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望江鳥類尋賞之三十七牛背鷺

2024-08-27動物

牛背鷺俗稱黃頭鷺、黃頭鷺鷥、放牛郎,列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3)】,列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無危(LC)。

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鵜形目鷺科牛背鷺屬(該屬只有一個種)的一種中型水鳥、涉禽 。身長48 - 53 cm,體重300 - 400 g。是體形較小、唯一不食魚而主食昆蟲的鷺類。喜歡站在牛背上或跟隨在耕田的牛後面啄食昆蟲和寄生蟲,因此得名。

飛行時頭縮到背上,頸向下突出、像一個大的喉囊,身體呈駝背狀;站立時亦呈駝背狀。較其他鷺肥胖,嘴和頸亦較其他鷺短粗。繁殖期前頸基部和背中央具羽枝分散的橙黃色飾羽,前頸飾羽長達胸部,背部飾羽向後長達尾部;尾和其余體羽白色;嘴基粉紅色,腿粉紅色。冬羽通體白色,個別頭頂綴有黃色,無發絲狀飾羽,腿腳黑色。虹膜金黃色,嘴、眼先、眼周裸露皮膚黃色,跗蹠和趾黑色。嘴在任何時候都是黃的從來不黑。雌雄同色。

幼鳥全身白色。嘴峰皮黃色,跗蹠及趾褐色,爪黑色。

全世界有3亞種(普通亞種、指名亞種、印度洋亞種)。分布於全球溫帶地區,如北美、中美洲,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中南部。印度洋、太平洋諸島。澳洲和紐西蘭。

中國僅1亞種(普通亞種),部份留鳥,部份遷徙。長江以南(雲南、海南、台灣)繁殖族群多數為留鳥,長江以北(吉、遼、山西、藏、山東、河南、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多為夏候鳥。遷徙族群每年4月初到4月中旬遷到北方繁殖地,9月末10月初遷離繁殖地到南方越冬地。

在安徽和望江為夏候鳥。

棲息於平原草地、牧場、湖泊、水庫、山腳平原和低山水田、池塘、旱田和沼澤地上。

常成對或小群活動,有時亦單獨或整合數十只的大群。休息時喜歡站在樹梢上,頸縮成「S」形。性活躍而溫馴,不甚怕人,活動時寂靜無聲。飛行時頭縮到背上,頸向下突出像一個喉囊,飛行高度較低,常成直線飛行。

主要以蝗蟲、螞蚱、蜚蠊、蟋蟀、螻蛄、螽斯、牛蠅、金龜子、地老虎等昆蟲為食,也食蜘蛛、黃鱔、螞蟥和蛙等其他動物食物。

繁殖期4-7月。營巢於樹上或竹林上,常成群營群巢,也常與白鷺和夜鷺在一起營巢。巢由枯枝構成,內墊有少許幹草。每窩產卵4-9枚,卵淺藍色、光滑無斑。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21-24天。

和水牛之間互利共生的情況非常有趣。棲息在水牛背上,捕食牛背上寄生蟲和飛出來的小蟲。通常一頭水牛背上停留一只牛背鷺,最多是兩只,若有第三只想來時,前兩只會聯手將它趕走。在春耕時最喜歡跟在農夫旁,捕食被耕耘機趕出的生物、昆蟲、蛙類等。

(部份文字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圖片均是本人拍攝於望江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