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OpenAI再出王炸,新一輪科技革命真的要來了

2024-02-19科技

大家好,我是堂主。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這麽一個問題:AI時代的到來,會不會解放人類?

記得第一次在現實世界知道AI的時候,還是2016年的大新聞,當時AlphaGo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直接沖擊了我的世界觀。

6年後,2022年底。

OpenAI推出了劃時代的產品。Chat GPT。讓人工智能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緊接著2023年,OpenAI 又拿出GPT4。

然後就是在2024年2月16日,OpenAI釋出了文生影片模型Sora。

Sora有多強大?你只需要說一句話,它就會根據你的描述,生成一段60秒的影片。

我們來看看它的效果。

行走在東京街頭上的女士、雪天裏的大象、蠟燭旁的小動物。

這樣的畫質,說實話,真的是王炸級別的。

堂主不得不感嘆,這個世界,真的是要變天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人工智能,會不會引起新一場技術革命?帶來的沖擊有什麽?會不會造成失業潮?對於我們個人,要做些什麽去迎接AI時代的到來?

先來聊第一個問題,會不會引起新的技術革命?

現在談起AI,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AI帶來的變化。

以ChatGPT 為例,可能一開始只有做媒體的人,會去用。

而且,根據堂主觀察,業內還有很大一部份人沒用過ChatGPT。

至於圈外的人,更加不會去了解了,該搬磚的還是在搬磚,該送外賣的還在送外賣。

而一項技術能不能引起行業革命,關鍵要看它能不能被大眾接受。

這裏舉個例子:新能源汽車行業。

堂主還記得一開始新能源汽車出來的時候,真的是很菜。

毫不客氣地說,有些車企一開始就是沖著新能源補貼才去搞的,做出來的電動車就是一個鐵殼子,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當時不少人對新能源汽車都頗有怨言。

現在我們新能源汽車行業之所以能和美國、一同雄踞世界前兩名,除了國家政策支持這個重要條件外,還有個直接的導火線,就是馬斯克的特斯拉,既公開了專利,又在消費者心中重新刮起了新能源汽車之風。

因此,新技術能不能引起行業變革,就看大眾能不能接受了。

自從ChatGPT出來後,我們看到國內也出來了一大推,大公司小公司都有,有好多個堂主都去使用過,說句理性的話,差距真的還是挺大的。

ChatGPT是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對於我這種媒體人來說,我給它打的標簽是:反卷神器。

不知道你們公司是什麽情況,說說我公司的領導吧,

高情商的說法,領導不愧是領導,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每天都有不同的想法.

低情商的直白,想法總是一時一樣,變臉比翻書還快:

今天說要做這個,明天講得弄那個,後天又喊搞個不一樣的。

領導每次提出想法,都讓我做個策劃出來。

作為一名資深搬磚人,除了接受,別無他法。

要不是有ChatGPT,我早就猝死了。

所以領導每次一提,我反手就翻墻去問ChatGPT老師了。

就效果而言,起碼能抵兩年工作經驗的員工。

什麽產品文案、什麽領導講話這些,都能給你生成出來,質素還有保證。

所以你看,文字有了。

加上這次的文生影片模型Sora的推出,60秒的高質素影片也有了。

試問、當今哪個企業不搞影片、不搞賬號的?

這樣一看,大規模運用就有了可能。

當然了,這只是生成式AI的方面,像其他的自動駕駛、移動支付、線上教育、智能語音助手等方面,其實也有大規模的運用。

接著來聊第二個問題:會引發失業潮嗎?

一場技術革命,能不能影響居民就業,就看其能不能占據大部份的勞動力市場。

以工業革命為例,早期的時候並沒有引發大規模的失業潮,因為當時農業和手工業還占據了大部份的勞動力市場。

可隨著機器的普及、生產力的提高,很多農業與手工業者丟了工作,失去了收入來源。

不能掌握機器,就只能從事低技能、低收入、高強度的工作,甚至淪為流浪漢、或者是乞丐。

如是金融研究數據顯示,1848年2月,英國有超過50萬人申請救濟金,較1847年增加了近20萬人。

同時,棉紡織業、鐵路建設、煤礦等主要行業的產量出現下降,工人薪金也相應降低了10%到20%。

那麽這次的人工智能革命,也會是一樣的情況嗎?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後面的幾次技術革命引發的方向是一樣:總體上是從農業、工業轉向服務業;從土地、工廠轉向辦公室。

但是個人認為,人工智能可能是不一樣的。

人工智能代替的是人類,從低到高是體力、智力。

看到一組數據,美國大約80%的工作,裏面有10%會受到ChatGPT的影響。

現在人工智能,影響最多的還是中間階層的工作。

以生成式AI為例,不管是GPT,還是Sora,都是建立在大模型的知識儲備上,在目前的套用中,都是處於一個相對於獨立、封閉的系統內,比如下棋、開車、寫稿、做影片。

這種在當下帶來的結果是,此類勞動崗位上的「工作極化」。

比如辦公室的文員行政、媒體廣告公司的寫稿剪影片這類的工作極化。

廣發宏觀認為:不可替代的高端與低端服務的就業比重會上升,而中間常規性、程式化的工作,會進一步減少。

就當下的情況而言,個人覺得這個觀點比較真實。

所以,處於中間階層的工作崗位,會先受到影響。

當然了,我知道有小夥伴持不同的意見,比如認為:體力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越底層越會沒工作。

我覺得,哪怕有一天真的會波及全行業,那麽其實也不必擔心,

對於政府而言,相對於技術,肯定是民生問題為先,就業問題是要先解決的。

舉個例子:

2023年2月,國家發改委對2014年頒布實施的【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進行了全面修訂,

裏面就提到了一個點:能用人工,盡量不用機械。

最後來聊聊,我們要做些什麽,來迎接AI時代。

首先,不必慌張。

除了上面說到先會影響中間階層,還有一個,我們國內的大模型,離美國還有不小的距離。

目前國產大模型中,主要有三類:

一是原創大模型,二是套用國外的開源大模型,三是把過去小模型拼接起來的「大模型」。

原創大模型非常少,而根據財經十一人報道,國內套用國外開源大模型的非常多。

阿裏巴巴前技術副總裁、AI科學家賈揚清發文稱,某國內大廠做的大模型用的是Meta的開源模型,只是修改了幾個變量名。

字節跳動秘密研發的大模型專案中,呼叫過OpenAI的API,後來該做法被停止了。

所以你看,在大模型方面,跟OpenAI距離還真不小。

這個距離,不是國內廠商不行,我看墻外評論說谷歌也是半斤八兩,只能說OpenAl太厲害了。

除了OpenAl這個大學生,其他都是小學生互啄。

看問題要看兩面,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

壞的一面是國內廠商距離不小,好的一面是追趕的時間,變多了。

其次,對於任何新技術的出現,不應該是恐慌不安,而是應該盡快熟悉和掌握。

就拿堂主自己來說,GPT成了我的反卷神器,是我工作的好幫手,不然我哪能多出時間做影片給你們看?

追隨新技術和掌握新技術的人,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有人說,人類之所以能在動物界脫穎而出,是在於對於工具的使用,人工智能必將也會成為人類的重要工具。

也有人說,恰恰相反,人類最終會成為AI的工具

在我看來,不是人類馴化了AI,也不是AI馴化了人類,這其實是一個相互馴化的過程。

好了,這期就聊到這,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