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移動充電機器人:電動汽車充換電領域下一個風口?

2024-07-16科技

當你在一個大型的商業中心停車場四處尋找可用的充電樁,當你在節假日高速公路上遇到充電排隊時,不妨尋找一下周邊的移動充電配套服務,透過掃描二維碼或者搜尋小程式即可快速下單,帶有智能駕駛功能的移動充電機器人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來給你的電車進行充電。

據記者調查,繼充電樁和換電站之後,移動充電機器人成為充換電市場新出現的投資方向,有四十多家相關企業先後湧入,試圖開啟一片新的天地。

北京中能聰聰科技有限公司移動充電機器人

固定式充換電設施存短板

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024.3萬台,由此折算出來的樁車比大致為:1:2.4。單從數量上來看,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輻射面積最大、服務車輛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從樁車比來看,中國也在全球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

不過,中國充電基礎設施仍存在布局不夠合理、結構不夠合理、服務不夠均衡、營運不夠規範、整體統籌規劃力度不足、快慢充電樁比例失衡、充電設施運維能力不足、偏遠地區充電樁利用率較低、熱點區域及節假日充電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

從樁車比目標來看,也還未實作1:1的理想目標,即一輛新能源車配備一台充電樁。

更為重要的是,固定式充換電配套設施的建設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速度。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近日釋出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164.7萬台,同比上升14.2%;樁車增量比為1: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494.4萬輛,同比增長32%。顯然,車的增長速度明顯快於樁建設的速度。

正常情況下,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高增長,充換電配套設施建設應該跟得上甚至適度超前才合理,為何會出現滯後的情況?

在北京中能聰聰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裁王巍看來,小區/商場電容不足、建裝土地資源緊張、老舊小區固定車位不足等問題都會制約固定式充換電設施的建設,而隨著新能源私家車保有量的迅速攀升,充換電配套缺口問題必然在較長時間記憶體在。

北京中能聰聰科技有限公司移動充電機器人

從「車找樁」到「樁找車」

「單靠增加充電樁和換電站的數量,並不能徹底解決充電基礎設施配套問題。」王巍告訴記者,「公司的創始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打破固定式充換電設施存在的空間和時間限制,讓電動汽車充電隨叫隨到。」

有痛點就會有需求,有需求就會有服務。在充分調研充換電市場存在的痛點之後,諸如中能聰聰、黑馬原力等公司開始研發移動充電機器人,致力於解決車位上沒有充電樁或找不到充電站的充電難題。黑馬原力首席產品官吳天告訴記者:「我們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從‘車找樁’到‘樁找車’。」

在北京中能聰聰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該公司研發的營運系統後台,即時顯示著移動充電機器人的工作情況:位於福州金山區的中能中心示範站,場站配備了20kW的分布式光伏系統,9台120kW雙槍固定直流充電樁,以及1台30kWh移動儲能機器人系統,分布式光伏、儲能、智慧充電一體化結合,滿足新能源汽車多樣化充電需求。場站於2023年9月上線,目前已服務超14.4萬次,充電量達1647767kWh。

理論上,有充電需求的場景都可以投放移動充電機器人,但目前移動充電機器人主要解決的還是「充電車位」不足等問題。因此大部份移動充電機器人,多套用於高流量的充電場景,適用於大型商業綜合體、中小型工商業園區等更緊湊的套用場景。

黑馬原力移動充電機器人

「在大型商場的充電消費痛點特別突出。比如,如果把車停在商場的負二層停車場,但按規定負二層不允許安裝充電樁,充電就是一個麻煩事。」吳天介紹,這部份消費者非常在意時間成本,他們不會浪費很長時間再去跑到較遠的地方去找充電樁,這時候移動充電機器人就可以發揮作用。

對於目前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吳天提供了一組營運數據:「黑馬原力直營的站點,去年客戶的復購率是40%多,到現在的復購率已經超過60%,產生了很好的使用者黏性。」

小小機器人內部有乾坤

一台移動充電機器人並不只是一台簡單的移動充電樁。據王巍介紹,移動充電機器人是充電樁和移動機器人的融合產物。它以智慧物聯網技術為核心,整合移動工商業儲能、充電樁、應急保電、峰谷套利等核心能力,為使用者提供綠色、柔性的智能充電服務。

在王巍看來:「移動充電機器人其實可以連結光伏發電、儲能、新能源充電、智能電網,形成大的商業閉環。」

舉例來看,中能聰聰在今年釋出的小聰S140,容量達到140kWh,將智慧物聯網技術、車規級儲充技術、可移動機器人技術集於一體,具備200-750V直流快充快速充電、60千瓦大功率交/直流並網保電功能,支持零基建快速部署,除常見場景外,還可面向市政基礎服務設施、工商業園區、大型商業停車場、洗車店、4S店、建築工地、大型活動等提供安全可靠的儲充服務,滿足臨時用電需求。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移動充電機器人所搭載的電池包有30kwh、60kwh、140kwh等多種規格,由於都帶著一塊大電池,因此保證安全成為頭等大事。

「安全是最大的前提,我們對電池包的技術標準要求甚至高於車規級動力電池的標準。」吳天舉例道:「黑馬原力的電池充放電迴圈次數能做到5000次,要遠高於一般動力電池3000次左右的充放電迴圈次數。充放電功率達到80-120kW,也要高於車規級電池的平均輸出功率35kW。」

此外,移動充電機器人還整合了智能駕駛能力,最新的產品搭載了激光雷達、線控底盤等高階智能駕駛配置,內建激光、紅外避障檢測,具有自動障礙避讓功能。從長遠發展來看,移動智能充電機器人有望將一部份人力從充電服務中解放出來。

據了解,像中能聰聰和黑馬原力這樣的創業公司,都配置了一個技術研發能力極強的團隊。中能聰聰的創始核心團隊成員大多曾在阿裏巴巴、百度、索英電氣等知名科技企業任職,在機器人、車輛與自動駕駛、軟件演算法等領域有豐富經驗,具備行業領先的科研技術能力。

黑馬原力的創始團隊則在三電領域具備核心優勢,其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鄧曉光曾就任於上汽集團新能源、哪咤汽車、清陶固態電池,也是中國國家現行充電標準的起草人。黑馬原力研發的G60小黑,擁有自研AllinOne電源系統,液冷120kW,體積僅有1/3,高於車規級自研的電池系統,移動充電機器人專用的域控制器系統,自研四輪八驅的底盤能力,並直接把輪轂電機、轉向系統、柔性懸掛、電機控制等進行整合,可調整四個輪轂轉向角度及速度。

黑馬原力移動充電機器人

規範發展等待市場爆發

眾多的玩家已經湧入移動充電機器人這個細分賽道,其市場前景到底有多大?

「目前看還是比較小眾,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補充。」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原秘書長劉彥龍認為,移動充電機器人覆蓋的出行場景要比固定充電樁和換電站要多一些,用起來也挺方便,但是否能成為主流的充放電方式之一,還有待觀察。

王巍對移動充電機器人的市場前景則表示樂觀:「隨著私家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攀升,這一市場勢必會進入爆發期。」吳天直接給出具體的時間節點:2030年。按照有關專家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將達到1億輛。

「隨著新能源私家車數量的增加,市場產生大量的移動充電需求,移動充電這個市場這兩年慢慢發展起來了,現在可能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在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長仝宗旗看來,不管是哪一種充電方式或者模式,在未來都會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補能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方式,而新能源私家車保有量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後,移動充電機器人很有可能占據一席之地。

在非常受關註的投資回報周期上,由於移動充電機器人市場起步時間不長,目前並沒有成熟的結論。不過,在初期的投資成本方面,移動機器人場站的建設要比固定充換電場站低。「傳統的場站如果有10個停車位就會建10個固定樁,每個固定樁都需要土地租賃、建築物建設和器材采購等成本。」吳天表示,現在完全可以只建3個固定樁,再搭配7個移動充電機器人,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擴大了充電服務範圍。

對於移動充電機器人現階段存在的挑戰,王巍認為,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移動儲充領域目前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與規範,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規模化套用。特別是安全挑戰:移動儲充器材的安全效能是使用者和行業極為關心的問題,如何確保器材在不同環境下安全穩定執行是一大挑戰。

「畢竟每一台機器人都帶著一塊大電池,如果有一些能力不夠的企業進來,導致出現一些安全事故,可能對這個行業是一個比較沈重的打擊。」吳天表示,黑馬原力正在參與起草【上海地區新能源汽車移動儲能充電執行安全要求】,行業需要盡快確立技術門檻和準入標準,讓良幣驅逐劣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