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對話行業領先機器人企業:大模型時代 具身智能重塑機器人未來

2024-09-05科技

編者按

具身智能是當前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熱點,也被視為下一個AI浪潮。近兩年,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加快推動具身智能研發套用,掀起機器人產業變革浪潮。據悉 2024 年以來,機器人行業融資異常活躍,尤其是人形機器人賽道融資熱度持續高漲,研發套用進入新階段,商業價值和市場前景備受產業關註。

在人工智能創新創業領域裏,智能安防機器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品類之一。近年來智能物聯感知、雲邊協同、AI算力、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智能安防機器人,在安保巡邏、器材巡檢、災情預警、交通監控、智能駕駛、特種服務等細分場景落地套用,釋放出了巨大發展空間。當下,隨著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套用場景持續擴充套件,公共安全領域被視為各類服務機器人套用的一大市場,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泛的套用前景,將為安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註入強勁動力。本期專題,我們榮幸地邀請了五家業界領先的機器人企業相關負責人,他們將共同深入探討由具身智能、AI 大模型驅動的智能安防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發展,為讀者提供豐富的洞見。

對話嘉賓

【中國安防】:當前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爆火,對於這兩個概念您是如何理解的?人形機器人是實作具身智能最好的形態嗎?兩者發展火熱背後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麽?

李超鵬: 具身智能的發展依賴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支撐。從我的理解來看,具身智能是指機器人擁有感知和判斷能力,並能夠根據感知到的環境做出決策和反應,具備了智能體最初的樣子。而人形機器人具備了人類最核心的行為方式:用雙腿行走,用雙手使用工具,擁有與人類相似的視野,可以更加匹配人類創造的人機工程學環境,這樣的機器人有望將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目前來看人形機器人的確是實作具身智能的最好形態, 因為人類本身就是地球上最好的具身智能體,是上帝造物的結晶,姚期智院士也對此有明確的認同。

最近一兩年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受到了極大關註,背後的驅動力主要來自幾個關鍵因素:一是技術的發展突破。包括各種傳感器、芯片以及演算法技術等,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突破,大大提高了 AI 演算法的效率和效果;二是一些極有社會影響力的團隊或個人,比如特斯拉、OpenAI、NVIDIA、馬斯克等等,對整個行業起到了引領和標桿的作用;三是來自資本市場的積極推動也為行業的發展註入了活力。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行業快速發展,促使眾多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家都希望抓住行業發展的風口。對這一趨勢,我持客觀的觀察態度,或許我們可以「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舒緒瓊: 當前在公眾的認知中人們往往將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等同起來。我們認為,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具身智能是由圖靈在上世紀中葉提出的概念,它指的具身智能是指一種智能系統或機器,能夠透過感知和互動與環境進行即時互動,通常具備感知、認知、決策和行動的能力。其核心在於:一是理解人類情感的能力;二是與環境互動的能力。滿足了這兩個條件就是我們廣義的具身智能定義。

具身智能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並不限定機器人的特定形態。人形機器人只是具身智能中的一種載體表現形態。而且我們認為機器人的形態應當服務於它的功能和價值。例如,如果機器人需要快速移動,輪式可能比人形更合適;如果需要空中移動,可能需要翅膀或螺旋槳。人形機器人的通用性廣泛,但我們認為只有當套用場景需要機器人以人的形態呈現時,人形機器人才是最佳選擇。

柏林: 人工智能的每次重大進步都深刻影響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特別是這兩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態大模型的出現,使得機器人的智力和執行力得以快速提升。以前的機器人無論是工業類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還是特種機器人,通常是透過編程定義機器人執行特定的任務和動作,反饋固定結果。隨著大模型的引入,機器人的訓練和叠代速度得到了顯著提升,具有了自主學習和決策能力,使得它們能夠更像人類一樣執行任務。這種結合了大模型的機器人,我們稱之為具身智能機器人,它們具有物理實體,能夠執行類似人類的工作,最終實作替代人超越人。

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優勢在於仿生設計,能夠模擬人類的多種動作。大模型的加持使得人形機器人在環境適應力和執行不確定任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然而,人形機器人並非萬能,它們在類人操作任務上可能更易於替代人類,但輪式、工業類、多載類等不同品類的機器人將來一定是並存的,它們將在更多領域和特定場景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認為具身智能是對機器人的重塑,人形機器人是對機器人的執行力或者說增加其價值方面有極大的補充作用。機器人的設計不應過分強調外觀的仿生,更應註重其功能性和適應力。機器人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可塑性,設計時應圍繞具體套用場景考慮其形態和功能,以滿足特定的操作需求和承載能力。

李金波: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個發展領域, 其最大特質在於它能夠以人的視角去自主感知物理世界,用擬人化的思維路徑去學習,並做出人類期待的行為反饋,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數據投餵。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的重要載體,能夠提供更復雜的行為語意和叠代基礎。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是兩個緊密相關且充滿潛力的概念。具身智能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人形機器人則是具身智能的重要載體之一,兩者共同推動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發展。

人形機器人是否是實作具身智能最好的形態, 目前並沒有絕對的定論,因為它取決於多個因素。人形機器人是實作具身智能的一種重要形態,但不是唯一的選擇。在推動具身智能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以尋找更加適合不同套用場景的機器人形態和技術方案。

【中國安防】:就您的觀察來看,目前人形機器人發展水平處於什麽階段?在安防領域人形機器人的套用潛力和前景如何?

李超鵬: 人形機器人目前還處在早期發展階段, 但也是爆發的初期。我認為,安防領域是機器人「取代」人類一些危險性工作最為合適的領域之一,具有很大的套用潛力。我本人在安防行業前線深耕多年,親歷過火災現場、化工廠、糧倉、煤礦隧道、雪山和荒漠等極端工作環境。在這些艱苦危險的環境中,我們的安防人員從事著極其危險的工作,也有很多人為此獻出了生命。如果未來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越來越多的服務機器人能夠代替人類在這些高風險的安防領域執行任務,那麽它們的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的英雄與夥伴。

柏林: 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一些場景和專案,使用者更強調的是結果導向和性價比等。在安保巡邏領域,是否一定需要人形機器人或者機器人加臂的方式往「類人形」前進演化,核心還是要結合具體的場景需求。比如有的場景輪式機器人加臂的用處不是太大,反而因此增加了成本,增加的成本與套用價值是不是對等這是要考慮的。而有些特殊環境巡檢,機器人加了臂之後操作性顯著提升,可以把人徹底解放出來,這個時候我認為「類人形」或者是把人形的相關技術做一定的轉化是非常有用的。「類人形」更可能符合當下乃至未來一段時間的實際需求,也更容易實作落地和商業化。

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成本的降低,機器人的形態將更加多樣化,智能水平將極大提升,套用場景也將更加豐富。無論是安防巡檢、物流配送還是餐飲服務,機器人將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客製化開發, 並展現出其獨特的價值和潛力。

舒緒瓊: 目前,國家政策傾向於將人形機器人作為一個單獨的賽道,資本市場的關註度也很高, 這些因素推動人形機器人獲得了新進展,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仍面臨能耗、續航等不少挑戰,商業化落地需要過程。相比之下,其他形態載體的具身智能機器人, 比如智能安防巡邏、巡檢機器人近年來在園區、醫院、工廠倉庫、商業化綜合體等越來越多的場景實作了落地套用。

安防領域的核心需求是基於視覺辨識能力的演算法,即機器人在辨識到異常情況後能夠進行相應的處理、幹預或發出預警。這些套用對安防系統的智能化升級至關重要,是真正具有套用潛力和前景的具身智能產品。因此,我們其實是不用拘泥於機器人的形態的。

龐向南: 目前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在運動控制、感知能力、智能決策等方面還存在許多挑戰。在安防領域,人形機器人具有很大的套用潛力和前景,尤其在巡檢、監控、預警等方面, 能夠提高安防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此外,人形機器人還可以與其他安防器材和系統進行整合,實作更加智能化的安防解決方案。

【中國安防】:當前大模型技術快速叠代,大模型技術將如何影響機器人的智能化行程?大模型加持下的智能安防機器人產品與上一代產品有什麽區別?

柏林: 人工智能的進步正在成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以前,機器人主要依賴人類預設的程式來執行重復性任務。現在,借助視覺大模型等技術,機器人對環境的感知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演算法的辨識準確率以及數據分析挖掘等方面大幅提升。同時,大語言模型的套用也極大增強了人機互動的能力。機器人不再僅僅是執行預設任務,而是能夠理解語音指令,規劃並執行任務,顯示出更高的智力水平。這種靈活性和自主性的提升是以往機器人所不具備的。

此外,當機器人擁抱大模型,將提高機器人的泛化能力,幫助其快速理解復雜任務並對其分解,提高任務執行效率;機器人功能及能力不斷拓展,可以適應不同場景及操作需求,套用範圍更深更廣;實作機器人任務級編程/ 互動,降低機器人使用門檻。目前機器人正在進入「AI 大模型」 時代,融合」AI大模型」 的 「具身 (EI) 智能」機器人將是當前公認的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方向。

李超鵬: 當前大模型技術的快速叠代,得益於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和積累,大模型的爆發是技術演進的必然。這一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傳統機器人從單一智能快速演化為具身智能,實作了從被戲稱為「人工智障」到實作真正的「智能人機互動」的跨越。在過去,智能安防機器人主要扮演執行者的角色,它們執行程式的規劃、人為的控制,處理有限的感知。在大模型加持下,智能機器人利用海量的數據進行訓練,可以更加自主的完成工作任務而無需人工幹預,可以跨越過去無法透過的道路或障礙, 辨識過去模糊不清的視覺物件,甚至可以預判很多人類也無法預判的結果。得益於這些進步,安防機器人的效率、容錯能力和穩定性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它們能夠以接近甚至超越人類的工作效率和準確度完成各種工作任務。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安防工作的質素和效率,也為機器人技術在更多領域的套用開辟了廣闊前景。

舒緒瓊: 大模型技術的進步與套用對安防服務機器人最大的影響是視覺辨識方面。過去安防服務機器人主要基於深度學習的機器視覺技術進行辨識,但傳統視覺演算法在辨識復雜要素時往往會受限。隨著大模型技術的賦能,機器人的視覺辨識能力得到極大擴充套件和深化,能夠辨識更加綜合和復雜的場景,不僅限於固定形態的人或物體,還能辨識環境變化以及與業務邏輯和場景緊密相關的因素,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當前隨著大模型技術的不斷落地套用,映博智能已成功將語言大模型套用於迎賓接待機器人,顯著提升了機器人的互動能力。在安防領域,映博智能在巡邏機器人中整合了AI 視覺演算法,機器人透過搭載的網絡攝影機在巡邏過程中能夠辨識各種潛在風險,如高溫、異常闖入者、路面雜物堆積等,一旦檢測到異常,機器人會透過後台的推播通道及時通知管理人員,大大提高了警情響應速度,也提升了整體的安全管理水平。

龐向南: 大模型技術透過提供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學習能力,賦予機器人更深層次的語言理解、影像辨識和決策能力,加速了機器人的智能化行程, 使其能夠更好地與人類進行互動和執行復雜任務。

大模型加持下的智能安防機器人產品,在自主性、決策能力和環境適應力方面有顯著提升,具有更高的智能水平、更強的適應力和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中國安防】:過去機器人商業化落地有很多困難,目前隨著技術的突破和產業環境的變化,商業化落地是否有較大進展?當前智能安防機器人場景化落地套用仍有哪些痛點難點待解?

柏林: 目前,各類機器人正處於一個充滿潛力的初期爆發階段。以警用和安保機器人為例,在「十三五」期間,這些專案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重視和牽引,被列為公安部的重大專項課題。這一階段主要是從無到有的探索過程,涉及如何做、怎麽做、建立怎樣的標準,警用機器人的具體場景套用、實戰價值、演進路徑、協同機制等也都在探索之中。進入「十四五」,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相關機器人發展產業政策陸續出台,公安部等相關部門的行動比較密集,比如今年 3 月份公安部、工信部聯合釋出公安領域警用機器人典型套用場景征集通知, 為加速警用機器人規模落地給出了明確訊號,也表明前期的試點示範、產學研用、創新研究初具成果, 具備多場景下的可復制性。機器人產業發展到了一個階段性拐點,包括技術進步、產品成熟度、整體性價比以及客戶認知與體驗度都在快速提升。而從商業化角度來看,機器人的投資回報率(ROI)也變得更加合理。

雖然目前機器人行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但在落地套用方面仍有不少挑戰,從目前來看不管是to G 還是 to B 市場,采購和招投標流程尚未完全適應機器人的特點,需要與客戶一起克服和探索。

此外,目前機器人的基數尚小,人機協同的工作模式和考核機制需要同步建立,確保機器人成為一線人員的幫手而非負擔。技術上,需要考慮機器人對復雜環境的自適應力,同時要考慮成本問題, 避免成本和價格之間的矛盾。總之,機器人的商業化需要在采購流程、人機協同機制、場景適應力、成本控制和模組化設計等方面進行創新和調整,以實作技術與市場的緊密結合。

李超鵬: 過去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的確比較困難,主要原因是機器人的大腦跟不上身體,如今智能技術的長足進步,改變了這個尷尬境地,但又進入了另一個尷尬的處境,就是身體可能跟不上大腦。因此機器人在商業落地上還有很大的挑戰,尤其是以通用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產品,目前還很難在短期內取代那些專事專做的單性機器人產品,比如工業加工、特殊任務處理、特種場景套用等等。另一方面,雖然目前智能化取得了較大進步,但要做到跟人類接近的智能水平,機器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安防領域機器人來說,這種現狀更加明顯,因為安防領域的數據比日常生活場景的數據要少得多,大模型技術要基於大數據的訓練支撐才能爆發智能,安防領域非常欠缺這種支撐,這或許是行業最大的痛點和難點。

李金波: 近年來盡管 AI 技術在安防機器人中的套用日益普及,但套用中仍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演算法的準確性和魯棒性仍需提高。同時演算法的泛化能力不足,導致在某些特定場景下套用效果不佳。其次,智能安防機器人的研發和生產成本較高,導致市場售價也較高,超出了部份使用者的購買能力。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性價比,是市場推廣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此外,部份使用者對智能安防機器人的了解不足,對其效能和套用效果持觀望態度, 市場宣傳和教育不足,導致市場接受度不高。這些問題都有待行業持續推進解決。

舒緒瓊: 從技術層面上看,隨著大模型、AI 視覺演算法等技術的發展,智能安防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糊落地套用有了較大突破,但難點依然存在。比如演算法仍需要適應多變的環境和客戶需求,硬件方面則需要提高場地適應力、透過性和續航能力等。

在安防領域,映博智能專註於安防巡邏機器人, 並細分為室內型和室外型。室內環境相對單一,處理的問題和預警也相對簡單,而室外環境則因地形、天氣的復雜性以及人流的密集度而更具挑戰性。室外巡邏機器人過去更多的套用是基於政府專案的合作,主要套用於人流密集區域,如火車站廣場和夜市等。但其實隨著智慧園區、產業園的規模逐漸增大,室外安防巡邏套用已經從原先的單一訴求逐漸轉變為普適化的安全巡邏預警需求,而近年來室內的無人化智慧安防巡邏需求也不斷湧現,映博智能順應市場需求,聚焦室內場景目標是開發普適性強、通用性高的機器人,減少客製化開發的需求,因為商業化落地的規模關註的就是普適性,有普適性的產品才能實作更廣泛的市場套用。

龐向南: 隨著技術的突破和產業環境的變化, 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取得了一定進展。然而,當前智能安防機器人場景化落地套用仍存在一些痛點難點,例如成本較高、技術成熟度不夠、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相關法律法規標準不完善等。

【中國安防】:隨著具身智能的快速發展,對於智能安防機器人的未來趨勢您做何判斷?

李超鵬: 智能安防機器人的發展我總體是非常看好的,未來的產品應該會從「執行」為主變為「自主」為主,更加智能化;從「復雜」形態變為「簡易」形態,更加易於維護;從「單一」方式變為「協同」方式,更加高效;從「高成本」變為「低成本」, 更加普及市場;從「小眾」場景變為「通用」場景, 更加廣泛套用。

柏林: 高新興對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這種自信來源於我們在國產化替代、技術成熟度、客戶和場景驗證以及價格與價值平衡方面的不斷努力和成果。未來隨著機器人更大規模的套用,成本的降低和數據的積累,演算法辨識準確率和效率將更快提升,機器人產業將進入一個正向迴圈。這種正向發展不僅適用於國內,也有望在國際市場上展現競爭力。

舒緒瓊: 當前無論是社會治安防控還是各行業安保升級、數碼化發展,都亟需能滿足人類基本工作特性的服務機器人來補充安保等行業勞動力,因此我們認為智能機器人在安防領域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也是一個向好的趨勢。映博智能以市場為導向研發了智能安防巡邏機器人,模擬保安的巡邏方式, 讓機器人能夠像保安一樣進行工作。未來,研發的重要方向將是使機器人更貼近人類保安的工作,承擔更多職責,如豐富視覺演算法、增強環境透過性和穩定性, 以及提升續航能力等,核心目標是讓機器人的視覺和大腦功能接近人類水平,實作真正的智能化。

李金波: 隨著具身智能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安防機器人在安防領域的發展將呈智能化、自主化、多樣化、人機協作等趨勢與特點。未來安防機器人將在技術持續創新、產品差異化競爭、生態系構建以及法規與標準制定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和發展。套用上,智能安防機器人將在商業建築、醫院、學校、政府機構等傳統安防領域逐步被廣泛套用。同時也會拓展至智能家居、海洋監測、工業安全等新興領域和更多套用場景。

【中國安防】:貴公司目前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發展方面進展如何?產品系列及重點套用領域涵蓋哪些?未來的布局重點是什麽?

柏林: 高新興機器人成立於 2004 年,是機器人產品與服務提供商,致力於打造好用易用實用的機器人產品,面向公安、安保、工業巡檢三大領域提供全棧式解決方案,用機器人守護公共安全、守護生產要素安全,並持續探索更多領域的機器人創新套用。

近兩年高新興機器人邁入了新發展階段,產品在商業化落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並實作了較大規模化套用。我們的產品部署覆蓋了多個高端物業、大型園區、社區和商業區。在公安領域,我們不局限於機器人本身,而是結合大模型技術打造具身智能,並在方案設計上實作與多種感知裝備的深入融合,包括物聯網器材、安防系統、警用裝備以及空中無人機等, 實作水陸空一體化立體作戰和防控。在產品方面,我們開發了新一代產品,並做好了技術儲備,可以實作國產化方案完全替代等。面向未來,高新興機器人將始終堅守使命——用機器人守護安全,後續將圍繞機器人裝備化、協同化、具身化持續演進升級。

舒緒瓊: 映博智能深耕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多年,致力於開發通用性強和普適性高的產品。PadBot 派寶機器人是映博智能推出的商用服務機器人品牌。派寶機器人系列產品橫向布局,覆蓋了迎賓接待、物流配送、安保巡邏、商用清潔四個可以用機器人代替人力重復性高、機械的勞動密集型崗位,搭建起了派寶機器人 X/W/S/C 系列核心產品矩陣,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目前派寶機器人產品已經在安防、學校、酒店、智慧工廠、寫字樓等多個場景實作落地。

多年來,得益於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和持續創新投入,映博智能在機器人領域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在人機互動、人臉辨識、自主導航、底盤技術、自主運動、電機驅動等服務機器人底層技術上全部自主研發,鑄就核心壁壘。這種全鏈條自控能力使我們能夠確保產品的穩定性和周期穩定叠代,並在成本控制上具有競爭力。未來我們將持續深耕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貼近使用者創新並讓創新有效落地。

李金波: 萬為機器人是由原國防科大機器人成員創立,是安保、巡檢類機器人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主要以輪式、軌域、履帶式機器人為主,目前主要面向公共安防及特種巡檢兩大套用方向,覆蓋了商業、辦公、工業、公園、電力等套用場景。

萬為機器人堅持技術創新,公司擁有業界先進機器人底盤控制技術、機器人低速無人駕駛技術以及影像處理演算法技術等,累積了 200 余項專利技術, 在自主導航、自主避障、融合定位、多模態感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方面均有重要成果。未來在做好現有業務發展的同時,也將逐步在人形機器人相關技術方面進行探索。

李超鵬: 明明機器人於 2018 年創立,是海能達投資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專用通訊企業海能達集團在機器人領域的戰略部署,深入探索特種行業客戶對危險任務無人化的需求提供機器人等產品和解決方案,執行偵察、探測、處置、戰略物資運輸、巡邏等任務,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目前我們的自主搜尋機器人、自主運輸機器人、智能化爆炸物清理機器人以及替身協作機器人已經在實際套用的產品和技術。對於人形機器人等前沿技術,未來我們會有相應的探索及儲備,在大模型技術、控制軟件、動力系統、通訊技術等領域都有投入和產出,將會有更多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產品逐一呈現,敬請期待。

龐向南: YOGO ROBOT 專註研發服務機器人, 產品涵蓋安防機器人、遞送機器人、空氣凈化機器人、環保回收機器人、機器人基站(station)等。目前, 公司已獲得 700 余項專利技術成果,榮獲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資質,牽頭制定首個智慧樓宇機器人行業標準,是上海市政府建設智慧城市的戰略合作夥伴。公司基於人工智能演算法、L4 級別室內無人駕駛、群體智能、IoT 物聯等先進技術,擁有全鏈路自研生態。

YOGO ROBOT 深耕服務機器人領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拓展套用場景,在會展、樓宇、園區、醫院、機場、學校等場景均有落地套用,為智慧城市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文/本刊記者 李紅蓮

文章來源於 【中國安防】 雜誌2024年第8期