變異來看,發現它們改變了乙酰膽堿的胺基酸序列便會在現在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類也應該學習平頭哥和鼬科動物對抗毒蛇的經驗,盡量避免被毒蛇攻擊。

同時,我們還能從它們身上學習到更多的東西,為今後的科學研究提供更多的線索。

最後我們應該盡量保護它們的棲息地,保護生態多樣性,保持自然捕食鏈的穩定性,使生態能夠正常執行,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