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交控科技郜春海:訊號系統是軌域交通的大腦和神經,「第二曲線」布局低空

2024-07-14科技
央廣網北京7月14日訊息(記者 齊智穎 實習生 謝容容)「訊號系統作為軌域交通的大腦和神經,公司掌握了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交控科技董事長郜春海日前做客【滬市匯·硬科硬客】第九期節目「軌交制造全鏈領跑」時表示。
郜春海介紹,交控科技的自主創新成果使中國城市軌域交通訊號系統從最初的「跟跑」「並跑」到逐步「領跑」,極大推動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軌域交通列控系統的自主化、系統化、產業化、智能化發展,有效提升了中國整體技術裝備水平的國際影響力。
「交控科技是2019年第一批在科創板上市的25家企業之一,對於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來說,創新的動力和緊迫性要比其他企業更強,不創新就沒有機會。」郜春海強調。
郜春海認為,出海是一個長期戰略,企業要具有全球化視野,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爭中,並積極推進中國標準國際化。
如今,經過高速成長階段後,行業進入平穩期,交控科技也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將業務外溢到低空等領域。
交控科技董事長 郜春海
訊號系統已實作自主可控
「十四五」以來,中國城市軌域交通建設快速、穩步發展。行業普遍認為,未來,在城市軌域交通新線建設、路線改造、維保服務、市域鐵路等方面都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談及行業的發展現狀,郜春海總結,目前行業很「卷」,企業都在求變,尋找創新路徑。
「傳統技術的邊界效率越來越低,再疊加可能會出現產品過剩、人才過剩、技術過剩的問題。若想把過剩的資源要素結合起來,再上一個台階,就需要去創新。」郜春海認為,如今人工智能已經套用於各行各業,未來有可能會使技術實作跨越式發展。
郜春海強調,交控科技是2019年第一批在科創板上市的25家企業之一,對於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來說,創新的動力和緊迫性要比其他企業更強,不創新就沒有機會。
郜春海介紹,交控科技的自主創新成果使中國城市軌域交通訊號系統從最初的「跟跑」「並跑」到逐步「領跑」,極大推動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軌域交通列控系統的自主化、系統化、產業化、智能化發展,有效提升了中國整體技術裝備水平的國際影響力。
與此同時,郜春海將訊號系統比作軌域交通的大腦和神經,他表示,交控科技掌握了關鍵技術、核心技術,透過專案的一代代叠代,現在訊號系統已實作自主可控。
「企業要具有全球化視野,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爭中,並積極推進中國標準國際化,中國標準國際化的過程就是讓國際市場共同認可中國標準的過程,因此要讓國外的公司看到中國標準,認可中國標準。」郜春海提到中國標準被國際認可的重要性。
近10年來,交控科技持續開拓海外市場,跟隨「一帶一路」走出去。
2021年11月6日,搭載著交控科技互聯互通CBTC系統的越南河內「吉靈-河東」輕軌正式交付並投入營運。這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互通訊號系統首次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成功套用,也是交控科技透過與「中字頭」抱團出海參與的「一帶一路」專案。
2021年,搭載交控科技I-CBTC的越南河內輕軌正式交付營運,將中國標準、中國器材、中國經驗推廣至國際市場;2023年8月,交控科技的產品列車障礙物智能檢測系統(TIDS)在香港荃灣線全面投入營運,低於萬分之一的誤報率及漏報率,產品效能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今年4月交控科技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簽訂香港迪士尼線訊號系統工程改造專案,這也是該公司第一次將的PB-TACS新技術套用到境外改造專案中。
「我們要做差異化,用新技術解決傳統裝備解決不了的問題,查漏補缺,使系統更加安全,效率更高,維護人員更少。」郜春海認為,國際市場是需要長期布局的,作為中國企業來說出海是一個長遠戰略,十年、二十年,可能更長。
訊號系統將受益於改造更新周期
申萬宏源研究所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王珂表示,軌域交通的新建路線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但是會迎來改造的周期。
路線改造和維保服務方面,根據2023年版【中國城市軌域交通市場發展報告】,按照開通營運後15-20年進入改造周期測算早期建設的路線逐步進入大規模改造期,截止2023年底,已有開通超過15年的地鐵營運路線共有29條,共計1183.2公裏。預計到2030年,中國有將近85條軌域交通路線進入訊號系統改造周期,路線總長度約2500公裏。
2024年,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器材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在政策的推動下,軌域交通器材行業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軌域交通的訊號系統,特別是地鐵,一般生命周期是15年。現在地鐵營運的密度以及對客運量、服務質素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器材、車輛訊號、供電的要求也在提高。」郜春海指出,訊號系統是此次更新換代的受益者。
此外,郜春海表示,企業抓住此次器材更新改造的機會,能夠使原來的路網規劃更加合理。
「現在很多的地鐵存在單條線,靠人去換乘的問題。更新改造後,能不能讓1號線的車到2號線去,2號線的車到3號線去,不要讓老百姓再去換乘了,是我們應該思考的。」郜春海認為,軌域交通更新改造還有一個升級的過程。
郜春海表示,改造路線相比於新建路線而言,面臨著器材陳舊、作業時間短、不能影響既有線路正常營運等「周期長、成本高、風險高、難度大」多個痛點。
交控科技現在的PB-TACS系統適用於改造路線,該公司正在實施北京13號線改造專案,並且今年與港鐵新簽訂了香港迪士尼線改造專案。
「公司在改造路線上既有成功的工程專案業績和經驗,也具有先進的技術,更具競爭力。」郜春海表示。
「國外的地鐵路線超期服役使得改造需求較大,改造路線要求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不影響營運,以較小的代價實施升級改造。」郜春海強調,只有掌握核心技術並且具有強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路線改造出海才有更多機會。
布局低空尋第二增長曲線
經過高速成長階段後,行業進入平穩期,目前軌交公司都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低空經濟是把新能源、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大模型等集於一身的經濟形態。隨著無人機的快速發展,大城市的低空空域管理僅靠人力難以實作,需要智能化、高安全性、可靠性的系統進行管理。」郜春海表示。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2021年達2.3萬億元,2022年達2.5萬億元;據【國家立體交通網絡規劃綱要】,到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產業規模將達6萬億元,年復合增速達7.6%。
2022年,交控科技開始關註低空領域,目前主要關註三大方向——數碼化的基礎設施、低空空域的排程管理系統以及特定場景的套用。
為抓住通用航空行業快速發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機遇,2023年12月,交控科技設立全資子公司——交控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專註於為低空飛行提供安全、高效的航空器排程指揮系統和城市空中交通數據閉環,提升公司業務附加值。
郜春海介紹,目前,交控科技已經搭建了專業的專案團隊開展研發工作,形成低空空域排程指揮系統的總體方案,對關鍵技術進行了辨識,搭建了原型系統。
郜春海表示,一家企業在做多元化布局擴充套件第二曲線時,新業務要與既有業務有一定的共性核心技術,並且要把80%的精力聚焦於主業,拿出20%的人、財、物去布局新產業。
「軌域交通是二維的,空中變成三維的,規劃的路線、航線越多,效益就越高,但是要保證安全。」郜春海認為,如果直接拓展到另外一個不熟悉的、跟既有業務一點關系也沒有的領域,風險會比較大,而低空領域和軌域交通的安全邏輯是相同的。
據郜春海介紹,相較於軌域交通,低空領域有兩方面優勢。一方面,無人機產業基礎設施很少;另一方面,低空領域的靈活性很強。
「比如修一條路、一條地鐵可能每公裏需要10個億,而空中的一條航線相對來說要便宜很多,最主要的成本來源可能是飛行器。」郜春海舉例對低空領域的優勢作出說明。
與此同時,郜春海也表示,低空領域的挑戰在於受氣候影響比較大。
「國家現在在大力推廣,原來空域的問題逐步放開,這其實讓我們看到了低空的積極訊號。但是現在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比如管理問題、標準問題、規則問題。我們也在積極參與一些標準的制定工作。」郜春海表示。(央廣資本眼)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