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新疆棉站隊西方之後,誕生於南京的SHEIN希音再陷身份騎墻之困

2024-10-11科技

中美貿易摩擦以來,自由市場經濟秩序經受了極大的挑戰,「資本無國界」的偽裝畫皮也被無情撕破,不僅技術被打上了國別的標簽,企業也要在陣營中表態「站隊」。

其中,有如蘋果者,長袖善舞,左右逢源;也有如Meta者,堅定站隊,專業投機。其背後,是資本追求不斷增殖的底層邏輯。一切支持與反對,都是為了利益,這並不難理解。

但是,也有企業,在陣營間反復騎墻,卻沒有換來任何利益,反而同時得罪了各方,讓自己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商業利益和發展路徑嚴重受傷。

它就是近期被負面新聞纏身的國際電商業巨頭——SHEIN(希音)。

在全球商業的浩瀚海洋中,SHEIN曾如一艘揚帆疾馳的巨輪,以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迅猛的發展態勢,在跨境電商領域掀起了驚濤駭浪。然而,如今的SHEIN卻深陷泥沼,從曾經的輝煌走向了充滿質疑的困境,甚至被許多人視為中國商業世界中的「叛徒」。

崛起之路:中國土壤孕育的電商新星

2008年,SHEIN在江蘇南京悄然誕生,創始人許仰天以南京點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為起點,開啟了SHEIN的傳奇之旅。

南京,這座歷史悠久且充滿活力的城市,作為中國跨境電商的重要基地,交通便利,物流發達,為SHEIN的早期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有訊息稱,江蘇原本對於SHEIN寄予厚望,希望將其打造成自己的阿裏、拼多多。但隨著業務的發展,SHEIN卻逐漸將目光投向了廣州。

廣州作為中國南方的經濟中心和制造業重鎮,為SHEIN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廣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稅收減免、資金扶持、簡化進出口手續、土地優惠政策等,為其建設物流中心和辦公場所提供了保障。

顯然,中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是SHEIN成功的關鍵因素。完善的制造業體系,從原材料供應到生產加工,再到物流配送,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為SHEIN的「小單快返」模式提供了一切可能。

小單快返,即小批次生產、快速返單,使其能夠迅速響應市場需求,推出時尚潮流的產品。這種模式完全得益於中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高效的生產能力。

供應商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小批次訂單的生產,並且根據市場反饋及時調整生產計劃,確保產品的暢銷度。同時,中國發達的物流網絡也為SHEIN的快速配送提供了保障,使得消費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心儀的商品。

作為對比,SHEIN依托於中國成熟供應鏈體系,訂單交付時間周期可以做到5-7天,而作為競品的國際快時尚巨頭ZARA則需要最快14天,傳統服裝行業生產周期通常為30-45天。

國內的供應鏈賦予了SHEIN驚人的上新速度,每周上新數量超2萬件,對於對比,ZARA每周上新兩次,每年上新數量只有1.2萬件。

價格也是SHEIN的核心優勢,商品價格普遍集中在7-20美元,遠低於同行。比如最基本的白襯衫,SHEIN的價格為13美元,ZARA新款價格45.9美元,H&M在有折扣的情況下為24.99美元。

借助中國供應鏈優勢,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快速的時尚更新速度,讓SHEIN迅速打入北美、歐洲、中東、印度、東南亞和南美等多個市場,成為全球知名的快時尚電子商務公司。

身份爭議:割席之舉引發眾怒

受益於南京的孕育,廣州的扶持,立足於中國供應鏈的SHEIN,卻在近年來明裏暗裏嘗試與中國「割席」。

2020年以來,SHEIN登出國內多個關聯公司,將總部遷址新加坡,創始人許仰天成為新加坡永久公民,大手筆收購海外服裝品牌,SHEIN「去中國化」的意圖昭然若揭。

今年5月份,SHEIN執行主席當勞表示,SHEIN是全球化公司,總部位於新加坡,在價值觀上是美國公司。

這是SHEIN首次從官方角度公開否認中國身份。

今年9月份,SHEIN集團副主席克勞爾則更加直接地在公眾場合強調,SHEIN不是中國公司,而是一家新加坡公司。

然而從出身乃至營運和供應鏈的角度來說,SHEIN完全無法擺脫中國烙印。

從員工人數上來看,SHEIN在國內主主體公司員工人數在1.6萬以上,在新加坡總部卻僅有數百員工。SHEIN官網資訊顯示,該公司9月份在招崗位2054個,其中中國崗位1899個,占比超92%,總部所在地新加坡招聘崗位僅10個,占比0.5%。

看起來,SHEIN將總部搬遷至新加坡的去中國化,只是一種資本上的「障眼法」。

但是,SHEIN站隊西方的決心卻是實實在在的。

2021年3月,國際時裝零售品牌H&M集團在網站釋出聲明抵制中國新疆棉花產品,隨後Nike、Adidas、優衣庫等一眾國際品牌也被爆參與抵制新疆棉花,引發中國社會廣泛關註。

該事件明顯為美國背後推動,旨在透過給中國貼上所謂「侵犯人權」、「強迫勞動」等標簽,在國際輿論場上妖魔化中國,破壞中國國際形象和聲譽,制造民族矛盾和社會動蕩,以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目標。

這與美國長期以來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推行的「顏革」策略如出一轍。

除了H&M、Nike、Adidas、優衣庫等站隊美國的品牌,也有很多外國品牌堅持原則,相信事實,不與這種造謠抹黑的行為為伍,例如美國運動品牌斯凱奇、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等都選擇繼續使用新疆棉花,與中國站在一起。

然而SHEIN卻在給【華爾街日報】的聲明中表示,自己對「強迫勞動」采取「零容忍」政策,將不再與從新疆采購棉花的供應商合作,「SHEIN不允許從該地區采購」。

SHEIN還表示,該公司采用一種嚴格的檢測手段來辨識任何來自未批準地區的棉花,以遵守美國限制進口新疆產品的法律。一旦檢測到新疆地區的棉花,將會停止生產,並下架相關產品。

很多網友對這種「光速滑跪」、「吃飯砸鍋」的行為非常不齒,立足於中國、在西方擁有巨大聲量的SHEIN的表態,無疑加重了西方民眾對於中國新疆地區問題的偏見,成為了美國抹黑、遏制中國的幫兇。

中國為SHEIN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商業環境,國內供應鏈為SHEIN打造了「小單快返」成功模式,而 SHEIN 卻在取得成功後極力淡化中國背景,甚至在關鍵時刻「背後插刀」,這無疑是對事實的背叛和不尊重。

有訊息稱,SHEIN曾入選2021年南京獨角獸企業,不過在2021年6月釋出的正式名單中,SHEIN的名字被剔除了。

騎墻失敗:站隊美國遭嫌棄,IPO救市之路遇阻

崛起於中國、依賴於中國的SHEIN為何急於「去中國化」,選擇在東西方之間「騎墻」?因為SHEIN在經濟上陷入了嚴重困境,企圖利用西方的資本為自己續命。

過去幾年,在經歷高速增長後,SHEIN近年來的營收增速連續下滑。

2020-2023年,SHEIN營收增速分別約為 211%、60%、53%、40%,高增長神話不再。

除了營收增速下滑,SHEIN的存取使用者量也在短期內大幅下滑。

SEMrush網站數據顯示,SHEIN使用者存取量從5月份以來呈現大幅下滑的態勢,短短3個月時間,下滑振幅超過11.6%。在多個關鍵市場上,SHEIN 也遺失了跨境電商第一的寶座。使用者存取量的下滑,意味著SHEIN的市場份額正在被競爭對手蠶食。

為了脫困,SHEIN已經將首次公開募股(IPO)視為解開困境的關鍵鑰匙。

業內普遍認為,SHEIN的去中國化,就是在為尋求美國IPO掃清障礙,繞開境外IPO審查限制。

然而遺憾的是,盡管SHEIN試圖將自己定位為新加坡公司,但美國政府並不買賬。

據外媒報道,在SHEIN籌備赴美IPO之際,多名美國議員共同發聲,呼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阻止它的IPO。同時,多個州的總檢察長也聯名向SEC致信,要求對SHEIN進行重點審查。

美國立法機構加強了對SHEIN的審查,要求其提供不使用強迫勞動的證據,同時對其供應鏈勞動狀況、勞工權益保障、安全法規合規性、知識產權管理、數據安全審查、利用稅務逃稅等問題進行嚴格監管和審查。

這幾乎斷送了SHEIN在美國的IPO之路。

赴美IPO的計劃停滯,SHEIN擬折衷以DPO(不發新股不融資)模式赴英國上市,但估值僅余660億美元,相比高點縮水了30%以上。但SHEIN在英國的上市之路也註定不會平穩。

美國參議員向英國政府直接致信,敦促其審慎批準SHEIN在倫敦上市,並表示應「準確認識到SHEIN是一家中國公司」。

換言之,在美國等國家看來,即便SHEIN將總部設在新加坡,但仍被視作一家中國企業,它的這種抹掉自己出身的做法只是一種障眼法。應該說,美國人的眼光還是非常精準的。

上市計劃的一再遇阻,反映了SHEIN面臨的經濟困境和市場挑戰。SHEIN 的騎墻行為,讓其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它失去了國人的支持,品牌形象受到嚴重損害;另一方面,它也沒有獲得西方的認可,在美國、西方市場的發展受到諸多限制。這種尷尬局面的始作俑者無疑就是SHEIN自己。

問題纏身:商業模式與社會責任的雙重挑戰

除了身份爭議,SHEIN還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從商業模式到社會責任,全方位地暴露了其困境。

例如,SHEIN的產品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引發了宗教爭議。由於對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了解不足,SHEIN的部份產品設計冒犯了當地的宗教信仰,導致了消費者的抵制和抗議。

SHEIN的產品還曾因化學品違規超標被召回。德國綠色和平組織研究發現,SHEIN的產品被檢出化學品違規超標,是歐盟法律允許的危險化學品含量2倍。

南韓官方測試也顯示,SHEIN南韓平台的兒童產品被發現有毒物質超標428倍,這些有毒物質主要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這種物質可能導致內分泌功能障礙和生殖功能不良。

SHEIN的「小單快返」商業模式雖然帶來了快速上新的優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供應商需要承擔產品開發設計成本和庫存風險,同時,供應商不能享受到品牌溢價收入,利潤空間被壓縮。

因此SHEIN經常被指責壓榨供應商,SHEIN的供應鏈中存在一些小工廠,工作環境和勞動權益保障存在問題,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勞動法規,也損害了工人的權益,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

SHEIN還在美國被指控利用稅收漏洞避進口關稅,使用者建立帳戶時被確定為「個人進口商」,訂單低於800美元不需向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報告,從而避免了關稅。這種行為引發了美國制造商和工會的投訴,也面臨著美國政府的審查。

失去了根的SHEIN,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SHEIN,曾經在跨境電商領域中一枝獨秀,如今卻因騎墻之舉陷入困境。

從南京到廣州,各級政府為SHEIN提供了政策支持、稅收優惠、土地便利等多方面的幫助。這些扶持不僅為SHEIN的早期發展奠定了基礎,更為其在全球市場的擴張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是SHEIN成功的關鍵,從原材料供應到生產加工,再到物流配送,國內供應鏈為SHEIN提供了高效、穩定的支持,供應商們卻因此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為它的「小單快返」模式付出了一切。

而現在,SHEIN卻像一個走線的青春期叛逆者,深陷在身份認同的泥淖之中。總之,來自於中國南京的SHEIN,已經走到了關鍵的路口。技術和資本從來都是有國界的,資本家更是。SHEIN未來只有正視並且糾正自己在新疆棉花事件上的錯誤做法以及摒棄掉令人不適的身份騎墻行為,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和價值觀,明確自己的身份,才會重新贏得體現自己應有價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