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不要拿外部勢力做擋箭牌,中儲糧一定要有人引咎辭職來擔責

2024-07-12科技

最近,一場關於食用油運輸的風波席卷了整個互聯網。"中儲糧運油事件"這個詞條持續霸占熱搜榜首,引發了全國網友的廣泛關註和熱烈討論。這場風波的核心,是有油罐車在運輸完煤制油等化工液體後,未經清洗就直接裝運食用油,導致食用油被汙染。而作為國有大型企業的中儲糧,竟然也牽涉其中,這無疑讓這起事件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說實話,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新聞時,心裏就"咯噔"一下。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我們對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都是格外敏感的。畢竟,"民以食為天",吃進肚子裏的東西如果出了問題,那可是要命的事兒啊!更何況這次還涉及到了中儲糧這樣的國字號企業,難怪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

面對輿論的狂風暴雨,中儲糧集團也不得不迅速做出回應。7月6日,他們在官方微博上釋出了一篇聲明,表示公司對此事高度重視,並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從7月5日開始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專項大排查,要求直屬企業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排查運輸工具是否符合要求,運輸過程是否規範等。他們還表示,對於違規的運輸單位和車輛,將立即終止合作並列入"黑名單"。對於直屬企業及員工的違規行為,也會從嚴從快處理。

乍一看,這個回應似乎面面俱到,態度也很堅決。但仔細品味,總覺得哪裏不對勁。這不就是一通官樣文章嗎?就像是一個高射炮對著天空亂放一通,喊喊口號,烘托烘托氣氛,實際上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內容。處理結果在哪裏?具體措施是什麽?這些才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可惜並沒有得到答案。

就在人們還在熱議這件事的時候,網上又出現了一種奇怪的聲音。有人說,外部勢力在借"中儲糧運油事件"來攻擊中國的糧食安全,還說有國內的博主在裏應外合,攻擊國有企業中儲糧,意圖抹黑中國。這種說法一出,立馬又掀起了一波討論的高潮。

說實話,我聽到這種說法的時候,真的有點哭笑不得。這不就是典型的"上綱上線"嗎?把一個本來是食品安全問題的事情,硬生生地扯到了什麽"外部勢力"、"抹黑中國"的高度上。這種論調看似是在為中儲糧解套,實際上卻是在轉移焦點,淡化對中儲糧的批評。

我們中國人好像有個習慣性思維,只要某件事或某種現象受到外部勢力的攻擊,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反駁,不允許任何人破壞中國形象,必須要捍衛中國的尊嚴。這種心態我能理解,但是我們也要理性看待問題。難道說,只要有人說這件事可能會被國外勢力利用,我們就不能再討論中儲糧事件了嗎?如果不說,國外勢力就會停止攻擊中國了嗎?

這種想法,說實在的,如果不是別有用心,那就顯得太天真了。對於國外無中生有的栽贓陷害,我們當然要堅決反擊。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存在問題,即便國外勢力趁機進行渲染,我們也不必過分在意。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正視問題,努力整改。

我覺得,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檢查,邀請權威媒體和知名網絡達人現場采訪,甚至直播整改過程。這樣不僅能向世界展示我們有錯必改的決心,還能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說到底,"中儲糧運油事件"本質上是一件非常嚴重的責任事故或瀆職行為。中國早在2013年就釋出了【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範】,2014年6月就開始實施了。這個標準雖然是推薦性的,不具有法律強制力,但是作為企業標準的依據,一般來說企業的標準不能低於這個國家標準。更何況中儲糧作為國家大型企業,更應該在這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必須負起這個主體責任。

在我看來,為了贏得民心,為了保護所有國有企業的生命力,中儲糧必須要有人為這次事件負責。如果不能"削皮挫骨",徹底整改,恐怕會給企業乃至整個行業帶來無窮的危害。

回顧整個事件,我覺得有幾點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食品安全問題永遠都是一個敏感話題,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引發公眾的強烈反應。作為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更應該時刻繃緊這根弦,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其次,在面對公眾質疑時,企業的態度和回應方式至關重要。空洞的官方聲明只會引發更多的不滿,而誠懇的態度和實際的行動才能贏得理解和支持。

再者,我們要警惟那種動不動就上綱上線,把一切問題都歸結為"外部勢力"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掩蓋真相,阻礙進步。

最後,作為公眾,我們要保持理性和客觀。既不要輕易被謠言誤導,也不要對一切質疑都抱有敵意。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監督企業和政府的行為,但同時也要給予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和空間。

總的來說,"中儲糧運油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它不僅涉及食品安全,還關乎公眾信任、企業責任和輿論環境等多個層面的問題。我們期待看到中儲糧能夠拿出實際行動來回應公眾的關切,也希望這個事件能夠推動整個行業的規範化和標準化。同時,作為公眾,我們也要繼續保持關註,用理性和客觀的態度推動問題的解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個安全、透明、負責任的食品供應體系,讓每個人都能吃得放心、用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