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智能電話走出血海:面向使用者貼地創新,才是正道

2024-07-17科技

陷入血海拼殺已久的硬件行業,終於可以舒一口氣了。

傳統品類外,折疊屏手機、AI手機、影像手機、耐用手機、效能手機、中端機甚至是復古手機等新品類正在湧現,市場生機勃勃。AI大模型與硬件加速融合掀起了新一輪AI硬件浪潮,硬件行業有迎來「第二春」的好兆頭。

在新一輪的拼殺中,硬件品牌如何才能立得住?上半年強勢崛起的榮耀,在7月舉辦的Magic旗艦新品釋出會上,用數款Magic新品給出了答案,也給2024年下半年硬件行業的競爭定下了新的基調。

死磕輕薄,榮耀讓折疊屏走向大眾化

折疊屏已成為手機行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2019年折疊屏手機面世。同時具備超大屏與便攜特性的折疊屏手機,天生具備爆發潛力,然而其普及的路卻走得並不順利。

最初因為鉸鏈、螢幕等技術的不成熟,折疊屏手機使用體驗很不完整,存在螢幕劃痕明顯、套用生態匱乏等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後,折疊屏手機不再存在基礎技術缺陷,然而機身內部堆疊導致的「厚重」問題卻一直存在,這讓其便攜性優勢大打折扣,使用者在實際使用中手感也不好。

IDC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僅194.73萬部,對比直板手機的幾億台出貨量,占比還不足1%,「叫好不叫座」一直延續到2023年,TrendForce集邦咨詢報告顯示,23年折疊屏手機全球出貨量約為1590萬部,市場份額僅為1.4%。

如何讓折疊屏手機成為大眾化產品?榮耀的解法是:在保證效能與續航的基礎上,讓折疊屏手機更輕薄。

在榮耀進入折疊屏手機市場之前,先行者要麽沒意識到「厚重是折疊屏手機普及的攔路虎」,抑或意識到了卻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比如三星Galaxy Z Fold 2,厚度足有16.8mm,電池容量還只有4500毫安時。

22年1月,榮耀第一代折疊屏手機Magic V就瞄準了「輕薄」,14.3mm創下了當時的最薄記錄。在最輕薄的同時,榮耀Magic V還搭載了當時最強大的處理器和4750毫安時電池,真正做到「既輕薄,又強大」。

23年,榮耀第二代旗艦折疊屏手機Magic V2創下9.9mm的輕薄機身記錄,首次讓折疊屏手機的厚度進入「個位數mm」時代。

友商們紛紛意識到「輕薄」才是折疊屏手機的制勝產品力,此後面世的每一款競品都以更輕薄的設計為目標,然而Magic V2 9.9mm的記錄卻一直都未曾被打破,一直到12個月後的今天。

23年以及24年上半年榮耀出貨量和市場份額均快速增長,折疊屏手機功不可沒。 這一年,來自IDC的數據顯示,榮耀折疊屏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幅467.0%,增速第一。

7月12日,榮耀釋出的新一代旗艦折疊屏Magic V3和Magic Vs3再度打破自身的輕薄記錄,讓折疊屏手機輕薄進入9mm時代。 釋出會上,榮耀終端CEO趙明向大家展示的Magic V3真機,甚至比市面上的Ultra直板手機都更輕薄;榮耀Magic Vs3則以9.8mm的機身實作了機身輕薄體驗的突破,同時在效能、影像和AI等部份與直板機媲美。

折疊屏手機行業有一個不可能三角:輕薄手機、長續航與高效能不可能兼顧,只能取舍。榮耀折疊屏努力的方向,就是打破這個不可能三角。

要將折疊屏手機做輕做薄很難,同時兼顧效能與續航更是難上加難,「螺螄殼裏做道場」考驗的是綜合實力。

榮耀Magic V3基於行業首個自研魯班架構,采用19種創新材料及114種創新微型結構,比如套用了鈦合金、盾構鋼以及航天特種纖維,這是榮耀與產業鏈夥伴聯合創新的成果。這款產品還搭載了第三代青海湖電池,含矽量10%,提供強大的續航能力。青海湖電池具有輕薄、高電壓和高容量特性,給折疊屏變得更輕薄做出了重大貢獻。

死磕輕薄,是榮耀折疊屏手機的核心產品思路,正如這一次釋出會的主題「越強大 越輕薄」一樣。

榮耀折疊屏手機的產品矩陣正趨於完善。

基於Magic V系列積累的技術,榮耀打造了定位先鋒科技的Magic Vs系列,將折疊屏旗艦機價格拉到了對普通消費者更友好的7K價位段上; 開拓了主打時尚美學的Magic V Purse外折折疊屏手機品類,讓對時尚外觀有更強需求的使用者可享受到旗艦級輕薄體驗; 今年6月釋出首款縱向折疊屏手機Magic V Flip。

至此,榮耀已完成全形態折疊屏手機布局,成為世界上唯二擁有縱向、橫向外折、橫向內折三種折疊屏形態的品牌。

推出更多產品形態「拓寬」,持續重新整理輕薄記錄「築深」,榮耀折疊屏成了行業最大變量,也肩負起了推動折疊屏手機從小眾走向大眾的任務。

來自中金的預計認為,2025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有望達到8000萬台;Counterpoint則預計,2025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增長至5500萬部。不論哪一組數據都表明,折疊屏手機市場正在倍速增長, 在新一輪競跑中,「輕薄」上陣的榮耀,已占據最有利的身位。

榮耀的AI硬件觀:端側AI、系統驅動

大模型技術正在與各行各業加速融合,硬件成AI走向大眾消費場景的關鍵入口,正因為此, 2024年市場上出現了AI硬件浪潮,AI手機、AI PC、AI手表、AI電視甚至AI燃氣竈等「AI硬件」,風起雲湧。

然而,AI硬件到底能給使用者帶來什麽新的價值?很多產品並沒有回答好這個問題。於是就出現了一個現象:在許多手機門店,熟知使用者需求的導購並不會向使用者介紹AI功能,反而會強調更輕薄、續航久、效能強、影像力這些更常見的特性。

AI只有轉化成功能、更好地解決使用者問題,才是有價值的AI。榮耀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雖然榮耀是業內最先在系統層面廣泛套用AI技術的品牌,但其並沒有高調地宣布AI戰略,或者將AI手機當新品類去做。

趙明不止一次對外闡述榮耀的「AI觀」:面對這一輪的 AI 變革,終端廠商最核心的價值其實是提供系統級的 AI 能力,而非套用級的 AI 功能。因此,榮耀更加強調「做端側、平台級 AI,用 AI 重構作業系統」,並在此基礎上將終端AI 能力開放給第三方的大模型、套用和服務,與廣大開發者一起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多的價值和更好的體驗。

基於多年的AI OS積累,榮耀在24年初釋出了自研作業系統MagicOS 8.0,這一系統內建了自研魔法大模型,全新的內核則正選搭載了平台級AI,以意圖辨識的方式重塑使用者互動邏輯。

與傳統的手機作業系統的點觸互動不同,榮耀引領了意圖辨識互動模式,讓手機系統主動辨識、了解、協助使用者。在Magic V3、Magic Vs3上,榮耀利用AI重塑了效能、影像、影音等多個方面的使用體驗,並正選了多項利用AI賦能硬件的全新功能,比如AI離焦護眼技術、AI對端降噪等。

護眼一直是榮耀在螢幕顯示上力推的產品賣點。去年末,榮耀成立綠洲護眼實驗室,3年時間耗資10億投入到螢幕護眼領域,以500余項專利走在螢幕護眼領域最前端。 現在,榮耀全面套用AI來強化「護眼」這一產品賣點。 此次Magic V3和Magic Vs3上正選的AI主動式護眼技術,就是用AI賦能硬件,螢幕可不斷學習使用者用眼習慣,並進行全面的自適應調光。

市面上很多AIGC手機功能都是基於第三方大模型在雲端實作,比如AI照片消除、AI通話摘要……這些功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自然要成為「人有我有」的標配。但智能硬件廠商更需思考的是, 如何利用自身硬件、OS和平台級的能力,更好地利用AI這樣的技術,做一些體驗更深、更完整的AI功能?

正如榮耀的端側AI實踐一樣。MagicPad 2利用AI實作了更廣闊的聲場,較普通的杜比全景聲有更臨場的聲效體驗;Magic V3、Magic Vs3搭載的AI通話降噪,在端側實作雜訊分離,確保更好的通話體驗,這些AI功能無不是軟硬件與OS結合的創新AI套用。

趙明在釋出會上表示, AI驅動硬件、AI重構作業系統,是大有可為的,榮耀在三年前已經部署了完整的技術路線和發展策略。

英雄所見略同。

不難發現,蘋果並未提出AI手機或者AI iPhone的概念。在今年的WWDC上,蘋果釋出了Apple Intelligence,即將釋出的iOS 18全面基於AI大模型重構,除了全新的Siri外,蘋果還將大量的AI能力以API開放給開發者。此外,蘋果明確表示只有iPhone 15 Pro等少數算力足夠的機型才支持Apple Intelligence,以確保AI體驗。由此可見,蘋果與榮耀一樣,選擇了一條在系統層面、在端側硬件、在平台生態上發力AI硬件的路。AI時代一定會出現AI OS,榮耀MagicOS 8.0已面向AI時代做好準備。

在具體的端側AI實踐上,榮耀早已出發,在廣泛的器材上全面套用端側AI技術,重塑使用者體驗。結果就是在榮耀釋出會上看到的那一幕: 不提AI戰略的榮耀,產品處處都是AI。AI對榮耀的產品與業務,早已是潤物細無聲一般的存在了。

MagicBook不做「平替」,開啟AI輕薄本時代

基於OS層、平台級的端側AI布局,榮耀在諸多AI硬件品類上均大有可為。

在手機外,榮耀AI PC已成氣候,從這一次釋出的MagicBook Art 14,就能窺見榮耀做AI PC的思路,以及榮耀構建全場景IoT產品的理念。

趙明表示,MagicBook Art 14在產品命名之時,曾嘗試過采用「Air」來定位,因為它跟Magic V3、Magic Vs3一樣主打輕薄。不過,考慮到MagicBook Art 14並不是一款純粹的極致輕薄筆記電腦,而是兼具時尚設計、輕薄質感和技術創新的藝術品,因此最後用了「Art」命名。

就產品來說, MagicBook Art 14絕對不是要做MacBook Air的「平替」。 相反,它是榮耀高端技術的集大成者,代表著當前輕薄AI筆記本的最高水平,賣點可圈可點,比如綠洲護眼技術被搭載到了這款筆記本上,這對一般將MagicBook 當生產力工具長時間重度使用的使用者來說,相當重要。

當前市場裏定位輕薄高端的筆記電腦,只有MacBook和其他。 榮耀的機會有二:

1、榮耀在折疊屏手機上的鉸鏈、架構、互動都有成熟的技術積累,這被反哺到筆記電腦的輕薄化、互動創新上,可以做出比MacBook更出色的產品,因為蘋果並沒有折疊屏手機產品線。MagicBook Art 14的設計靈感正是來源於折疊屏手機,它可以如此輕薄且強大的根本,離不開榮耀「輕薄」折疊屏手機的積累。

2、 AI PC是PC行業「換道超車」的機會, 不論是聯想、華為、榮耀等主機廠,抑或是Intel、AMD、輝達、高通等芯片大鱷,還有微軟、蘋果、華為鴻蒙等OS巨頭,無不對此高度重視。依托端側AI積累,MagicBook Art 14有諸多AI使能硬件的融合創新,且可與榮耀手機進行無縫絲滑的跨場景、跨器材、跨平台協同與共享,滿足使用者全場景數碼化需求。

折疊屏反哺筆記本、AI重塑PC價值,兩個機會可遇不可求,榮耀PC因此也將和蘋果掰一掰手腕,一較高下。不做輕薄高端筆記本的「其他」,不做MacBook Air的「平替」,或許這也是榮耀新品名字最終摒棄「Air」單獨開一門類「Art」的深意。

堅持做好「笨鳥」,榮耀逆勢爆發成了必然

從大盤數據來看,手機乃至硬件行業確實正在遭遇逆風,最根本的原因是產品形態趨於成熟,創新變得舉步維艱,消費者換機欲下降。

要破解這樣的「創新窘境」,技術是唯一的密碼。 2024年,大模型驅動AGI時代加速來臨,AI成為硬件行業的全新機遇。與此同時,電池、折疊、螢幕、影像甚至材質等等看似成熟的著力點,依然被榮耀們挖掘出大量的技術創新點。結果就是,手機以及硬件創新,依然擁有諸多的可能性。

只是技術創新從來不是「臨時抱佛腳」的事情,正如榮耀一直提倡的「笨鳥先飛」經營哲學一樣:前瞻布局,未雨綢繆,先行先試,才能在技術爆發時,用最好的姿態迎接。趙明曾說過,榮耀堅持「笨鳥」精神,認真做產品,不貪功、不取巧。

榮耀確實是這樣做的。在AI、折疊、電池、螢幕等底層前瞻技術布局上,榮耀設有ITMT組織,專門研究前瞻技術,據公開資料顯示,榮耀將營收10%投入到研發中,是目前行業研發投入最多的廠商。

真正的技術創新一定是長周期、高風險和大投入,正因為此,很多品牌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做技術,而是奉行「拿來主義」,讓先行者踩坑時機成熟再入場收割。榮耀堅持不取巧,而是看準了就堅定投入,比如AI在近兩年才成為手機業的重中之重,一些廠商宣布All In,但榮耀早在2016年就探索,且率先在OS層面全面深入套用。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結果是榮耀產品創新的「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花」。Magic V2 9.9mm輕薄機身記錄維持長達12個月,直到被Magic V3用9.2mm重新整理。 多年的「厚積」,才有今天的「薄發」。

技術創新不能「拿著錘子找釘子」,而是要「看著釘子找錘子」,榮耀技術創新一直堅持「貼地飛行」,只做實實在在解決消費者問題的創新,不玩兒華而不實的炫酷炫技虛招。比如護眼這一看上去稀松平常的事情,人們每天盯著螢幕的時間越來越長,難免眼睛不舒適甚至視力受損,於是榮耀就在護眼技術上發力,讓使用者能夠放心擁抱數碼生活。

在釋出會上,趙明並不認為手機行業遇到瓶頸,「不斷地圍繞著自身AI使能硬件,或者是單獨的硬件創新,其實都是大有可為的。我們只不過做了我們該做的事情而已。」 在踏實做事的人眼裏,在貼地創新的品牌心中,從來沒有行業瓶頸,有的只是沒有被解決好的使用者需求。 只要解決好使用者問題,做出更好的產品,品牌面臨的挑戰與行業面臨的瓶頸,都是浮雲。

「當時間拉長、空間拉大,大家就會發現笨鳥不笨,它其實是用一種最聰明的飛法,一步步夯實自身能力,在風停、頂風、逆風之時,也能繼續翺翔。」趙明在多年前的判斷,正在今天被榮耀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