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華為銷售苦等4小時,客戶講水淹西門子故事:華為能做到我們就買

2024-10-20科技
作者 | 風起堂主人 來源 | 風起堂觀察(funqitun) 投稿 | funqitown(微信)
01
電信局長給華為講「水淹西門子」的故事
華為早期,開拓市場,那是真的難。
一位華為資深銷售,為了向一位省會城市的電信局領導介紹華為的器材,已經在局長辦公室門外苦苦等候了4個多小時。
在電信局長送走一批西門子的客人之後,才給了他一個見面的機會。
苦等4小時的見面現場,華為銷售在講解華為的產品,難免激動,外加心懷忐忑。
但局長顯然是耐心有限,非常勉強地聽完了他的介紹後,局長給華為銷售講了一個「水淹西門子」的故事:
有一年國慶期間,正值當地雨季,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將電信機房淹了有半米深。
洪水退去後,局裏所有國產器材已經全部無法正常使用!
但驚喜的是,西門子的器材仍然可以正常工作,確保了通訊暢通。
這就是流傳在國內電信系統內的「水淹西門子」故事,是對西方大廠器材質素的最有穿透力的宣傳。
電信局長講完西門子的故事後,對華為銷售撂下一句話:如果華為產品的可靠性,也能達到類似的水平,我們就會考慮購買。
那意思,是不屑,也是拒絕:如果你華為能做到,我們就買!
話畢,局長借故離開(以上引自吳建國【華為的世界】第32-33頁)。
想必,華為銷售那一刻是淩亂的吧。
上述案例發生在1995年中期,幾個月前,華為歷經千難研發出的C&C08萬門機,剛剛在江蘇邳州完成開局,透過省局鑒定。
任正非是這樣評價華為邳州萬門機開局的:「從2000門交換機在義烏的佛堂開機,到邳州的萬門局,這兩處開局我們都不是很成功……當時真是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那種大無畏英雄氣概。」
可見,當時華為和西方電信巨頭的差距,要達到西門子器材的可靠質素保障,距離還相當遙遠。
但任正非也說了:從泥坑中爬起來的都是聖人,一定要勇敢前進。
為了提高華為自身管理水平糊產品質素,任正非和鄭寶用在1995年和1996年先後參觀了上海貝爾。上海貝爾的生產管理系統,制造裝配的自動化系統,以及24小時遠端技術支援系統等等,都極大地震撼了任正非和鄭寶用。
任正非在內部講話中表示,華為的管理水平與合資企業差距還很大,跟西門子等國際企業還不具備可比性。
與此同時,由於華為自研器材的投入市場,華為也進入大規模的擴張期,1995年,華為員工數1200人,1996年就翻了一倍達2400人,1997年暴增至6000人!
急速擴張下,華為原本幾乎就沒有什麽管理的脆弱管理體系,已很難支撐公司的發展。
如果沒有改變,華為必將在經歷野蠻生長之後,急速衰亡。
02
改變華為未來的3大變革
為了改變華為,實作華為從草莽轉向體系化、制度化、正規化,任正非推動了決定華為未來的3大管理變革。
1、1996年的市場部大辭職
面對當時的市場部人員良莠不齊、老員工沈澱的現狀,華為各地方代表處「諸侯」野蠻施政亂象,為了實作個人英雄向群體英雄的轉變,任正非決策,孫亞芳主導推動,發起了華為成長史上第一次人員變革運動——「市場部大辭職」。
1996年1月,華為開始為時一個月的市場部整訓活動,孫亞芳帶隊市場部所有正職幹部發表集體大辭職宣言,再根據能力和崗位返聘,實作了華為的幹部能上能下,指哪打哪兒的「將軍換防」制度。
這次運動中,市場部有1/3的人離開了華為,還有些一把手被降職、調崗,但「燒不死的鳥是鳳凰」,華為自此實作了在人才和幹部管理上的能上能下機制。
2、1996-1998年,完成【華為基本法】的起草
「將我們10年寶貴而痛苦的積累與探索,在吸收業界最佳的思想與方法,再提升一步,成為指導我們前進的理論,以免陷入經驗主義」,這是任正非制定華為基本法的初衷。
1996年3月,由黃衛偉、包政、彭劍鋒、吳春波、楊杜、孫健敏等6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組成的【華為基本法】起草小組成立。
1998年,【華為基本法】定稿,成為中國第一部總結企業戰略、價值觀和經營管理原則的「企業法典」,也是任正非追尋利用制度來建立一個「基業長青」企業、一個可以一直走向「世界級企業」目標的起點。
3、1998年,引入IBM管理體系,推動IPD、ISC、IFS等系列管理變革
任正非說:「IBM教我們爬樹,我們爬上樹摘了蘋果。」
1997年,任正非從美國考察存取回來之後,決定華為要向IBM學習,請IBM為華為做管理咨詢。
1998年8月,華為引入IBM流程管理的咨詢專案正式啟動,整個咨詢周期包括IPD(整合產品開發)、ISC(整合供應鏈)、IT系統重整、財務四通一等8個管理變革專案。
任正非宣布成立變革領導小組,由孫亞芳任總指揮,從研發、市場、生產、財務等各條戰線調集300多位經驗豐富的骨幹擔任組員,全力以赴,配合IBM顧問的各項工作。
1998年開始,在任正非「先僵化、後最佳化、再固化原則」的鐵腕推動下,華為花了數十億,歷時10多年,以3000人陸續離開的代價,華為管理變革基本完成。
據華為高管郭平書中披露,到2003年,華為研發專案平均周期縮短了36%,產品故障率由變革5年前的10.4%下降到0.3%。
變革給業績更是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2003年,華為的銷售額就達到了驚人的462億人民幣;到2005年更是突破了667億人民幣。
正是由於華為引入IPD等系列變革的成功,讓華為擺脫了產品開發對個人英雄的依賴,具備了可制度性地推出有競爭力產品的能力,以及與全球領先營運商對話和交流的能力,並逐步成長為今天全球營運商領域的領先者,在無線、光網絡、核心網等多項產品在全球排名第一。
03
華為如何能有如此成功?
如果說華為的第一個十年是個人英雄時代,是任正非在用人上的「無私」,找到了對的人,就做成了08數碼機,成就了華為的第一個10年輝煌;
華為的第二個10年,就是為了做到「不依賴人」,否則就是「人在陣地在、人不在陣地也丟了」,所以,便有了前後歷時十多年的一系列管理體系建立和管理變革,華為脫胎換骨,進入群體英雄時代;
有了第二個十年的變法成功,華為不再靠「人治」,華為在第三個10年裏,駛入了快車道,一路登頂,以至於西方大國也感到恐懼和壓力,要以舉國之力扼殺掉華為。
華為如何能有如此成功?
有人說,沒有任正非,就沒有華為。
任正非卻說,自己不過是一個土民,不懂技術、不懂市場、半懂不懂管理,被一幫精英擡著登上了山頂,成了「體面的小老頭」。
長期擔任跟蹤和研究華為的吳春波教授卻認為:華為最成功的,恰恰在於華為的管理。
還是用任老板的話結尾:華為沒有成功,只有成長。
參考資料:
田濤著【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華為訪談錄】、【理念·制度·人】; 吳春波著【華為沒有秘密】; 吳建國 冀勇慶 【華為的世界】 。
註:本號所引述事例均有公開出版物或公開影片、媒體資料出處,並已註明來源,版權歸原出處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號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