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聚焦博鰲|朱旭峰:「數碼平權」與「數碼鴻溝」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必要性

2024-03-31科技

3月28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開幕式在海南博鰲舉行,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和智庫學者代表參加,發出共迎挑戰、共擔責任的「博鰲聲音」。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院長,清華大學科技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分論壇,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秘書長高文(Mathias Cormann),中國外交部參贊董誌華,首爾大學電子與電腦工程系教授、【IEEE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匯刊】主編Kyoung Mu Lee,VIVO首席安全官魯京輝,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唐睿思(Christopher Thomas),澳門大學校長、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永華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機遇與風險及全球治理框架等問題。該論壇由CGTN【世界觀察】欄目主持人田薇主持。

朱旭峰介紹了最近清華團隊開展的一項研究,透過對全球62個國家300多個人工智能治理政策進行比較研究,朱旭峰發現,有四個因素會影響到國家AI治理規則的制定:產業能力、人口結構、勞資關系和社會規範。

朱旭峰發言

一是產業能力:產業現狀和技術競爭力影響治理方案。技術能力較強的國家,傾向於大力創造投資環境支持AI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技術能力較弱的國家,傾向於更加強調治理和保護公民權利,透過這種方式阻擋外面的產業來占領本國市場。

二是人口結構:主要是勞動力供給和老齡化。勞動力供給充分的國家,就會擔心勞動力被AI替代,比如印度現在就很擔心,因為AIGC會讓他們國家軟件外包服務業被AI大規模替代,可能形成大規模失業。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的國家,就會更加積極支持AI的發展,比如日本就特別支持護理機器人的發展。

三是勞資關系:從節約成本的角度講,人工智能就等同於全球化的產業轉移,企業家需要決策是投資AI技術來生產產品,還是把生產基地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企業如果用AI或自動化機器人,將使產業工人收入大振幅下降甚至大量失業。這個時候,勞資關系就可能成為影響一個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政策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國家的工人階級力量強大,他們就可能透過罷工來抵抗時代的潮流,比如美國汽車行業大罷工,好萊塢編劇演員大罷工。但這些反抗抵擋不住時代的進步,資本家們也會想辦法打壓工人階級的力量。比如馬斯克的特斯拉工廠,從始建的時候就直接自動化,不要工人。曾經有一次,有幾個員工給馬斯克寫信要組織工會,立刻就遭到解雇。

最後是社會規範:一個國家的民眾,是否對私密特別在意,會導致這個國家對私密保護的立法,從而對可能侵犯私密的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和利用加以限制。但這裏也要提醒,保護私密這樣的倫理規範,其實有時候也會被政治所利用。比如美國2020年弗洛伊德事件因種族歧視引發了美國社會對於人臉辨識技術的抗議和呼籲立法的浪潮,IBM、亞馬遜、臉書等企業宣布停止提供人臉辨識技術並刪除生物辨識數據。表面上是這個國家的科技企業尊重個人私密,但本質上就是那些支持民主黨的矽谷大佬們,想在大選年讓特朗普治理下的社會更加亂。

朱旭峰認為,該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性看待不同國家的行為和他們的決策過程,正因為每個國家都是理性的,要形成人工智能的國際行動規範非常難。所以人工智能治理需要國際組織,比如聯合國,來克服國家理性,克服集體行動的困境。

會場全景

朱旭峰表示,我們希望發展技術造福人類,而不是淪陷人類文明。從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來看,可以粗略把所有技術歸結為三類:一是能源技術,就是人類更深入的理解、開發和使用能源的技術。因為地球生物圈和物質其實是一個封閉系統,只有太陽的能源是外部輸入,財富本質上是能源的輸入,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每次重大人類文明的進步,基本上都和能源技術相關,比如最早人學會鉆木取火,到瓦特蒸汽機,到電氣技術,以及現在的核能。二是資訊科技,就是降低資訊和知識傳播成本的技術,從最早的造紙術、印刷術,到近代的電報電話互聯網,他們本質上是讓知識和資訊不再掌握在少數貴族精英手裏,這就是資訊科技帶來的社會平權。三是其他技術,這些技術基本是透過消耗能源來提高效率,本質上幫助人們分配和競爭資源,比如財富、能源、礦產、領土。國際政治上,技術用於戰爭;經濟上,某種技術出現,會讓某些產業和職業消失,也會產生新的產業和職業,比如互聯網平台的出現,就讓實體商業衰弱。所以,對於第三種技術,若出現技術的不平等,就會導致社會的不平等。

朱旭峰認為,AI既是第二種也是第三種技術。一方面,AI是資訊科技,它能夠讓很多普通人更方便掌握某些關鍵知識和技能。所以,AI的出現,會讓很多普通人受益,讓他們擁有更多能力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獲得更多社會權力。

但同時,AI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透過利用能源來提高效率的技術。既然提高效率,就可能讓那些率先掌握技術的人擁有更多優勢,同時也讓那些無法接觸到技術的人失去競爭力。因為僅僅是利用能源來提高效率,本質上就是財富的競爭和再分配,產生貧富分化。這就是我們說的數碼不平等,或數碼鴻溝。因此,對於全球治理體系來說,我們應該努力打破國家間的技術壁壘,促進發展中國家技術學習和擴散。不然,人工智能技術只能用來助長霸權國家擴大霸權優勢。對於普通人來說,應該抓住變革的機會,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我們期待下一次真正的技術革命來造福全體人類,各國政府應該投入力量,去投資開發新的技術,讓人類迎來新一個階段的更高級的文明。

供稿丨清華大學科技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

影片來源丨CGTN

文字丨周曉娟

編輯丨王瑞琪

稽核丨朱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