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雲南一高校學生研發水下應急搶險器材 第一代產品可進行聲納圖片Ai辨識

2024-07-15科技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機器人研發團隊,已完成水下應急救援搶險機器人第一代產品的研發,該水下終端外接聲納可對返回圖片Ai辨識,較之探險隊員的肉眼搜尋,搜尋效率綜合提升45%。

...

影片//專案中使用的航空鋁合金材質的加工器材

據該專案負責人、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電氣與機械學院學生李應斌介紹,機器人水下應急搶險搜救,具有較為廣泛的套用場景和價值,目前市場上機械裝備配置水平還很不理想,更多的搜救工作依靠潛水搜救人員直接潛水搜尋和人工操作。李應斌本人是一位潛水愛好者,對機器人和智能終端開發非常有興趣,產生了水下機器人智能終端研發的想法。

經過團隊組建、市場調研等前期工作,專案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可以依靠學校電機學院數控加工機床進行配件及外殼的設計和加工,輔以AI辨識研發,專案得到了昆明紅珊瑚潛水資訊咨詢有限公司的資金支持,投資共同研發該專案。

水下終端專案從2023年12月12日啟動,經過270余天的研發,自組建團隊後,專案完成了三個產品:一是閉式呼吸迴圈裝置,這個裝置利用可迴圈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將一個氣瓶單位潛水使用時長從50分鐘提升到了120分鐘;第二個產品是智能便攜終端,大小僅一張A4紙的三分之二大小,可由潛水員下潛水中時隨身攜帶,該終端利用聲納圖片AI辨識系統,對水下狀況進行快速搜尋和圖片傳輸及辨識。

預留6個外接介面,在未來可外接水下通訊器材。在水下控制機器人,監視看CCR狀態等。

這一電腦終端由紅珊瑚公司在水深18米的水下進行了測試,一般來說,水下18米,像極清澈的撫仙湖,能見度也只有1-3米的範圍,在較渾濁的水下,能見度更差,但聲納反射的圖片,經過終端AI辨識,則能對200米的範圍,進行360度地毯式的搜尋和反饋。

專案的第三個產品研發,是潛水機器人的研發,在水下可以行進式搜尋。

據專案負責人李應斌介紹,目前產品正在進行叠代,從一代更叠至第二代,產品預設了較多的智能外接埠,可以使智能終端的能力更大地提升。

目前,團隊由學校蔣曉川教授作創業指導,由雲南省水下救援專家庫專家朱明作顧問,團隊成員由電器技術學院的李應斌、董玉榮、以及數控專業的宋貴東、電子商務專業周萌娜和唐汭組成。

部份產品已進行了專利申請。

來源:都市時報

編輯:楊理銳

一審:鐘玲

二審:許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