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他們專給新能源汽車「找茬」

2024-08-29科技

八月十九日,豆劍正在檢視汽車測試數據。記者 白麟 攝視覺重慶

一款高技術含量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上市前需要實車測試多久?答案是接近一年,實際測試的行駛裏程超過400萬公裏。負責這種測試工作的職業,被稱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不久前,它被國家有關部委作為一項新興職業釋出。

長安汽車軟件質素副總工程師豆劍,從事的就是這種新職業。在他看來,自己的工作就是專門來「找茬」的。「我們要在產品交付前,透過測試盡可能讓汽車的問題暴露出來,驗證所有產品層環節,幫助汽車實作‘零缺陷’。」8月19日,在長安科技園,豆劍對記者說道。

測試專案比傳統汽車多幾倍

坐在長安即將上市的新車——啟源E07駕駛位上,豆劍啟動了智能輔助駕駛,車輛平穩行駛在科技園旁的測試道路上,中控台下方一長串線束連線著筆記電腦,螢幕上各種即時數據不斷顯現。

之前的大半年裏,豆劍和團隊夥伴們已經對車輛的各主要效能、質素和外觀、通訊、娛樂、安全系統等進行了深入測試,目前他們的測試重點轉到了NCA(高速智駕領航輔助,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簡單而言,就是讓汽車不斷地上路跑,遭遇各種路況,測試NCA的適應力,再去叠代最佳化。

「我們要守住汽車產品交付前的最後一道關口,所以我們的測試工作看起來也更接近未來使用者實際使用的情況。」經過一輪測試,豆劍將車停到路邊,一邊操作筆記電腦檢視各種測試數據,一邊告訴記者,啟源E07整車技術難度較高,使用了很多智能網聯新技術,因此它的測試專案數量遠遠超過了傳統汽車。

比如車上的手機無線充電功能,為保證它能夠完美適配目前的主流無線快充手機,測試團隊就要把這些手機都拿過來進行實物測試。又比如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不但要測高速路,還要去測國道、省道、鄉村路等等。再加上撥桿變道、手機App控制、藍芽、車聯網……總體的測試專案從過去傳統汽車的300多項,增加到了現在的1100多項。

據介紹,一款傳統汽車在整個質素測試周期裏,可能只會產生兩三百個問題,大部份都只跟機械相關。但如今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測試,產生的問題可能會暴增十倍。同時,測試專案增加和問題增多,也導致測試周期變長。

在市場競爭加劇、產品開發周期壓縮的背景下,測試人員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測試?「一方面要擴大測試團隊的規模,更重要的是,要采用先進技術和新手段,盡可能縮短測試周期。」豆劍以車輛仿真分析為例介紹,過去的有效性只有80%左右,現在透過軟件等層面的最佳化,有效性提高到了約93%,且大量測試可以在電腦中完成,這就大幅降低了實車驗證時間。

工作辛苦但很有趣

不久前,豆劍和同事剛剛經歷了一輪長測。在7天時間裏,測試小組開著車行駛了5000多公裏。這樣的工作節奏是他們的常態。

「確實很辛苦,但也很有挑戰性,有時還很有趣。」豆劍說,現在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更像是一個「行走的大手機」,這就對原有的測試方法和思路提出了更大挑戰,需要測試員努力思考和探索,有時候還需要發揮創意,想前人所未想。

比方說測試自動泊車,需要測試員考慮和預計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場景,比如斷頭車位、坡道上的車位、未劃線車位等等。有時團隊成員會想到一些非標準化,但又很可能會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場景,這種挑戰會讓團隊覺得新鮮又有趣。

「又比如,要測試車輛在各種情況下的實際充電效果,就要考慮各種功率的超快充、快充、慢充等情況。另外在天氣很熱的情況下,會不會出現發熱量大?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開著空調,又會不會影響到充電?」豆劍說,團隊在測試這些場景之前,都會先來一場頭腦風暴。

人才瓶頸亟待突破

豆劍是車輛工程專業出身,前些年剛加入長安時,他就負責新品專案質素測試工作。而如今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他的知識儲備、個人能力等方面已經進行了大幅提升。

「過去的測試人員,基本上都是來自機械、機電等專業。而現在這份職業更多偏重於智能網聯領域,比如說電腦、軟件、通訊等專業,但同時對汽車機械領域的專業要求也不會降低。這對個人專業成長和知識掌握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豆劍說。

例如,現在長安汽車海外出口車型都帶有語音控制,涉及到英語、泰語、阿拉伯語等語言的適配和測試,這就要求測試人員具備相關語言技能和語音控制軟硬件方面的知識。

「現在都強調手機和車輛之間的互聯和通訊,手機通訊和手機軟件知識也是需要掌握的。」豆劍說,這是目前任何單一學科培養體系都無法滿足的,因此國內智能網聯汽車測試人才也比較稀缺。

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釋出的報告,2025年前國內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總需求量達11.6萬人,人才凈缺口最高可達3.7萬人,其中就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測試人才。

面向未來培養人才,豆劍建議行業應該面向車輛智能化與自動駕駛技術、車輛新能源動力系統技術、車輛設計與先進制造技術三大方向進行人才培養,高校車輛工程等相關專業也應該新增學科,促進智能網聯等知識體系交叉融合,突破目前面臨的人才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