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加利·哈默說:數碼化時代的商業體系,不再具有連續性的特征,互聯網很難誕生石油或地產巨頭那樣依賴單一業務萬古長青的公司。
放眼全球科技史,能接連穿越周期保持長盛不衰勢頭的科技企業本就微乎其微,強如微軟者2014年之前,也有很多人給微軟判死緩了。但微軟厲害之處在於,它能在一個時代登上王座、在下一個時代跌落神壇後,又在下下一個時代重登王座。
作為「納指七姐妹」第三篇,本文將介紹微軟。
老牌強者的底蘊:PC時代的絕對王者
微軟業務的起點可以追溯到1980年,當時IBM選擇與微軟合作,為其新型個人電腦設計作業系統。微軟以西雅圖電腦公司的DOS作業系統為基礎,開發出了IBM PC的DOS作業系統。隨著IBM PC的普及,DOS作業系統也迅速占領了市場。此後,微軟不斷對DOS進行升級和完善,逐漸形成了Windows作業系統的雛形。
1990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 3.0作業系統,這是微軟歷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產品。Windows 3.0作業系統的成功,奠定了微軟在PC作業系統市場的領先地位。隨後,微軟繼續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產品,如Office辦公軟件套件、IE瀏覽器等,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科技行業的領先地位。
在PC時代,微軟毫無疑問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公司之一。微軟與英特爾形成的Wintel聯盟,奠定了微軟在作業系統領域的長期統治地位。在巔峰時期,配置X86處理器的Windows PC在個人電腦市場的份額接近100%。
憑借龐大的市場份額形成的網絡效應,微軟獨占鰲頭。大家的電腦安裝著Windows,辦公軟件用著Office,在當時的背景下很難想象沒有微軟會怎樣。
微軟的遺憾:錯過流動互聯網
但即便是微軟這樣的企業也有戰略選擇錯誤的時候。當流動互聯網浪潮席卷全球時,亞馬遜、谷歌、臉書等公司異軍突起,蘋果也重新復興。他們占據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流動互聯網的浪潮大幅降低了Windows系統的存在感。現在用智能電話寫郵件、影片會議、購物、刷抖音,可謂無所不能,PC早已不是消費者唯一的智能器材。另一方面,智能器材的系統是Android和iOS的天下,微軟難以分到一杯羹。所以消費者的註意力自然而然就遠離了微軟。
而之所以人們有這樣的印象,和微軟前任CEO巴爾默密不可分。巴爾默掌舵微軟時,Windows的市場份額幾乎是壟斷級的,市場上只要賣出一部PC電腦,基本上都得給微軟交專利費。僅憑這點,微軟就能每年坐收數百億營收。
現實一再證明:在一個時代獲得成功的人以往的成功經驗,也許是他在下一個時代再獲得成功的障礙——因為他會陷入路徑依賴,不肯再開新路。
巴爾默以為靠著Windows就能穩贏,殊不知時代已經變了,使用者上網沖浪工具更多地從PC轉變為iPhone和安卓手機,PC端作業系統市場逐漸見頂。
等到巴爾默後知後覺時,為時已晚,微軟已接連錯過搜尋引擎、智能電話、社交網絡等風口,淪為風口絕緣體式的存在。
在經歷內外交困以及與董事會的矛盾後,在微軟工作32年的的巴爾默宣布14財年後從公司離開。14年2月微軟正式任命薩提亞納德拉成為公司新CEO。
此時的微軟智能電話業務被蘋果和Google絞殺;諾基亞的收購看起來註定要失敗,windows phone少的可憐的市場份額幾乎淪為笑柄,而surface慘淡的業績也表明,微軟似乎註定要被移動浪潮拋下。
薩提亞在上任兩年內,首先做了減法。放棄手機業務:15年7月,微軟宣布對諾基亞進行大幅裁員,同時減記76億美金,相當於把諾基亞手機業務一筆勾銷。微軟放棄了在移動端市場復刻蘋果手機的路線,也基本放棄了流動作業系統。
Office等微軟拳頭產品全面擁抱ios和安卓:之前為了透過office為windows 流動作業系統增加使用者,office產品並沒有入住ios和安卓市場,而現在微軟放棄了在手機端的作業系統夢想,office則可以成為微軟獲取移動市場的一把利刃。Windows無法再拉動公司增長,需要分配資源到其它高增長的領域。
新的野望:AI時代不容有失
也許就是因為曾經錯過流動互聯網時代的紅利,在AI時代,微軟的態度只有一個就是不容有失。
有業內專家表示,在這波AI浪潮中,微軟有很大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多年來,微軟在PC領域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尤其是作業系統與Office業務;近些年,微軟在必應搜尋Bing、Edge瀏覽器、雲端運算Azure、遊戲等業務方面,亦不斷取得突破,這些業務都代表著大量使用者黏性與巨大的市場機會。
在PC時代,微軟就是那個幸運兒:win-intel聯盟是所有套用的爺爺輩,收了無數的專利費。
但這位老爺子,進入新時代仍不肯撒手。現在正值AI時代的前奏,算力和大模型是未來的基礎設施,微軟居然又走在所有人前面。目前的普遍認知: 輝達和微軟,將是AI時代的兩大王者。
前者簡單,金礦邊賣鏟子的邏輯: 如同70年代OPEC一限產,全球工業都得熄火。現在,只要輝達一斷供芯片,全球至少一半科技公司都要地震。
而微軟最有可能在套用端憑借先發優勢掌握AI時代的定義權。當前微軟Office在全球擁有超過10億使用者,疊加ChatGPT功能後,Microsoft 365對使用者效率的邊際改善大振幅提升,將增加C端與B端的付費意願。並且,Microsoft365 Copilot帶來的功能增加有望拉動微軟辦公產品線提價。濃縮成一個詞就是量價齊升。
微軟和蘋果的共同點:賺技術領先的錢
從稱霸PC時代到錯過流動互聯網時代,再到AI時代的崛起。可以看出微軟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不斷創新與試錯,且擁有強大的現金流與科研團隊,透過PC業務板塊穩定的營收利潤,可以不斷源源不斷輸血創新領域,即使創新失敗,微軟也有足夠的資本去面對與化解。
而其不斷創新和試錯的背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賺技術領先的錢。微軟和蘋果過去輪流把持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
雖然兩者有所不同,例如微軟過去十年像是步步為營的獵人,一次次順應市場變化調整方向,精準捕捉獵物。蘋果更像是精於園藝的大師,在瞬息萬變中並不急於追逐風向。而是堅守園地,精心讓產品創新、使用者體驗、生態系無縫融合。
但兩者的相同點是賺的都是技術領先的錢。所謂商業競爭,本質上都只在兩個維度分高下:要麽我造的東西你造不出來;要麽大家都能造一樣的東西,但是我比你性價比更高。前者一勞永逸,後者總要面臨無休止的內卷。在平靜的年代,只要有得賺,雖然後者賺的是辛苦錢,但其實差異也不大。
然而在在技術變革的時代浪潮中,我們將無比強烈感受到其中的巨大差距。微軟和蘋果各領風騷的經驗,對於中國科技公司來說,此時或更顯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