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是噱頭,還是「風口」 新興職業,香在哪?

2024-07-19科技
技術經紀人、AI訓練師、無人駕駛安全員、數碼孿生套用技術員、增強現實3D打印操作員、芳香治療師、職業陪伴師、選樣師、晚年陪護官、寵物殯葬師……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新媒體、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行業蓬勃發展,不少新興職業以聞所未聞的新鮮勁兒「圈粉」。
新興職業「新」在哪?新業態距離變現有多遠?「年薪百萬」是噱頭還是從業者踩上了風口?記者以近期火爆的技術經紀人為例深入采訪,為讀者呈現新興職業的「香」與「不香」。
精通技術、擅長投資和企業營運,技術經紀人成「最新潮」職業之一。
個例真·探
現狀
新質生產力浪潮下湧現「科技紅娘」
聽過明星經紀人,知道技術經紀人嗎?
15日下午,聚焦新材料領域21年的技術工程師鄒耀賢向濟南日報記者遞來他的名片,上面標著某企業簽約技術經紀人的頭銜。他介紹,技術經紀人是中國「最新潮」的職業之一,近兩年剛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
從2022年開始關註技術經紀人,去過重慶、杭州、上海等地,「這幾年到全國各地出差成為家常便飯。」
「您能具體講一下技術經紀人的工作內容嗎?」
面對記者的疑問,鄒耀賢介紹,「企業在找技術,科技工作者在找市場。技術經紀人,也因此常被稱為‘科技紅娘’。」
「對一個剛剛走出實驗室的技術成果來說,距離市場化套用,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鄒耀賢介紹,其間要歷經概念驗證、驗證完成後從小試到中試、進入市場化流程、尋找資金投入、等待周期回報,「技術經紀人需要介入科研成果轉化的整個交易過程,提供融資、解讀政策、找尋場地、申請專利等。」
這幾年,為了一項技術的成功落地,鄒耀賢常常奔波於途中。時而上海、時而深圳,記者也從此次采訪的約定時間線裏,看到了作為一名技術經紀人的忙碌。
在新質生產力浪潮湧動的背景下,像技術經紀人這類專業人才,也是推動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一環。
新職業讓年輕人見識到了傳統賽道之外的新事物。
挑戰
很少有人單打獨鬥「年入百萬」有難度
16日,記者致電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技術經紀人李燚,了解技術經紀人的收益如何?挑戰指數「幾顆星」?
「2019年之前,我在浙江大學做專案轉化,交付的傭金費率為5%。」李燚透露,有些企業或科研團隊會支付專案服務費,比如收取專案總金額的5%左右,根據提供服務的「清單」不同,收取比例也會隨之調整。還有一小部份收入是來自各級政府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獎勵,各地政策不同,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當然,現在全國各地已有技術經紀人的薪資實作「年入百萬」,這種薪酬的技術經紀人多數是參與技術的投資或營運,有風險的同時收益也較為可觀,但這種難度很大。
這幾年,國內不少省市都在關註這類職業人才。但作為新興職業,也極具挑戰。
李燚介紹,單打獨鬥的技術經紀人很少,因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周期長、涉及面廣。不但要讀教授的文獻專利、了解產業化現狀,還要懂投資和企業營運,多數需要整個團隊的助力。
「目前,我們的收入組成多是薪金加專案獎勵。」李燚稱,具體工作內容包括前期的解讀文獻、走訪摸排、座談溝通、政策解析、撰寫論證報告、產業化方案等。
數碼孿生套用技術員展示企業剛開發不久的數碼城市系統。
未來
入行難度不大 但缺乏統一評價體系
面對新興職業的爆火,很多普通職業者想入行,成功轉型為一名技術經紀人,難度幾何?
對此,李燚給出的答復是「入行難度並不大」,需要工科背景、掌握一定量的財稅法律知識、不斷更新企業經營管理理念、沈澱管理經驗,「這些條件可以邊幹邊學」。目前的從業者多數集中在高校院所內設技術轉移轉化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科技企業的第三方服務商或者科技企業員工。
面對薪酬機制、人才梯隊的建設,鄒耀賢認為,培育優質的技術經紀人隊伍,目前還面臨收入不穩定、沒有統一的評價體系等問題。
還有一位不願具名的兼職技術經紀人認為,「一個成果轉化專案的成功落地,周期較長,有時半年,有時需要轉化好幾年。其中有很多不確定性,收入自然而然受影響。」
記者檢索發現,早在3年前,上海、江蘇、重慶等地出台了加強培養這類人才的相關規定;杭州提出構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培育專業的技術經紀人是其中重要一環;今年3月,成都明確將用三年時間,培養和引進技術轉移人才5000人以上、中高級職稱技術經紀(經理)人300名……
任何一個新興職業都是在不斷探索中成長。李燚稱,因為職業特殊性,他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一項技術從走出實驗室到市場化套用,需要針對技術成果的挖掘、孵化、交易,提供政策解析、知識產權、金融、法律等不同領域的服務。所以,力求「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就要保持終身學習。
市場反饋
給汽車當教練、教機器看世界……
更多就業「風口」被開啟
無人駕駛安全員張庭,負責自動駕駛車輛的上路測試,保障車輛在公路上自動駕駛時萬無一失。也就是說,汽車本身就是駕駛員,而張庭就是它的教練,全程監督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的各種表現;
AI訓練師王樂梅,負責預訓練、微調和模型部署。例如,在一張圖片中,王樂梅要框出不同物體並打上機器可以理解的標簽,相當於教機器認識世界;
寵物殯葬師張馨涵,讓主人和寵物好好告別。在寵物離世時得到專業的殯葬服務,讓寵物得到尊嚴和尊重……
當前很多新業態、新職業的出現,為年輕人就業帶來新選擇。新職業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了在傳統賽道之外更加豐富的人生。
以互聯網行業為例,像是電商、雲端運算、人工智能等領域,不斷湧現出各種新的崗位和職業方向,吸引了大批年輕人投身其中。例如,很多傳統行業的從業者透過學習編程技能或數碼行銷等新技術,成功轉崗到互聯網企業,實作了職業轉型和提升。
由此可見,新職業的誕生開啟了更多就業「風口」,成為擴大多樣化就業的蓄水池,對於穩就業目標的實作頗有助益。
業界聲音
熱潮之下「冷思考」:
跟風爆款並非全是坦途
前幾天,「頌缽療愈師的療愈是好夢還是騙局」的討論登上熱搜。在影片畫面中,「尼泊爾風」等氛圍濃厚的空間內,頌缽療愈師面前擺著七個大小不一的銅缽,以此來療愈客戶。有時候客戶圍成一圈「打坐」,有時躺在地毯上冥想。
一些頌缽療愈師給客戶推銷的高溢價頌缽,被很多消費者稱為「智商稅」「割韭菜」。在業內人士趙鑫看來,在尚未建立成熟與標準化的體系之前,頌缽療愈師很難稱得上是一個嚴肅意義上的「職業」,職業準入、資質認證、職業倫理等,都亟待建立。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鞠晗認為,一批工作內容新穎、工作模式多樣的新職業相繼湧現,極大豐富了職業人才內涵。新時代的發展,也需要年輕人去關註新職業、新業態,但新職業發展勢頭良好,更需有序推進。比如,將新職業的認定規範在合法合規範圍內,及時公布技能要求,為有新職業求職意願的勞動者指明努力方向;規範開展培訓和評價工作,完善新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逐步推進職稱評價工作,為新職業群體拓展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