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三大營運商半年成績出爐,「獲客」以外還比什麽

2024-07-25科技

截至7月23日,三大營運商上半年數據出爐。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上半年均保持增長態勢,中國移動客戶總數破十億,中國電信5G套餐使用者滲透率超80%,中國聯通「大聯接」使用者也累計突破10億戶。

不過在專家看來,三大營運商雖維持增長,但如何將發展重心轉向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新業務仍是難題,當增速放緩、瓶頸顯現,營運商需要從「通訊服務企業」轉變為「技術服務企業」,而這一過程需要更多的耐心。

獲客遭遇瓶頸

從披露的數據看,通訊業市場格局並未改變,依舊是中國移動領跑,今年以來,中國移動累計凈增客戶數925.6萬戶,6月單月凈增181.6萬戶,其統計口徑的變化引人註意,中國移動將「5G套餐客戶數」換為「5G網絡客戶數」,即當月使用過5G網絡的客戶量,這一數碼在6月為5.03億戶。

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5G套餐使用者也均有增長,中國電信凈增1797萬戶,達到3.37億戶;中國聯通上半年凈增1651.2萬戶,累計達到2.76億戶。今年上半年,三家營運商5G使用者總數合計為16.13億戶。

盡管增長一如既往,但業內專家卻看出了其中的隱患。通訊產業觀察家付亮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相比於增長數量,同比數據更值得關註,根據工信部公布的上半年通訊服務業數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流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為3280億元,同比下降2.3%;1—5月,三家企業合計收入2717億元,同比下降1.9%,也就是說6月下降的振幅更明顯。

另外,雖然使用者數量增長,但流量增長似乎比較吃力,根據工信部披露數據,截至6月末,中國5G流動電話使用者數達到9.27億戶,比2023年末凈增1.05億戶,在整體流動電話使用者占比中達到52.4%,但月戶均流量並沒有上漲。

從數據上看,今年3—6月4個月中,戶均流量差不多在17.82—18.54GB/戶之間徘徊,還不如2023年12月末的18.93GB/戶。

付亮指出,三家營運商似乎沒有有效手段刺激使用者多用流量,隨著5G投資建設峰值過去,未來使用者增長速度也將趨於平緩,營運商的獲客難度或許會增加。

「賦能」需要耐心

在業內觀點看來,近年來營運商致力於獲取新使用者,但在使用者價值挖掘上做的依然有限。舉例來說,為提升使用者流量使用,營運商與影片、直播平台等合作,推出專屬流量服務、定向免流量觀看等,但這種策略已不新鮮,效果不斷下降。

與此同時,營運商也在不斷最佳化資費套餐,提升性價比,這固然有利於使用者,但也讓自身策略相互打架,當套餐流量能夠覆蓋影片、遊戲需求且價格便宜,使用者對所謂的「專屬流量」的需求也會下降。

付亮認為,營運商長期的發展方向仍然是大數據、雲端運算、物聯網,尤其要抓住AI產業機遇,這就要求三家要從「通訊服務企業」轉為「技術服務企業」,雖然新興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較低,但還是要加大投入。

專家指出,實作從通訊服務企業到技術服務企業的升級,需要營運商立足現有的通訊網絡資源稟賦,發揮算力網絡的比較優勢,從歷史沿革看,通訊網經歷了電話網、數據網再到流動互聯網,如今正向下一代AI智能算力互聯網進階。

如果說5G獲客要求「效率」,那麽如今則更考驗營運商的耐心,所謂AI賦能,是需要與下遊客戶共同成長。

中國移動方面在采訪中對北京商報記者談到,公司正全面推進「AI+」行動計劃,其中重要的一環便是「AI+未來產業」,即聯合產業夥伴推動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協同發展,加速人形機器人、腦機介面等新業態成熟。而中國聯通方面則表示,目前公司的「人工智能+」行動,已形成30多個具備職業技能的行業大模型,賦能城市治理、經濟執行、資訊消費、工業制造多個領域。

業內觀點認為,距離5G牌照頒發已經過去五年,個人套用端雖有增長但缺乏質變,從長遠來看,推動產業端變革以增加個人使用者需求,最終推動市場整體需求,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