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十年前的小學生寫「未來」話題的作文時,也和在他們之前的每一茬學生一樣,都暢想十幾二十年後空中汽車滿天飛、多功能高度智能機器人深入各家、大規模移民火星、月球等等,然而這些幻想放到今天來看,依舊是海市蜃樓一樣的夢幻泡影。
很多人覺得這幾十年來科技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其實細細思考就會發覺這只是表面上的,現在看上去什麽很厲害的發明,大多數本質上只是套用科學的進步,而不是基礎科學的進步。
比如超級電腦,不停堆料,運算效能自然是不斷加強,但是離真正的通用量子電腦還不知道差多少年;可控核聚變,核聚變幾十年前人類就利用它做出了氫彈,但是可控核聚變到現在還沒實作;本世紀的海空陸航母坦克戰鬥機和上世紀差別不大,幾乎沒有什麽區別,只不過電子化資訊化了而已,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還在用上世紀60年代水平的艦艇坦克和戰鬥機,未來繼續用。
再說個離我們生活近的,手機,估計是人們肉眼可見發展最快的東西了吧,以前的手機和現在的智能電話相比,簡直成了板磚。然而大多數人也被這種表象所蒙蔽,微觀層面上確實看到,手機端運算能力和功能大幅進步,但從宏觀、科學的角度看,十年前的手機的硬件功能原理和現在手機使用的還是基於同種母技術的擴充套件和分支。
現在的智能機和十幾年前相比,基本結構沒什麽變化,所有的進步只是量上的變化:容量、速度、尺寸、螢幕分辨率等方面的增強,還有套用軟件層面的大振幅進步,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問題是目前來說,以手機為代表的通訊IT技術是唯一可以看得見得技術進步明顯的產業,客觀地看,人類的科技進步似乎的確遇到了天花板。
而事實上,一個悲觀的事實,前沿理論物理學已經很久沒有什麽突破了,對撞機能量不夠,基礎物理只能靠猜想卻得不到驗證,這是理論科學,另一個悲觀的事實,套用上,材料技術久久不能突破,我們這一代人運氣好可以等到可控核聚變,運氣不好,也許核聚變對人類只是個夢,人類在滅絕之前都要困在太陽系中,要知道,太陽大概10億年後就開始膨脹為紅巨星了,屆時地球不再宜居。
當然,人類目前所觸摸到的宇宙文明僅僅是鳳毛麟角。人類的探索能力目前是否處於極限那肯定是否定的,目前來說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關鍵就在於我們的探索學習能力極限是否還能支撐我們去學習這個宇宙。而人類目前的認知能力遠不足以掌握「所有知識」。
科學大概率是沒有窮盡的,但是人類的智商和壽命有上限(比如大腦機能30歲就開始下滑),就像黑猩猩能組成復雜的社會結構,學會使用工具捉白蟻,甚至玩小孩的拼字遊戲,但是永遠學不會解析幾何。
最可怕的是,科學技術有窮盡,如果本宇宙自然法則壓根不支持超光速(無論是躍遷、蟲洞還是曲速都不存在)。同時受限於分子健結合能,永遠找不到能適應宇宙環境和可控核聚變的超材料。那麽星際旅行就成了幻想,太陽系就是我們的桎梏了,幾光年外的星星永遠看得見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