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中國通訊技術新突破,超越「北約紀錄」,華為技術再次立下大功

2024-08-26科技

8月23日,多家媒體援引【南華早報】報道,「在南海水下通訊測試中,中國方案擊敗了北約通訊協定。」

報道稱, 在測試中,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童峰教授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在 4000Hz 至 8000Hz 的頻率範圍內,成功實作了 30 公裏的超長距離零誤碼傳輸, 超過了北約目前公開的最長水下通訊距離28公裏。

早在兩年前,該科學團隊就已經在 Remote Sensing EURASIP Journal on Adva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 期刊上線上發表了題為「 A low complexity underwater acoustic coher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mall AUV」和「R&D of a low-complexity OFDM acoustic communication payload for Micro-AUV in confined space 」的研究論文, 團隊在小型水下無人平台水聲通訊技術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

時隔兩年,團隊在該領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據悉,此次中國的技術專家之所以能夠在水聲通訊領域取得突破,主要是因為改變了水聲通訊的訊號編碼方式,並且創造性的和OFDM訊號調制技術結合了起來。

這種新的編碼方式被稱之為極化碼( Polar 碼),最早由土耳其大學的一名教授 Erdal Arikan 在2008年提出,當時還只是一個理論演算法。

要把它從理論變為現實,難度非常大,而華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Erdal Arikan在寫下關於 極化碼論文後的兩周,被華為發現,並研判可行性。

之後,華為便組織了數千科學家和專家研究解析並工程化,在之後便有了如今的5G。

華為與 Erdal Arikan一直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在2018年華為曾為Erdal Arikan 舉行頒獎儀式。

Erdal Arikan也在接受頒獎後表示:「 極化碼能在短短十年內就走出實驗室,成為一項標準,離不開華為領導和工程師的遠見卓識,以及在技術方面做出的貢獻。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作為研究人員,最大的獎勵莫過於見到我們的構想成為現實 。」

早在2010年,華為便辨識出極化碼作為優秀通道編碼技術的潛力,在Erdal Arikan研究基礎上投入進一步研究,經過數年長期努力,在極化碼的核心原創技術上取得了多項突破,並促成了其從學術研究到產業套用的蛻變。

同一天,華為還表彰了百余名基礎研究與標準領域的華為專家。其中包括5G-NR的基礎研究,突破新波形、新編碼等八大創新技術的人才。

華為究竟花了多少錢在「養」科學家

很多人一談到華為的研發投入,內建一副不屑一顧。其實全球統計標準是一樣的,每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都名列全球前五。

2012年-2021年,華為研發總投入8456億元;

2022年,華為研發投入1615億元;

2022年,華為研發投入1647億元。

投入這麽多錢,華為究竟產出了些什麽?

有手機、平板、PC、智慧屏、耳機、手表、車機終端器材;

有鴻蒙、歐拉、礦鴻等作業系統;

有包括國產EDA在內的本土設計軟件……

只有源源不斷的往這些領域研發投入,才能確保華為高質素的業務連續。透過架構重構、系統工程、最佳化設計等提升產品競爭力。

而除了這些具體到產業套用的,其實華為在學術研究,也就是基礎理論研究上也有很大的投入。

2023年9月19日,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與ICPC(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基金會及教練和金牌獲得者的學生的談話紀要公開披露。

任正非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波瀾壯闊,其規模之大不可想象。

基礎就是大算力。華為願意與學術界共同培養資訊領域的優秀人才,但絕不壟斷人才。對於競賽,華為會長期穩定地支持發展。

任正非還表示,華為開始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每年大約投入30億-50億美元用於基礎理論研究。

基礎研究?

說一句並不算好聽的話,在多少年之前,我們很多企業對於這個概念近乎為零。

因為基礎研究,代表著周期長,代表著它是理論,代表著很有可能在歷史長河中它會是無用科學……

土耳其科學家 Erdal Arikan的論文,也是經過了十幾年才被大眾熟知。

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華為認為科學和技術的邊界越來越接近,科學轉化為技術的時間越來越短。如果等到大學或者機構把理論完全研究明白,再去進行技術開發,就已經沒有先發優勢,沒有競爭力了。

在談話中任正非表示,「華為公司這些年有7000多位高鼻子的外國科學家、專家,13800多位留學生,大多數是博士,再加上十多萬咱們中國的優秀學生,組成研發隊伍,才扭轉了困難。」

【南華早報】在報道中稱,中美的水下技術競爭正在加劇。

受益於蓬勃發展的電信業,中國在無線通訊技術方面的優勢正在從空中擴充套件到海上。這些先進技術能夠支持大規模使用由人工智能(AI)驅動的水下無人潛航器,還可能對未來競爭產生深遠影響。

為什麽會有打壓華為一說?

西方提供整體研發、設計,中國本土企業純加工的時候,怎麽不打壓?

中國本土企業與西方合作、合資,但是絕大部份利潤還是被西方巨頭斂去的時候,怎麽不打壓?

中國本土企業有了一定的技術,但是關鍵零部件研發、設計依然靠西方企業(比如高通),怎麽不打壓?

現在中國有了自己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有了數千、數萬研發人員在企業創新、研發,幫助企業解決關鍵零部件的設計、研發,同時也能讓產品走向世界舞台,這時候打壓來了……

所以,美國並不多在乎華為比蘋果多賣幾百萬、幾千萬部手機,

它更不想見到的是,在華為上億部銷售全球的手機裏面搭載的是「麒麟芯片」。

這個麒麟芯片背後是設計、是研發、是數以萬計的研發人員……更是中國浩浩蕩蕩的產業升級!

這是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我們的航天事業不早就經歷過包括 阻斷學術交流、拒絕專案合作在內各種使絆子……

但如今,怎樣了?

8月6日14時42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01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域……

8月16日15時35分,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飛沖天,隨後將遙感四十三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域……

8月22日20時25分,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4A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