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知行合一的本質如同機器系統升級(顛覆認知)

2024-02-18科技

有一本書【機器人的叛亂】中就明確說明可人類其實就是機器人,只是碳基生命的機器人而已,所以雖然機器人的硬件都是註定的,但是軟件是可以系統升級的,而對於人類這種碳基生命生命來說,系統升級的唯一途徑就是學習,全方位的學習,提升認知,最終透過知行合一,達到至良知的境界。

所謂的系統升級就是透過行動對大腦進行編程,編程的過程其實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然後不斷的提升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

為什麽養成良好的習慣會讓人變得更好,這裏跟自然選擇或者是基因有關,換個流行的詞就是人性,人的大腦運轉是需要大量的能量的,大腦的思考分為有意識思考和潛意識思考兩種模式,而我們生活中90以上的思考都是潛意識思考模式,目的就是節省大腦能量,這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人類的大腦就像電腦的cpu一樣,過多的思考會使人腦不堪負荷。而習慣就是潛意識思考的方式,節省能量。舉例說明:會開車的同學都知道,很多下意識的開車動作都是習慣性的動作,如果不是習慣性的動作,那就像剛開始學車一樣,有多累不用我多說了吧。

所以,養成好的習慣,就是不斷的把有價值的,有競爭力的生活技能或專業知識變成你的習慣,升級你的作業系統,這樣你的競爭力就不言而喻了,比如手機,目前的華為保時捷,蘋果15,你還會用諾基亞嗎?

這個"知行合一"吧,這裏的知並不是對某種知識的認知,更不是所謂的用來指導人生的道理,而是行為本身,舉個例子吧

"我今天決定看一本有用的書,但是在看書的時候遊戲的場景不斷在我腦子裏閃現,最後還忍不住去玩遊戲了。"

這裏的知不是"讀書很有用"這個做人的道理;也不是"我覺得遊戲好玩。"這種認知上的經驗;

這裏的知是"每當我讀書煩躁的時候,就覺得玩遊戲可以緩解我的煩躁,於是我就去玩遊戲了。"這一事實本身。

換句話說就是,這裏的知是讀書煩躁時遊戲可以緩解煩躁,而行是玩遊戲,知行合一了,但這種知行合一是沒有積極意義的,如何變成積極的知行合一呢?提升你的認知,如何提升你的認知呢?

需要對大腦進行重新的編程,解決讀書時煩躁的問題,不是透過玩遊戲來解決,是不是有其他途徑解決,是不是讀書時沒有找到感興趣的地方,讀書時的心態是不是不好,強迫自己多讀一會是不是就可以跨越那個煩躁的極點了。

如果你找到一種適合你自己的一種方式來解決讀書時的煩躁,然後堅持住,養成習慣,這樣你就完成系統的升級,下次讀書時或許就不煩躁了,即使煩躁你也會因為你的習慣而輕易的解決它了。

從這裏我要穿插一個觀點,那就是平常我們腦子裏想的東西,其實是毫無意義的碎碎念,是無法停止的浮躁帶來的自我囚禁。

比如說你明天要舉辦一場會議,你腦子裏的碎碎念是:"怎麽辦,好緊張,我有沒有能力做好啊,失敗了會不會扣薪金啊。"其實你的真實想法是潛藏在碎碎念下面的,即"我要透過明天的會議維持我的地位和薪金,但是我缺乏經驗,所以我應該多做一些準備。"

然後,你確定了內心真實想法,跟隨內心去做事情,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而不是被自己腦子裏起起伏伏的念頭和噪音引入奇怪的境地。

為什麽要在事情上磨練?因為即使你做到了知行合一,但是你不能改變自己的知,怎麽改變自己的知?只能透過行。回到前面看書浮躁的例子,當你能夠忍住不玩遊戲後,你的知其實發生改變了。

一開始是:

"每當我讀書煩躁的時候,就覺得玩遊戲可以緩解我的煩躁,於是我就去玩遊戲了。"

當你經過行動後,你的知就變成了

"每當我讀書煩躁的時候,就覺得玩遊戲可以緩解我的煩躁,然而這種浮躁忍忍是可以過去的。"

是不是覺得自己的系統升級了?這就是對大腦編程的秘訣啊,透過行動改變思想,你想要變成什麽人去行動就好了,不要相信腦子裏的碎碎念,吃飯的時候想著吃飯,睡覺的時候想著睡覺,精一於事情本身。

所謂的良知,就是你的本心,舉例,如果你是官員,如何為老百姓服務好,就是假設你是老百姓的話,你需要什麽樣的父母官和服務,然後去做就是至良知;如果你是企業老板,假設你是客戶或是員工你會希望得到什麽樣的產品或服務,然後按照這個方式去做就是至良知,等等。

所謂的至良知,沒有所謂的善惡,孟子說的人性本善,並不是指人天生就是善良的人,而是人人都有善良的基因,但有基因沒有環境也成就不了你的善良。

這個良知源自是人本來就有自發的追求的。不管是男女情愛功名利祿天下太平藝術之巔,所有人都是自發的追去某種讓人感覺良好的東西,也許是精神上,也許是肉體上。這種東西有天生的,也有後天的。

前面已經說過,你可以透過行動朝著某個方向轉變,關鍵是朝哪個方向變。

明朝還是儒家的天下,人人都要朝著儒家聖人的方向前進演化,所以這個良知在【傳習錄°】裏就是聖人應該做到的內容,因此有很多勸人超越功名利祿的致良知的言論。

在當代,你要成為你所認為的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行動改變知。

逐漸行動多了你就會發現,原來過去你想成為的自己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也許是觀念妥協後自我欺騙的產物,因此你又有了新的自己想要成為,如此不斷的行動,不斷的自我修正,有一天你感覺到你現在的自己就是你本就想成為的自己,你終於成為了你自己,成為了"真我",而不是那個被觀念和先天束縛的"假我",恭喜你開悟了,不需要再去弄一個一個想象的自我概念了,只要做事就好了,心無內外了,心外無物了。

總結起來就是

1.靜心思考自己的內心真實需求,不要被雜亂無章的噪音所幹擾。

2.行動,行動,紙上談兵的後果就是一事無成或陷入虛無。

3.堅定自己的想法,堅持長期主義。

4.不破不立,大量閱讀,提升認知。

5.所謂的無我就是去中心化,你就是一粒塵埃,不要把自己看的那麽該死的重要。

6.因此自我的邊界被打破,心無內外,貫通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